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民族主义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40年泰国研究的学术之路
★一部撼动学界共识的典范之作,时至今日,仍然是一部国家、民族研究的必读之作
✻评语✻
安德森的泰国研究常能见人之所未见,其观察与质疑往往独具慧眼,发人深省,甚至令我们这些泰国研究者不适。本书不仅是关于20世纪 60年代至今泰国政治与社会的研究,更是其发问立疑之艺术典范,让人过目难忘并为之寝食难安。
——通猜·威尼差恭(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安德森1977—1985年发表的这三篇论文,其阅读和引用率一直高居当代泰国研究文献榜首。仅对安德森早期研究有所了解的读者,后部分篇目或许会令其错愕不已。在当下语境中,对于那些爱刨根问底地问“问题出在哪里?”的人而言,这部选集值得一读。
——克里斯·贝克(英国历史学家、泰国问题独立研究员)
怀着温柔而深切的关爱,全球知名的民族主义前辈、康奈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专家安德森教以令人惊叹的怀疑主义眼光、锲而不舍的发问、对传统观念的大胆质疑、对流行观念的反证、极具鉴赏力的才智、深入腑里的洞见、尖刻而风趣的幽默,以及其对这个国家、人民及之外的无与伦比的广博而精深的学识,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一直为我们刷新着对暹罗/泰国研究的视野。其著作可以用一句泰国谚语“运河鳄霸”(从而使航运全部受阻)来形容,已成为泰国研究的标志性分水岭,改变并调整了20世纪90年代前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保守主义、精英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及君主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从而引发了一波修正主义的逆向清流及其他支流。
——卡贤·特加皮让(泰国法政大学)
安德森早期泰国研究卓尔不群,撼动了学界共识,设定出研究新议程,识别出新生政治力量并勾勒出该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轮廓。
他长期聚焦泰国政治研究,尤其在政治与泰族特性及暹罗文化总体关系方面,笔耕不辍,开拓前沿。但是1993年后,因为读者群从学者转向更广泛的知识分子群体,书写语言从英语转为泰语,其新近著述大都不为学界所知。本选集必将补阙拾遗,为今后的研究开辟更多路径。
——詹姆斯·奥基(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即便时至今日,安德森在本书中的观点依然新颖,视角依然独到,这既是其著述高水准和先锋性的学术写照,或许也是今日泰国政治不幸的现实写照。如果这部泰国研究选集能让新一代学者了解安德森,让我们有幸瞻仰一位东南亚研究学者可达至的巅峰之境,而心生向往,这项出版计划就得偿所愿了。
——帕特里克·乔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本论文选集反映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时代之问的不懈应答,始终紧跟似乎永无休止的泰国时局危机,笔耕不休。继长期倾情投入印尼研究后,他转而深爱上了(他认为更应该被称之为暹罗的)泰国。而这一转变过程恰恰就是东南亚学者,尤其是印尼学者为何必读此书之原因所在。
其著述的另一大魅力就是其标志性的反传统性。他揭示了源自古老传统的新潮,以及新潮所终难涤荡彻底的传统印记。他在自我解构的同时又令人信服地维护了其以往的学术观点。
——阿比丁·库斯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内容简介:
暹罗即今日泰国,作者出于研究习惯仍使用“暹罗”一词。本书原著于2014年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东南亚研究中心出版,收录10篇文章,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生中关于泰国研究的论文、评论和随笔按照年份和主题进行综合编排。其中一篇是他人为该书撰写的导言,相比于广告宣传语、肤浅的赞美之词,这篇导言深刻的揭示了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过程,对于阅读本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余九篇是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文章,不仅仅是学术论文,还有一些作者撰写的导言、影评等,前后逾时40年,对于纵向了解泰国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社会发展,十分有益,且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例如第一篇《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研究现状》,最早发表于1978年,虽然发表于40年前,但时至今日仍是泰国现代政治研究必读的一篇文章,可以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引导了此后40多年的泰国研究,在全球泰国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转折意义,为此后大量的批判性泰学研究确定了基调。
0 有用 Grit 2024-09-22 19:45:39 北京
可以说是嬉笑怒骂皆文章了
0 有用 不文 2025-01-13 06:58:12 广东
2篇为佳,泰学研究现状,共产主义后的激进主义,视角和语言很犀利。
0 有用 好想成为大熊猫 2025-09-06 11:40:12 辽宁
一定要强调红色高棉的大屠杀是在政权末期,这是个非常愚蠢的辩白,因为举一个相近的例子就清楚,奥斯维辛的集中屠杀同样集中在战局对德国不利的二战末期,但不能想象纳粹高歌猛进他们就不实施大灭绝。安德森敢用同样的话术,转瞬间就会变成臭名昭著的社会弃民,而他的知识分子朋友们也划清界限。同样作为知识分子,笠井洁比安德森有良心有头脑得多,当然也更不知名。
4 有用 octopusion 2022-11-23 11:56:18 福建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真的很犀利
1 有用 弗兰肯斯坦 2024-08-08 13:34:45 贵州
更喜欢作者第一阶段的政治研究,大胆跳出了常规且延续已久的“王室民族主义”视角,直接提出泰国作为“民族”应该和“君主”分割开来看。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实际上是反对君主制的。第二阶段转向文化研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比如电影《热带疾病》,曼谷陆津看不懂东北农民看得懂,并不足以论证泰国的族群/阶层之间的撕裂,《热带疾病》作为一种作者式的反叙事实验电影,“看懂”本身就需要门槛,这种门槛需要的是个人审美而不是... 更喜欢作者第一阶段的政治研究,大胆跳出了常规且延续已久的“王室民族主义”视角,直接提出泰国作为“民族”应该和“君主”分割开来看。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实际上是反对君主制的。第二阶段转向文化研究,有些观点不敢苟同。比如电影《热带疾病》,曼谷陆津看不懂东北农民看得懂,并不足以论证泰国的族群/阶层之间的撕裂,《热带疾病》作为一种作者式的反叙事实验电影,“看懂”本身就需要门槛,这种门槛需要的是个人审美而不是群体喜好。我并不认为东北农民真的“看懂”,事实上,《热带疾病》在曼谷更能找到目标观众。就如毕赣成为文化精英的拥趸,但我们贵州普通观众根本就看不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