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夏商周启示录
许宏作序;罗新+许纪霖+刘苏里+杨斌一致推荐
许宏:“这书读起来就让你放不下,最后,我要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界碑:从这本书开启中国史的阅读!
本书带有界碑性质,作者攀爬到了该研究领域的顶端,还将是同类研究和写作绕不过去的作 品。
同时,它还设立了一个出发点:凡对古典中国思想、信仰、伦理、风俗,以及政治、制度有兴趣的研究者或普通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开始你的探索。
该部作品还是过往几十年社会承平和财富积累的结晶,让我们在再次进入幽暗的历史通道前,一窥我们这群人何以如此,何以至今。它将予我们鼓励,认识自己,直面未来。
——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办人
★数学家的逻辑,文学家的想象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数学家的逻辑,还要文学家的想象。由此观之,李硕的《翦商》,宏大处堂堂正正,细微处绵绵实实:详述了人祭现象在早期华夏文...
一部夏商周启示录
许宏作序;罗新+许纪霖+刘苏里+杨斌一致推荐
许宏:“这书读起来就让你放不下,最后,我要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和心情了。”
★界碑:从这本书开启中国史的阅读!
本书带有界碑性质,作者攀爬到了该研究领域的顶端,还将是同类研究和写作绕不过去的作 品。
同时,它还设立了一个出发点:凡对古典中国思想、信仰、伦理、风俗,以及政治、制度有兴趣的研究者或普通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开始你的探索。
该部作品还是过往几十年社会承平和财富积累的结晶,让我们在再次进入幽暗的历史通道前,一窥我们这群人何以如此,何以至今。它将予我们鼓励,认识自己,直面未来。
——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办人
★数学家的逻辑,文学家的想象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数学家的逻辑,还要文学家的想象。由此观之,李硕的《翦商》,宏大处堂堂正正,细微处绵绵实实:详述了人祭现象在早期华夏文明的出现和消失,以及为什么“武王克商”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形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因此,我愿意以“商周变革”来归纳李硕的洞见: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场变革比两千年后的唐宋变革的意义更深、更远!
——杨斌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作者
★用考古成果读懂玄奥文献,重构武王伐纣的历史认知
在传统的上古历史叙述中,商周易代的面目是模糊的。对于背后的细节,我们知之甚少。纣王“无道”的表现有哪些?商朝王室的贵族生活是怎样的?商朝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祭祀之间有何秘密?本书运用大量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应甲骨文卜辞及《易经》卦象,将费解的言辞重新释义,为读者揭开了华夏上古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而李硕则把这一重要性,形象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罗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再现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
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沿袭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杀人献祭的风俗,并在商朝登峰造极。周文王因受商纣王怀疑而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长子伯邑考也被纣王献祭。此后,文王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并记录了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本书从人祭开始,讲述了商朝的祭祀与战争为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及殷周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发掘上古时代的人文精神,追忆华夏文明的启蒙熹光
向起源回溯,商周易代正是华夏新生的起点。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朝代更迭。周朝所开启的礼乐文明,取代了商朝的鬼神文化;周公和孔子的人本主义,战胜了武丁与纣王的“宗教神秘主义”,为中国人的信仰奠定了基石。
★青年历史学家、《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重磅新作
李硕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等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本书则深入上古史,用鲜活的叙述,深入探索了商人与周人的民族起源、信仰习俗、战争军事与日常生活,将故纸堆与遗址变成了生动的情节故事,用史料赋神话中的人物(姜太公、周文王、商纣王……)以血肉。
【内容简介】
“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从这本书开启中国史的阅读!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翦商的创作者
· · · · · ·
-
李硕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硕,青年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
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在《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 · · · · ·
引 子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升级
第二章 大禹治水真相 :稻与龙
第三章 二里头 :青铜铸造王权
第四章 异族占领二里头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第六章 早商 :仓城奇观
第七章 人祭繁荣与宗教改革运动
第八章 武德沦丧南土 :盘龙城
第九章 3300 年前的军营 :台西
第十章 殷都王室的人祭
第十一章 商人的思维与国家
第十二章 王后的社交圈
第十三章 大学与王子
第十四章 西土拉锯战 :老牛坡
第十五章 周族的起源史诗与考古
第十六章 成为商朝爪牙 :去周原
第十七章 周文王地窖里的秘密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第十九章 羑里牢狱记忆
第二十章 翦商与《易经》的世界观
第二十一章 殷都民间的人祭
第二十二章 纣王的东南战争
第二十三章 姜太公与周方伯
第二十四章 西土之人
第二十五章 牧野鹰扬
第二十六章 周公新时代
第二十七章 诸神远去之后
尾声 :周公到孔子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以上人祭宗教及角斗产业的消亡,都源于外来文化的干预。罗马人后来皈依了基督教,传统的阿兹特克宗教被西班牙殖民者的天主教所取代,殷商则与之不同:周灭商后,人祭被周人消除,但周人并未开创一种新的宗教,而是采用世俗的人文主义立场,与极端宗教行为保持距离,不允许其干预现实生活,所谓“敬鬼神而远之”。这奠定了后世中国的文化基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代 序:我们陌生的形象 / 许宏 -
当时的人为建造大型水利设施,已经形成超出村落甚至部落规模的较大共同体,统一规划施工,共享水利设施带来的收益。这是一种基于集体协作的“小流域治理共同体”,不仅人口密度和数量有了实质性的飞跃,而且由于共同体建立的基础是水利协作而非军事征服,所以这些“古城”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现象,比如,没有特别奢华的墓葬和首领宫殿,战争和屠杀的迹象很少,人祭现象也一直不多。这些都和稻作文化区依赖协作、联合建设水利工程有关。 在新石器时代,华北地区之所以动辄爆发冲突或战争,人祭兴盛,可能和旱作农业不需要水利设施、人群之间没有协作的动因有关。而伴随着征服的,是人群共同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催生了众多古城和早期国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升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翦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翦商"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全部 14743 条 )
翦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05 条 )
论坛 · · · · · ·
作者是在臆测 | 来自沙丁胺醇 | 1 回应 | 2025-04-12 18:51:25 |
好奇这段历史,如果这本书不行求推荐行的 | 来自会流泪的鱼 | 2025-04-07 23:18:39 | |
作者怎么知道一定是用人祭祀,而不是惩罚/处刑呢?... | 来自HarleenQuinzel | 10 回应 | 2025-04-02 10:04:58 |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 | 来自The Sacrificed | 2025-03-23 17:45:36 | |
消失的她 | 来自Stan | 2025-03-19 23:38:51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我觉得中文应该读的书 (尖叫的狐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翦商的评论:
feed: rss 2.0
25 有用 千夜 2024-07-11 08:35:40 上海
作者以一种确信的语气描写了过多猜想臆测的内容。
26 有用 JulyChan 2023-08-10 08:21:47 湖北
几个观念的翻转:1,不要以今度古,人牲被生吞活剥烹食成为风气,就是流行就是时尚。不搞人祭的盘龙城反而成了不开化之地。2,周公吐哺不是爱贤,因为他和他爸都吃过他哥伯邑考的肉。3,《易经》不是观天象写出来的,是周文王在狱中埋头苦干的许愿日记。4,纣王是整个商朝的背锅侠。5,周武王屠龙成了恶龙,翦商后大肆人祭。6,后世对妲己的妖魔化反映一个定律:盛世要美人点缀,末世要美人顶罪。7,历史是由不可靠的素材、... 几个观念的翻转:1,不要以今度古,人牲被生吞活剥烹食成为风气,就是流行就是时尚。不搞人祭的盘龙城反而成了不开化之地。2,周公吐哺不是爱贤,因为他和他爸都吃过他哥伯邑考的肉。3,《易经》不是观天象写出来的,是周文王在狱中埋头苦干的许愿日记。4,纣王是整个商朝的背锅侠。5,周武王屠龙成了恶龙,翦商后大肆人祭。6,后世对妲己的妖魔化反映一个定律:盛世要美人点缀,末世要美人顶罪。7,历史是由不可靠的素材、胜利者的私心、记载者的愿景构成的。孔子和周公都很浪漫。 (展开)
55 有用 司左 2022-12-25 23:51:46 河北
为啥评分这么高啊…这本书有啥新论断嘛 作为普及读物文字功夫也不生动啊,甚至不如一些学术作品写得好😅😅😅
67 有用 四部居士 2023-05-06 12:15:03 辽宁
太離譜了。作者對傳世文獻和古文字知識的掌握運用完全不符合學術研究規範,隨意使用以符合個人的想象。尤其是從十五章到最後,因為濫用想象隨意解讀文獻造成的錯誤幾乎比比皆是。十五章以前限於時代,幾乎沒有什麼傳統文獻,避免了此病,但偶爾的古文字解釋又令人驚奇。全書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報告原文、文獻原文和翻譯,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加以串聯,作者作為歷史博士,不應該對傳統文獻如此不熟悉,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後面的腦洞仿佛... 太離譜了。作者對傳世文獻和古文字知識的掌握運用完全不符合學術研究規範,隨意使用以符合個人的想象。尤其是從十五章到最後,因為濫用想象隨意解讀文獻造成的錯誤幾乎比比皆是。十五章以前限於時代,幾乎沒有什麼傳統文獻,避免了此病,但偶爾的古文字解釋又令人驚奇。全書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報告原文、文獻原文和翻譯,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加以串聯,作者作為歷史博士,不應該對傳統文獻如此不熟悉,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後面的腦洞仿佛當年孔子的周公。作者在後記竟引錢鐘書名言比況,令人可發一噱。科普著作普及書籍並不需要大量引文,但起碼應該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進行,而非牽強附會。更可詫異的是許宏和何懷宏竟為此書或推薦或做書評。豆瓣上也有我認為能看出實情的人大作虛美之辭。如果學術研究和普及是這樣一個地步,又怎麼能對得起學術二字? (展开)
219 有用 漆园吏玫 2023-01-21 12:03:54 吉林
做先秦的可以忽略。序文属于商业吹捧;正文古文字一窍不通,张嘴就来;豆内诸水君不懂瞎喊,口口声声说自己获得了大理解,这样的你还不如去看明代的封神榜。总之,小说的话可能合格,说其严肃,则不仅贻笑大方、更贻笑当今小学研究之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