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伤痕的书评 (21)

连木木 2023-05-24 01:52:20

问正确的问题:我们该怎么保护她?

这本书真的太疼了。那些伤痕,不仅留在女性整个群体的身体与心灵之上(甚至包括生命),也隐隐昭示着美国各种体制、及各关联组织机构的狼狈和过失…… 看看这个数字吧——“全世界平均每天有一百三十七名女性被伴侣杀害。这一数据没有包括男人和孩子。” 看清楚了吗?每天137人...  (展开)
Dolin欣 2023-04-06 21:03:23

开枪打死妻女后自杀:在悲剧发生前,一切皆有迹可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年初的时候,有一个“今年全市已查获酒醉驾624起,其中女司机25人,有你认识的吗?她们最高的喝了多少?”的标题引起众怒,紧接着,一位男保姆猥琐男婴被判刑的新闻,却避重就轻的只提婴儿性别,不提保姆性别,令众多网友下意识地以为猥琐男婴的是女保姆。 若是说这样的事件发...  (展开)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3-04-07 12:15:35

看不见的伤痕:不要再问被家暴的她们“为何还不离开”

今年3月末,漫威宇宙中超级反派“征服者康”的扮演者乔纳森·梅杰斯(Jonathan Majors)因涉嫌殴打女友被捕。据外媒报道,两人当晚从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乘出租车回家,女方看到陌生女子给乔纳森发信息后与其对峙,争执中乔纳森不仅给了女方一巴掌,还试图勒住她的脖子。次...  (展开)
夏颜秋的小时光 2023-05-12 15:00:09

家暴不只是情感问题,还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社会问题

家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健康问题,据可靠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全球就有五万名女性被伴侣或者家人杀害。是的,足足有五万名女性。 这意味着家不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而所爱的人会对自己痛下毒手。当这样的事件频繁发生,难怪很多人坦言不再相信爱情,也不愿意结婚生...  (展开)
喜多憨 2023-12-19 08:42:55

勇于说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亲密关系杀人的新闻屡见不鲜,以前觉得是极端性格,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家暴或家庭凶杀的本质不是爱,而是凶手本人的控制欲。当一个人“内心杀手”出现,“真我”就会消失。 “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所有公开的家暴和暴力事件的官方数据、所有家暴和其他形式暴力的非官方数...  (展开)
读书的K 2023-12-01 07:35:12

爱不是控制!

——14岁的少女为什么枪杀了熟睡的父亲? 1 2016年7月28日,美国俄亥俄州杜伦巴尔县14岁少女布雷沙在家中枪杀了其家暴父亲乔纳森,成为杜伦巴尔县其中一名最年轻的谋杀被告。该案在当时产生较大轰动,报道称“美国少女开枪弑父 受虐母泪称女儿是英雄”,全美也为布雷沙发起了“...  (展开)
黄不知 2023-09-03 15:40:26

阳光下的罪恶,比爱更“润物无声”

早上朋友发来《人物》公众号关于《芭比》导演格雷塔·葛韦格的推文,感叹说没想到35岁(40岁)在好莱坞也是个局限。没想到女性自我压制的成长困境在美国也是一样的。 是这样。如同读完《看不见的伤痕》,就知道美国男人也打女人。古往今来,贯穿中西,女性所经受的问题从来都是...  (展开)
Yeah 2023-06-28 23:46:28

“她蹑手蹑脚地走向自由。”

局外人对家暴有多少认知?又来源于何处?是否相信外部力量能帮助一个受苦难的人离开?家暴能提前预知并干预吗?为什么受害者会选择留下来?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家本是避风港,却变成了最恐怖的地方。 2000年到2006年期间,有3200名某热爱战争的国家的士兵被杀害,与此同时发生...  (展开)
罐罐 2025-04-28 21:06:21

简评看不见的伤痕

要讲到家暴就一定要讲到女性地位,讲到女性就不得不提法律保障,书中说在美国的反动物虐待法条例是出在禁止殴打妻子的条例之前,这还是当时世界上女性主义遥遥领先的国家之一,可见在上个世纪,女性的地位甚至不如狗。 书中举的例子让我深思,为何女生不该早恋,在心智各方面都...  (展开)
豆友NZuLyou02M 2025-04-13 23:18:15

《看不见的伤痕》

从前脑子里,家暴只是个词汇,提起这个词只能联想到施暴的画面。这本书很全面,填补了我的空白。应对家暴原来可以这样做: 【完善相关法律】 将跟踪、扼颈窒息的行为入法;受害人可以不出庭作证而只提供物证;犯罪记录各洲共享、刑事与民庭互通有无;施暴者出狱提前通知受害人,...  (展开)
优雅的刺猬 2025-02-21 11:09:29

你爱的人会置你于死地

家暴不是私人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大规模枪击案就是家暴案。第一个悲伤是社会对家暴缺乏重视和解决方法。 家暴常常呈现出“胁迫掌控”的方式。对于被害者来说,这个本应是避风港的地方变成了无法逃离的恐怖地狱,你爱的人会置你于死地。米...  (展开)
Micica 2024-05-11 13:23:15

请直面深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中各个机构的人在反家暴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共同思考在现有制度和措施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识别家暴危险指数的变动,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互通,最终得以在致命危险来临前,预警受害者。 美国庇护所的数量逐年攀升,枪支泛滥永远是家庭暴力中明晃晃的定时炸弹,不过有这么一群人...  (展开)
今鱼 2024-02-22 10:32:21

亲密关系恐怖主义

比起讲述家暴,我更觉得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处境的全方位探讨。 “一个有亲密伴侣暴力的家庭中也可能”有虐童、酗酒、失业、居无定所等问题。”从家暴的根源到危害,从针对家暴的干预政策和执法机制。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那些施暴者的访问:他们从小目睹父亲家暴,却认为是母亲招惹...  (展开)
露子 2023-11-28 09:58:07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我的童年阴影,安嘉和的变身嘴脸,依旧历历在目。现在回想多么讽刺的名字,“安家和”,家庭bao力的施暴者,甚至最后付出的生命的代价。我们不能排斥或是逃避这样的社会现象,而是要理性地正视。这个话题是压抑痛苦的,在这本书中的第一章中,起初...  (展开)
陇中一尘 2023-11-25 16:33:32

细思极恐!家暴就在看不见的伤痕里‼️

今天是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衷心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家庭暴力! 熬夜读完《看不见的伤痕》,被书中那些隐秘的家暴惊出一身冷汗,书中的一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 全球有1/4以上的女性遭受过家暴,每天有上百名女性被伴侣杀害。 《看不见的伤痕》,书封上的话语标明,这是一本写...  (展开)
KEKElemon 2023-10-30 11:17:26

如何保护她们?

自认对家暴和相关话题有关心和了解,但是在读完以后还是觉得自己的关心和了解有点浅薄片面。 首先是要问对的问题,我们总在问“她为什么不离开”,事实上应该问的是“该怎么保护这个人”,甚至可能也该问“他(施暴者)为什么不离开”。 每当我们提问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开的时...  (展开)
子扉我其贰 2023-10-16 01:22:31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身体与健康(看不见的伤痕版)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3/08/08/%e5%a5%b3%e6%80%a7%e4%b8%bb%e4%b9%89%e8%a7%86%e5%9f%9f%e4%b8%ad%e7%9a%84%e8%ba%ab%e4%bd%93%e4%b8%8e%e5%81%a5%e5%ba%b7/ 蕾切尔·路易丝·斯奈德《看不见的伤痕》(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蒋屿歌 译) 子扉我 2023年大暑 ...  (展开)
自有我在 2023-07-02 18:56:11

家暴不单单是存在于个人之间的问题,其实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

当我们提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往往认为这是一个个人问题,这是受害者遇人不淑。而且我们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同时,必然会寻求社会的帮助,并且远离给施暴者。我们会想当然认为家暴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化解的难题。 但真实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的多。家庭暴力不仅...  (展开)
秋水紫鸳 2023-06-30 10:11:55

请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家暴”这个话题非常吸引我,这也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家暴题材类的书。 “2000-2006年,有3200名美国士兵被杀害,与此同时,发生在美国的家暴凶杀案则带走了10600条生命。”这是来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凶案补充报告,而这个报告的数据来自自愿提供案件的地...  (展开)
初晓 2023-04-24 23:57:55

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选择留下?

“家暴”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也经常见到,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家暴”只是少数存在,事实上,“家暴”问题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美国作家、记者蕾切尔·路易丝·斯奈德在《看不见的伤痕》这本书中研究了家暴问题,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其一,受害者为什么选择留下...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看不见的伤痕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