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增订版)
出版年: 2023-2
页数: 849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8070937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李约瑟问题”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本书初版于 2009 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并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
这是一部出色当行的西方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作者从四五百种古今文献中钩玄提要,建构出一部简明流畅的历史叙事,达到了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境界。但本书的成就和价值远不止此,因为作者不仅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且要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但要澄清这一问题,研讨的范围必须从科学史推广到西方思想史与文化史的整体。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在科学史叙事的后面衬托着一层西方哲学史,而且还隐现着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书的深度尚不尽于此,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的设计和论辩方式也有意无意地针对着“李约瑟问题”而发,作者对于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及其他相关论著有着深入理解而且评论得非常中肯。
本书初版于 2009 年,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并获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今增订版为作者重新修订补充,将原来的十二章扩充为十五章,增订内容占原书近半篇幅:除增加医学及地理学之发展梗概外,还详述讨论了自哥白尼以迄牛顿多条导致现代科学革命之发展脉络。增订本无论篇幅还是内容均极具分量,值得细心阅读及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陈方正,物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现任名誉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比较、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以及科学哲学,近年则致力于科学史研究。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在自由与平等之外》《迎接美妙新世纪:期待与疑惑》等;曾经创办及主持《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代化冲击下的世界”丛书,并负责“中国古代文献电子数据库”之建立,以及担任“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与“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两种丛刊之共同主编。
目录 · · · · · ·
增订版序
前言
导论
一、本书缘起
二、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三、李约瑟问题与思想体系
四、李约瑟的影响与批判
五、本书基本观念
六、整体构思与主要结论
第一部西方古代科学
第一章 远古科学传统
一、远古文明轮廓
二、埃及数学手卷
三、陶泥板上的数学
四、巴比伦代数学
五、代数型几何学
六、希腊文明的渊源
第二章 自然哲学传统
一、爱琴海的世界
二、自然哲学概观
三、米利都学派
四、爱奥尼亚哲人
五、从大希腊到雅典
六、自然哲学的成熟
七、自然哲学以外:医学与地理学
第三章 永生与宇宙奥秘的追求
一、笼罩科学诞生的迷雾
二、毕达哥拉斯其人
三、从奥林匹克诸神到奥菲士
四、毕氏教派的组织与信仰
五、宇宙奥秘的探索
六、教派理念与科学传统的建立
附录:费罗莱斯的音乐理论
第四章 西方科学第一场革命
一、毕氏教派的传承
二、柏拉图的思想历程
三、从教派到柏拉图学园
四、新普罗米修斯革命
五、远古与希腊天文学
六、以数学建构宇宙模型
七、学园传统的延续
第五章 希腊科学的巅峰
一、从雅典到亚历山大
二、亚历山大机械学与医学
三、欧几里得:承上启下的大师
四、阿基米德:度量几何学
五、阿波隆尼亚斯:圆锥曲线
六、数理天文学的发展
七、天文学大师喜帕克斯
八、地理学的发展
第六章 罗马时代的科学与教派
一、希腊世界的破灭
二、天文学与机械学传统的延续
三、希腊-罗马的学术传承
四、毕达哥拉斯教派的重生
五、柏拉图主义的地下世界
六、新柏拉图学派及其转向
第七章 古代宇宙观的完成
一、亚历山大科学的最后光芒
二、托勒密与《大汇编》
三、天体运行理论
四、恒星的研究
五、行星理论
六、广博的科学成就
七、古代地理学传统的确立
八、西方医学大宗师
九、传统的回响与终结
十、大时代的没落
附录:托勒密月运行模型之修订
第二部西方中古科学
第八章 伊斯兰世界的新科学
一、希腊文明的移植
二、阿拉伯翻译运动
三、新科学前缘:代数学
四、天文学的发扬与创新
五、实用与实验科学
六、伊斯兰哲学巅峰
七、安达鲁斯的托勒密批判
八、异军突起的马拉噶学派
九、撒马尔罕的辉煌成就
十、伊斯兰科学为何没有现代突破
第九章 欧洲文化之复兴
一、新时代的来临
二、欧洲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三、翻译运动:兴起与高潮
四、希腊世界的回归
五、大学体制的出现
六、法学传统与专科大学
七、经院哲学与综合大学
八、大学体制的扩散
第十章 中古科学:实验精神与动力学
一、从奋进到分裂的教会
二、科学与神学的冲突
三、蒙古帝国的冲击
四、三位教会科学家
五、实验精神:光学
六、实用精神:磁学与航指图
七、中古数学与天文学
八、科学小传统:炼金术
九、动力学与分析学先驱
十、旗鼓相当的巴黎
附录:布拉沃丁的速度比例理论
第三部从西方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酝酿与突破
一、从中古进入近代的关键
二、文艺复兴与希腊热潮
三、中欧新气象:奠基的三代天文学家
四、哥白尼革命
五、柏拉图热潮与魔法
六、实用科学的转向
第十二章 数学复兴与远洋探险
一、宗教改革所造成的百年混乱
二、在艺术与科学之间
三、欧洲数学的复兴
四、代数学的突破
五、探究无限:解析学的开始
六、远航壮举:从海洋奔向世界
七、英法两国的远航
八、地图学的飞跃发展
附录:费罗解三次方程式途径的猜想
第十三章 在混沌中酝酿的科学革命
一、从第谷到开普勒
二、贯通天上与地下科学
三、实验科学的两大突破
四、实验哲学大旗手培根
五、从牛津圈到皇家学会
六、欧陆科学中心的形成
七、理想主义宗师笛卡儿
八、挑战无限的大军
九、动力学的进展与困惑
第十四章 牛顿与科学革命
一、大自然的神奇之子
二、登上欧洲学术舞台
三、隐秘的其他工作
四、不朽巨著
五、《原理》是怎样的一部书
六、《原理》的数学和哲学基础
七、从教授到伟人
八、牛顿与科学革命
第十五章 从科学革命到启蒙运动
一、学界对《原理》的反应
二、微积分学的发展和传播
三、哲学家的争战
四、万有引力在欧陆的命运
五、17世纪的异端思潮
六、启蒙运动的开端
七、启蒙高潮:百科全书运动
八、理性时代的来临
总结
一、西方科学大传统
二、希腊科学:起源与停滞问题
三、伊斯兰与欧洲中古科学
四、促成现代科学革命的因素
五、整体外部因素说
六、万里外的另类科学革命
七、李约瑟问题的消解
八、西方与中国科学的比较
九、西方科学发展的特征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為西方科學並非只是其眾多學術領域裡的分支,而是其整個文明精神的體現。要真正認識西方科學及其背後的精神,就需要同時全面地了解西方哲學、宗教,乃至其文明整體。⋯⋯我們在此所敢於嘗試的,只不過是朝此方向跨出小小一步而已。倘若它能夠喚起國人對此問題的注意和興趣,那麼本書的目標也就達到了。 (查看原文) -
我们曾经再三强调,现代科学革命是由古希腊数理科学传统的复兴所触发,而且,倘若没有这些传统作为发展的轴线,那么文艺复兴时代所有其他一切因素,包括精神,对自然现象本身的尊重,学者与技师之间的合作,乃至印刷术、远航冒险、魔法热潮等刺激,都将是无所附丽,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后果。这是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实。从此事实往前追溯,可以很清楚地见到,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数理科学依据决定性地将西方与中国科学分别开来;从此再往前追溯,则可以见到,西方与中科学的分野其实早在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的属性与哲学传统形成之际就已经决定。那就是说,公元前5至4世纪之间的新普罗米修斯革命是西方与中国科学的真正分水岭。自此以往,西方科学发展出以探索宇宙奥秘为目标,以追求严格证明的数学为基础的大传统,也就是“四艺”的传统,而中国科学则始终没有发展出这样的传统,故而两者渐行渐远,差别越来越大,以至南辕北辙,乃至成为不可比较。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数学,而是没有发展出以了解数目性质或者空间关系本身为目的,以严格证明为待证的纯数学;也并非没有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究,而是没有将数学与这种探究结合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继承与叛逆"的人也喜欢 · · · · · ·
继承与叛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江晓原:中国的“川”有没有入世界的“海”?——评陈方正《继承与叛逆》

现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约瑟问题说:“中国的‘科学’曾长期领先西方,但16世纪以后“现代科学”在西方兴起,于是将中国远远抛在后面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李约瑟自己对于此问题的看法有一定了解。该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便在于:对“现代科学”的概念有不同看法。 按照李约瑟的观点,他认为... (展开)
編輯手記|重審西方現代科學的傳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陳方正教授《繼承與叛逆: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一書,2009年出版後,引起海內外華文學者關注,同年此書獲得第五屆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本書猶如余英時教授於初版序言所說,著作無疑是重審「李約瑟議題」(The Needham question)的最佳回應。李約瑟(Joseph Needham... (展开)
陈晓平:“李约瑟问题”辨析——兼评“陈方正-余英时方案”

李约瑟问题真是假问题吗?——向余英时、江晓原二位先生讨教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新版把余英时的序言拿掉了? | 来自漫游 | 2 回应 | 2023-03-08 12:33: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8.5分 35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8.2分 25人读过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1)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文化漫笔 (森森)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图书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压舱石.书 (菊花夜行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6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继承与叛逆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一晌贪欢 2024-04-23 12:42:18 四川
2022年增订版,大概因为大环境,出版方删除了余英时的序~
8 有用 鱼的九思 2023-03-21 17:24:59 北京
巨著,一周时间翻了一遍,跳过了大量细节。私以为这本书在今天尤其有意义,虽然作者再三强调本书重点不在于反驳所谓李约瑟问题,而是力求系统介绍西方科学发展之脉络,但作为一个中国读者,难免不去对比不去想象,说到底,比较之下的pros and cons今儿看来也没太大变化,至于新时代动辄弯道超车更反衬出这书的价值。
0 有用 grythie 2025-06-29 12:03:13 上海
更像本西方科学史的书,对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只提出问题,没有深入分析
7 有用 赫喧 2023-08-16 21:20:02 贵州
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史界来说,作用颇似“爱之适足以害之”!这本书不过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歌词中所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更何况科学这样的大事?西方科学不是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我们也不曾存在以前超越他们,后来才开始不行了(相信李约瑟的理论的话,就会面临这个问题,那为什么后面就不行了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本书实则是破解了李约瑟问题,没问题了!人家的科学是其来有自,是有... 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史界来说,作用颇似“爱之适足以害之”!这本书不过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歌词中所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更何况科学这样的大事?西方科学不是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我们也不曾存在以前超越他们,后来才开始不行了(相信李约瑟的理论的话,就会面临这个问题,那为什么后面就不行了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本书实则是破解了李约瑟问题,没问题了!人家的科学是其来有自,是有其从古至今的传统“继承与叛逆”而来的!呜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化用伟人语录里那句话,我们要向懂的人学,拜他们作老师,认认真真学!这不可耻,这是进步! (展开)
1 有用 麽一嗷喵 2024-01-28 16:23:25 山东
本书主要以天文学和数学理清西方科学发展脉络。起始于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经古希腊第一次将其发扬光大,后虽经罗马帝国及欧洲的黑暗时代,虽然沉寂近千年,但其火种仍然不灭。然后自哥白尼科学革命开始,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成井喷式发展,最后出现了牛顿这样集大成的伟大科学家。 不得不说科学精神在西方一直传承不断,无数代人为之前仆后继,以致造成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碾压全球的局面。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虽不乏令人敬佩的科技... 本书主要以天文学和数学理清西方科学发展脉络。起始于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经古希腊第一次将其发扬光大,后虽经罗马帝国及欧洲的黑暗时代,虽然沉寂近千年,但其火种仍然不灭。然后自哥白尼科学革命开始,各种理论知识,技术成井喷式发展,最后出现了牛顿这样集大成的伟大科学家。 不得不说科学精神在西方一直传承不断,无数代人为之前仆后继,以致造成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碾压全球的局面。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虽不乏令人敬佩的科技成果,但是缺少了发展所需的土壤及传承,落后于西方也并不奇怪。 某位知名教授公然宣扬的西方伪史论无非是迎合某些具有狭隘民族自尊心的听众罢了。承认与优等生之间的差距才能奋起直追,背后说三道四终究上不得台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