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伤痕的书评 (21)

问正确的问题:我们该怎么保护她?
这本书真的太疼了。那些伤痕,不仅留在女性整个群体的身体与心灵之上(甚至包括生命),也隐隐昭示着美国各种体制、及各关联组织机构的狼狈和过失…… 看看这个数字吧——“全世界平均每天有一百三十七名女性被伴侣杀害。这一数据没有包括男人和孩子。” 看清楚了吗?每天137人...
(展开)

开枪打死妻女后自杀:在悲剧发生前,一切皆有迹可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年初的时候,有一个“今年全市已查获酒醉驾624起,其中女司机25人,有你认识的吗?她们最高的喝了多少?”的标题引起众怒,紧接着,一位男保姆猥琐男婴被判刑的新闻,却避重就轻的只提婴儿性别,不提保姆性别,令众多网友下意识地以为猥琐男婴的是女保姆。 若是说这样的事件发... (展开)
看不见的伤痕:不要再问被家暴的她们“为何还不离开”
今年3月末,漫威宇宙中超级反派“征服者康”的扮演者乔纳森·梅杰斯(Jonathan Majors)因涉嫌殴打女友被捕。据外媒报道,两人当晚从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乘出租车回家,女方看到陌生女子给乔纳森发信息后与其对峙,争执中乔纳森不仅给了女方一巴掌,还试图勒住她的脖子。次...
(展开)

家暴不只是情感问题,还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社会问题
家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健康问题,据可靠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全球就有五万名女性被伴侣或者家人杀害。是的,足足有五万名女性。 这意味着家不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而所爱的人会对自己痛下毒手。当这样的事件频繁发生,难怪很多人坦言不再相信爱情,也不愿意结婚生...
(展开)

阳光下的罪恶,比爱更“润物无声”
早上朋友发来《人物》公众号关于《芭比》导演格雷塔·葛韦格的推文,感叹说没想到35岁(40岁)在好莱坞也是个局限。没想到女性自我压制的成长困境在美国也是一样的。 是这样。如同读完《看不见的伤痕》,就知道美国男人也打女人。古往今来,贯穿中西,女性所经受的问题从来都是...
(展开)

“她蹑手蹑脚地走向自由。”
局外人对家暴有多少认知?又来源于何处?是否相信外部力量能帮助一个受苦难的人离开?家暴能提前预知并干预吗?为什么受害者会选择留下来?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家本是避风港,却变成了最恐怖的地方。 2000年到2006年期间,有3200名某热爱战争的国家的士兵被杀害,与此同时发生...
(展开)

你爱的人会置你于死地
家暴不是私人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在美国,超过一半的大规模枪击案就是家暴案。第一个悲伤是社会对家暴缺乏重视和解决方法。 家暴常常呈现出“胁迫掌控”的方式。对于被害者来说,这个本应是避风港的地方变成了无法逃离的恐怖地狱,你爱的人会置你于死地。米...
(展开)

细思极恐!家暴就在看不见的伤痕里‼️
今天是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衷心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家庭暴力! 熬夜读完《看不见的伤痕》,被书中那些隐秘的家暴惊出一身冷汗,书中的一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 全球有1/4以上的女性遭受过家暴,每天有上百名女性被伴侣杀害。 《看不见的伤痕》,书封上的话语标明,这是一本写...
(展开)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身体与健康(看不见的伤痕版)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3/08/08/%e5%a5%b3%e6%80%a7%e4%b8%bb%e4%b9%89%e8%a7%86%e5%9f%9f%e4%b8%ad%e7%9a%84%e8%ba%ab%e4%bd%93%e4%b8%8e%e5%81%a5%e5%ba%b7/ 蕾切尔·路易丝·斯奈德《看不见的伤痕》(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蒋屿歌 译) 子扉我 2023年大暑 ...
(展开)

家暴不单单是存在于个人之间的问题,其实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
当我们提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往往认为这是一个个人问题,这是受害者遇人不淑。而且我们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同时,必然会寻求社会的帮助,并且远离给施暴者。我们会想当然认为家暴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化解的难题。 但真实的情况远比这要复杂的多。家庭暴力不仅...
(展开)

请一定要看一下这本书!
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家暴”这个话题非常吸引我,这也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家暴题材类的书。 “2000-2006年,有3200名美国士兵被杀害,与此同时,发生在美国的家暴凶杀案则带走了10600条生命。”这是来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凶案补充报告,而这个报告的数据来自自愿提供案件的地...
(展开)

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选择留下?
“家暴”这个词,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也经常见到,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家暴”只是少数存在,事实上,“家暴”问题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美国作家、记者蕾切尔·路易丝·斯奈德在《看不见的伤痕》这本书中研究了家暴问题,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其一,受害者为什么选择留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