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学术界的书评 (17)

海风 2023-09-20 18:59:28

韦伯钓鱼,愿者上钩

两年前的这时候,我正饱受社会学的“荼毒”,对着《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文本感动到不行。 当时的老师讲得很克制:“很多年轻学生读了韦伯的演讲,才对学问产生归属。韦伯在某种意义上相当残酷的,一方面,对学术本身祛魅,打破对古典学问塑造整全人格的想象,学者就是一个普通...  (展开)
benshuier 2024-06-11 14:44:24

真希望我当年博士毕业前能读到这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做博士和学者,你的人生还有一万种可能。 2013年,我博士毕业。但是,找工作这件事已经折磨了我一年——考公考编铩羽而归,简历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才在同学介绍下做了一份科研助理的工作,可是又觉得不太适合我。 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学者,如果没有教...  (展开)
薄荷实验 2023-10-30 17:13:11

圆桌︱《离开学术界》:打破边界的指南,还是新自由主义鸡汤

本文首发于 澎湃思想市场,经授权转载。 据估计,93%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无法获得终身职位,但许多人仍然将终身教授的职位视为自己博士学位获得成功的唯一结果。在学界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是否要离开学术界、如何在学界外获得自己满意的职位已经成为许多人需要思考的...  (展开)
酸辣大红袍 2024-04-20 15:40:32

离开的明灯或照见困兽之镜

克里斯托弗·卡特林的《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简称《指南》)2023年9月中译本出版。绵绵不绝焦虑的“学术难民”规模、以及愈发严峻的就业市场……都足以使人想见该书长尾效应的潜力。一位博士生网友向我力荐《指南》一书,我们有着相近的学科背景,以及网友身份带来的自由交...  (展开)
ly的读享生活 2023-10-22 10:41:30

高校青椒必读!如何顺利跳槽?

- 近期收到一本封面可爱清新的小书,一眼就吸引了我。 -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这个书名,自带萌感,我以为是幽默小书,没想到,书里没有段子,竟然真的贴近“实用指南”。 - 这本书属于“薄荷实验”丛书。 在我的印象里,“薄荷实验”是青椒和研...  (展开)
薄荷实验 2023-10-31 10:56:53

读书人追求的理想工作,其实一地鸡毛

本文首发于硬核读书会,经授权转载 豆瓣话题#你是如何对学术感到幻灭的?#底下那些焦虑的跟帖,浏览量达258.3万次。 “以学术为志业,否定时却好像把自己的前半生否定了,这种否定能摧毁一个人”;“有的人在极度杰出并且幸运的情况下拿到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术工作(还不一定是教...  (展开)
Ohhhi鸠兮✨ 2025-02-25 13:56:08

“天职”陷阱

这本书是关于如何离开学术界的实用性指南,读它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选择与规划,也是在给未来做出选择的自己写一篇阅读推荐短评,无论未来有没有选择进入或是留在学术界、想要离开学术界,这本书都将成为一个起点,以此延申,为更好的选择做铺垫。 我曾将学术界视为理想主义的乌...  (展开)
糖果色的猪 2024-03-27 22:04:14

观点摘录与启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1章 恐惧期 1、本来多数博士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终身教授,但是今天,就读于美国研究生院的人中只有7%能够从抢手的教席中分一杯羹。2018年,美国大学协会(AAU)启动了博士教育倡议,“通过让多元的博士职业道路变得更加为人所知、受人重视、切实可行,在美国大学协会旗...  (展开)
毛米头斯 2024-02-04 10:25:50

离开学术界:从研究对象到研究一切

一位决定离开学术界的学者在探索成功后,为帮助后人写下了这本实用指南。 对于中国研究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除了提供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步骤(如进行职业访谈),更重要的是带领我们在他人的故事与经验中体验到一种真实的从学术界内到学术界外、从学校到社会工作环境的...  (展开)
一颗小鱼圆 2024-10-06 13:27:19

不适用于所有,但一定会给多数求职者指点迷津的就业指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前70页依旧有学者写论文时的坏习惯,极长的前情提要,文献对比,划定范围,教导你如何看待这本书以及著书的意义和立新之处。 总结前70页,结合现代中国的学术情况可浓缩为一段话:所谓的高学历进修只不过是为了减缓失业率,纵然你能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到前瞻严谨的学术思维...  (展开)
伯乐不是马 2024-06-09 15:02:20

随笔

这本书是去年开始思考读博之外可能性的时候寻找的一本指导性读物,中间断了很长时间没有阅读,现在又偶然拿起来就读完了,挺薄的一本书。 这本书的观点总体上比较简单并且普适性较强。首先作者对学术界进行了祛魅。作者是拉丁语的教授,作为一个冷门学科的教授,其学术活动往往...  (展开)
那小谁 2024-02-27 14:09:22

搭配Mommy Professor阅读,去留双方都听听

和Mommy Professor对照着看。去留学术界的考量,决定留下来该怎么做,决定离开该怎么做,如何调整心态,把握重点。两本都很喜欢:态度真诚,建议中肯。都很好读:炼字精准,语言流畅,结构清晰,不愧是PhD。虽然不免有些填充字数的小故事,都是常规操作,瑕不掩瑜。 生活是自己...  (展开)
好奇白猫 2023-11-14 23:33:19

随笔

一个研究冷门罗马诗人的美国青椒,不再想继续和妻子分居,也不想搬到郊区生活,于是决定转行。从开始的恐惧,到通过访谈了解各个职业,然后把自己的研究经历重新包装,学习新技能,最终拿到邀约。 作者没有在过去十几年的研究生活的得与失着墨太多,而是十分建设性的给出了操作...  (展开)
Etoile 2025-04-01 23:53:31

翻译质量堪忧,建议不用购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翻开这本小册子,真是对翻译者的水平叹为观止,也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能够把这个程度的书拿出来卖,感觉丢脸。 堂堂华东师出版社,竟然翻译成这样的作品质量都没有把关,也是不怕砸招牌。 书里的后面慢慢列入,先说封皮。 “照顾了那些伴随着失去作为学者的自我概念而出...  (展开)
三二公衣 2024-07-01 08:55:53

摘抄和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就读于美国研究生院的人中,只有7%能够从抢手的教席中分一杯羹。 在这种环境中,不存在所谓的“另类学术行业”:学术界本身就是另类行业。而身在其间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只擅长搞研究和教书,进而不停告诉自己,离开是错误的选择。 体面地“离开”,而非狼狈地“逃离”学...  (展开)
Barton 2024-05-28 11:11:47

听《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听过一本“让人读完就会想离职的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那么这本《离开学术界》可以称为前面那本《咖啡馆》的姐妹篇,假如说,前面那本是让人看完之后就会想离职,那么这本书,就是教人怎么离职的,而且还是step by step,手把手地教。只不过,这个作...  (展开)
绿妖妖 2024-01-21 19:07:00

记录一些身同感受的内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我已经离开学术界很多年,但是我还是觉得里面有很多内容挺有用,又让我身同感受: 1. 结论置顶(Bottom Line on Top)的问题 我刚去公司的工作的时候,总是按写论文的思维,先写背景,设计方法,最后才写结论。感谢我的第一位上司,就教导我应该把结论放在最前面。而我因此...  (展开)

订阅离开学术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