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 : 1916-1958
原作名: Chinese Grammatology: Script Revolution and Literary Modernity, 1916-1958
译者: 张千可 / 钟雨柔
出版年: 2024-3
页数: 302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ISBN: 9787108077387
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如同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故事,既有宏观性的国际视野,又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从催生汉字革命的语音中心主义转向开始,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跟随着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到20世纪多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参与汉字革命的经历,他们背景和立场各异,所提供的汉字改革方案也侧重各异,而汉字革命在中国一步步的变异,正与中国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从二十世纪初,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时代洪流为汉字革命赋予了不同面向。在最后,通过对周有光的介绍,阐明了汉字革命结束后的“余波”,并表示了汉字革命虽然已经中止,但“语文事业未竟”。
--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
全书如同一个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故事,既有宏观性的国际视野,又有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从催生汉字革命的语音中心主义转向开始,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跟随着作者的论述,可以看到20世纪多位语言学家和文学家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参与汉字革命的经历,他们背景和立场各异,所提供的汉字改革方案也侧重各异,而汉字革命在中国一步步的变异,正与中国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从二十世纪初,历经五四、抗战、新中国成立,时代洪流为汉字革命赋予了不同面向。在最后,通过对周有光的介绍,阐明了汉字革命结束后的“余波”,并表示了汉字革命虽然已经中止,但“语文事业未竟”。
--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被理解成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以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关系为切入视角,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以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厕身于这场“革命”中,他们不同的“拼音化”实践,让对“声音”的追寻,融入了汉字罗马化、汉字拉丁化、五四白话话语、语体文和新形声字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策略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革命的诉求,也与20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与民族救亡、抗日战争、扫盲运动和大众教育勾连了起来,呈现出左翼的气质。最终,汉字革命在‘反殖反帝’的全球背景之下暂时落下帷幕,而基于汉字小学传统而充满后结构理论批判力的“汉字书写学”(Chinese Grammatology)也正在此刻应运而生。
汉字革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钟雨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长聘副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硕士、博士)。研究兴趣包括书写系统与技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文学与媒体理论。
目录 · · · · · ·
从1916到1958
从拼音化到语音中心主义
从语音中心主义到汉字书写学
本书分章
第一部分 肇端
第1章 字母普遍主义的开端与终结
“废除汉字,取用字母”
两种国语
国语罗马字
“中国字母”
“可视书写”与字母中心主义的终结
第二部分 嬗变
第2章 语音中心主义的二律背反
罗马化与拉丁化
拉丁化的先例
从汉字革命到文学革命
语音中心主义的局限
第3章 底层工人能书写吗?
五四运动、欧战与识字
口语与书面
华工与启蒙
第4章 语体文、新大众教育与小工人
千字课、语体文与拉丁化
拉丁化、战争与新大众教育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的语体文
文心
第三部分中止
第5章 走向汉字书写学
社会主义热潮
异见者
拼音重定义
汉字书写学
尾声最后的守护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清末拼音方案林林总总,有的取用速记法,也有用口文假名,当然也有拉罗字母,但必须重申的是,尽管所有方案都表达了对汉字言文不符的不满,但鲜见对汉字统治的正面挑战。卢戆章在《一目了然初阶》里的表达相当接近后来以拉罗字母代替汉字的主张,但也并未提出废汉字的口号。8即便是1910年严复代表资政院提出为切音字运动“正名”,要求改切音字为“音标”的报告书也并未主张废汉字。·最接近后来汉字革命诉求的要数远在巴黎的《新世纪》同仁,主张同时废除汉字汉语,代之以万国新语(即世界语)。但清季的激进主张,直到民初都未真正撼动汉字的合法性,万国新语一派的主张与其说是彰显现代语音中心主义的威慑力,不如说是对中国文字和语言缺乏普遍性的双重焦虑。对《新世纪》激进主张提出最严正反对的当数章太炎。值得玩味的是,章太炎一面捍卫汉字,一面追求古音,在《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中介绍自己基于“古文篆籀的切音方案,最终成为民初读音统一会审定的注音字母方案(注音符号)的基础,于1913年正式通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无声的中国及其语音中心主义之转向 -
The inversion is nothing short of a complete reversa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and writing. First, by negating writing as sheer speech representation,Tang effectively rejects the originary Platonic position that takes writing as the evil supplement that distorts speech, corrupts memory and community, and usurps the position of power. If Derrida demonstrates, through his belabored analyses of differenceand trace, that there is no pure language and writing has always already inhabited speech, 105 then Tang takes a further step in turning writing from supplementarity to surplus In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originary supplement"toward the end of Of Grammatology, Derrida mak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language"words"[voixvowels" and the artificial"sound "sons, "consonants"]...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汉字革命"的人也喜欢 · · · · · ·
汉字革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9)8.1分 43人读过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三联学术)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NEW BOOKS IN CHINESE STUDIES (helenharris)
- 万物皆媒介 (romeobleu)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6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汉字革命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懒五更 2024-06-01 11:04:21 北京
在缺乏深入知识的情况下能白唬出这么多字也是一种能力
26 有用 殷顽民 2024-05-29 10:43:46 湖北
本来预期就不高,加之已有友邻送出一星好评,阅读中就想开喷。在我看来,这类研究实在是太容易在一个格套下量产:明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却可以在对考察主题的学科学理略知皮毛的情况下,仅摘出几个代表人物的事迹和观点(由于作者对论争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对这些人物的把握不光片面,还不乏错误),将整个主题简化为三点一线式的英雄谱系,再点缀若干后现代批判术语和似通非通的理论,便铺陈出一部现代性在本土传... 本来预期就不高,加之已有友邻送出一星好评,阅读中就想开喷。在我看来,这类研究实在是太容易在一个格套下量产:明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却可以在对考察主题的学科学理略知皮毛的情况下,仅摘出几个代表人物的事迹和观点(由于作者对论争缺乏足够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对这些人物的把握不光片面,还不乏错误),将整个主题简化为三点一线式的英雄谱系,再点缀若干后现代批判术语和似通非通的理论,便铺陈出一部现代性在本土传统面前凯旋或挫败的史诗,冠以一个内里根本不足以支撑的宏大标题。可想而知,这种研究遗漏和遮蔽掉的真知远比它揭示出来的多,如果后继研究者径直援引它的观点,而不是返回一手档案重新梳理加以检覈,便会以讹传讹,误导更多人 (展开)
13 有用 虚心若愚 2024-04-09 20:01:09 安徽
思路可资以开阔视野,但是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怀疑是否真的需要如此表述。拿汉字革命炒了一盘殖民与后殖民、多元与统一的菜。这种穿针引线,将边角材料以一种明确的线索建构起来,既新鲜却又注定容易引发比附的怀疑。真的有这么大的关联吗?真的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吗? 如果按照所谓的伴随着最高号令一切中止了,那拼音化文字在何种意义上落地了?
7 有用 撄宁 2024-07-12 14:11:25 广西
出乎意料地好读,作者能从众多驳杂的史料中建构出一条汉字书写学的生成路径,并在德里达之先提出了一种民族形式的反语音中心主义(唐兰)。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涉及语言学知识太多,没敢读,直到朋友读完分享推荐,整部著作的叙事十分引人入胜,字里行间的用词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才华横溢。
23 有用 麦疏云 2024-04-17 11:20:50 江苏
整了一堆概念,勾连起殖民、统一等诸多外部内涵,看似深刻,实则泛泛。 最搞笑的是,这种书居然还有水军刷分,简直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