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
译者: 祖国霞 等译 / 吴泽映 校
出版年: 2025-1
页数: 675
定价: 1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ISBN: 9787542683489
内容简介 · · · · · ·
【疯癫是一种生物学疾病?还是文化构成的疾病?】
【现代民族主义与疯癫有何关系?】
【追溯精神疾病生成史,解析现代性与疯癫的内在关联。】
【本书是作者“民族主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延续社会学先驱埃米尔·涂尔干的研究范式。】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性探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洞见。本书的导论和哲学部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论假设:心智和文化是区分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和生物 世界的关键因素;所有人类社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源自心智和文化的层面。其余章节则以民族主义如何引发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为例,来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作者不仅追溯了这三大精神疾病的历史脉络,还将它们在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与民族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文化结构相联系。这一视角颠覆了或仅从生物学角度或从唯心主义出发来解析精神疾病的传统做...
【疯癫是一种生物学疾病?还是文化构成的疾病?】
【现代民族主义与疯癫有何关系?】
【追溯精神疾病生成史,解析现代性与疯癫的内在关联。】
【本书是作者“民族主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延续社会学先驱埃米尔·涂尔干的研究范式。】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现代性的历史性探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洞见。本书的导论和哲学部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论假设:心智和文化是区分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和生物 世界的关键因素;所有人类社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源自心智和文化的层面。其余章节则以民族主义如何引发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为例,来验证这一理论假设。作者不仅追溯了这三大精神疾病的历史脉络,还将它们在社会层面的广泛传播与民族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文化结构相联系。这一视角颠覆了或仅从生物学角度或从唯心主义出发来解析精神疾病的传统做法,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精神疾病提供了新的维度。
作者认为,现代民族主义建立在人民主权、平等和世俗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上。二十一世纪的公民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可以成为个人命运的缔造者。尽管这是一种赋权,但也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人们必须不断评估自己的身份,管理自己的欲望,并调整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对于弱势群体来说,这种过度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精神疾病的普遍发作。作者分析了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大量病史,认为这些疾病是由社会对自我实现的过度要求所引起的自我功能障碍。在她严谨的诊断中,疯狂是一种文化构成的疾病。
作者一方面延续了社会学先驱埃米尔·涂尔干的研究范式,同时致力于实现跨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突破,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学者评论】
本书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提供了广阔的视角……这是格林菲尔德的一部非凡巨著,从中获益最多的会是生物精神病学家、立法者和社区领导者。医生、行为科学家、未来学家、家长和学者们会发现这本书令人振奋且一针见血。文化精神病学家、民族精神病学研究者和流行精神病学家——那些不太可能获得全新见解的人——也会发现该书让他们的认知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扩展。
——约瑟夫·韦斯特迈耶,《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这部作品篇幅宏大,内容无懈可击,立论高远,方法新颖……是一部杰作。本书将对精神疾病的研究、科学与知识社会学、政治与文化社会学做出崭新而有趣的贡献,且提出了许多可以验证的命题,值得文化与政治社会学家们热情参与……本书重新绘制了知识版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结论,重新聚焦我们的视野。
——凯伦·A·塞鲁洛,《美国社会学期刊》
格林菲尔德提出的心智理论与该领域其他理论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她不是排他性地,而是包容性地将生物学和文化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心理疾病,因此扩大而非缩小了两者的研究视野。她承认严重的心理疾病与生物学机制有关,但她的分析重点不局限于简单意义上的大脑,而是将心智视为经验和学习的产物,同时也是生物学的产物。同样,她将文化概念应用于精神病学,但并非像兰恩、福柯和萨兹那样采用简化的、纯粹社会建构主义的方式,而是致力于促进对心理疾病发生率和表现形式的文化和历史变体的理解,这些是生物学本身无法解释的。
——哈罗德·J·布尔施塔因,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的创作者
· · · · · ·
-
里亚·格林菲尔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里亚·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eld), 犹太裔美国学者,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曾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现任波士顿大学社会学系、政治学系、人类学系教授,是当今世界研究民族主义问题的著名学者之一。在其众多著作中,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民族主义三部曲”(即《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最具影响力。
目录 · · · · · ·
引言
1本书论点及其起源
2实证的焦点
3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论
4本书观点的认识论基础
第一部分 哲学基础
第一章 哲学前提
第二章 作为层展现象的心智
1组成要素
2心智的出现
3动物大脑的能力
4适应象征性环境
5心智解剖
第二部分 心理学视角
第三章 形式相对纯粹的疯癫:精神分裂症
1前沿1:定义及分类现状
2前沿2:病源学领域当前主流观点
3前沿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4前沿4:基础心理结构方面的当前观点
5从旁观者及亲历者的不同视角看待精神分裂症
6心理失范—身份意识—疯癫:约翰·纳什个案分析
第四章 扑朔迷离、因由莫辨的疯癫:躁狂抑郁症
1专家前沿视点
2“分子医学革命”及“街灯”方法
3躁郁症研究—流行病学视角
4自我嫌弃与自我迷失
5在本质并不具有认同性的社会里强求认同,心里怎能舒适?———凯·贾米森躁动不安的灵魂
第五章 疯癫的摇篮
1摇篮
2关于疯癫
3新的语义场
4明镜高举
5来自牛津的看法(1621—1640)
6第六章 跨越国界:疯癫在欧洲的蔓延
7英国的贵族,爱尔兰的小镇
8跨越英吉利海峡
9倦怠
10精神的异化:法国的疯癫
11浓雾弥漫:德国人也疯狂
12概念的形成
13高调看病情
14还有我们!俄国人的疯癫
第七章 疯癫之极———从美国精神病例记录谈起
1发病率是否在持续增长?
2成为美国大众现象的疯癫
后记
1疯癫显而易见
2对教育的启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440年出版的拉丁文英文双语辞典中,mad和wood仍被认为是同义词,表示“精神不正常的、疯狂的、狂怒的”。“madness'”这一新词的出现反映了这种态度。牛津英文辞典表明,古英语mad只在复合词madmod中出现过一次,意思是愚蠢。双语辞典将maddnenesse定义为拉丁语中“不正常”(amens)和“疯狂”(demens))的衍生词,正是牛津辞典所列的第一个义项。16世纪有两部伟大的辞典一1538的埃利奥特辞典和1565年的库珀同义词典,这两部辞典均将这个新的名词与形容动物发狂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埃利奥特将狂犬症定义为“madnesse of a dogge'”(狗的发狂),库珀则在解释“furibundus”(癫狂)时将以下词语作为示例:“发疯之狼犬或疯狗”(canis furibun-dus,a madde dogge)以及“发疯之公牛或疯牛”(aurus furibundus,amadde bull)。Madness是个新词,mad则是被长期弃用后重新启用的词,这两个词的流行与人类大有干系。 在人类经受的漫长而常见的精神折磨中,有什么不寻常的情况发生了。它不能被已存在的术语“不正常”(amencia)和“疯狂”(de-mencia)所形容,也不能被定义这两个术语的古老医学知识来治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疯癫的摇篮 -
所有新词当中,“madness”自然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个。《牛津英语词典》将形容词“mad”的首次使用时间确定在公元725年左右,作为“wood”的同义词使用,意为“愚蠢”和“不明智”。“wood”似乎更为常见,特指患狂犬病的动物(例如“wood dog'”),亦可喻指表现得像患狂犬病动物的人。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指“举止失常、毫无理智、莽撞野蛮、咬牙切齿”,“狂暴凶猛、狂热易怒”,“怒不可遏”。晚至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小说中仍能发现“wood”一词,不过1828年出版的克雷文词汇表(Craven Glossary)在该词的定义(“疯狂,与food同韵”)底下专门备注“罕用”。®16世纪出现的“mad”为英语引入了全新的语义场,取代“wood”表示它曾经表示过的所有意思,最明显的是在定义这一新疾病时把愚蠢排除在了疯狂的语义范围之外。这种词义分离有几个原因:“folly”(愚蠢,在法语中为folie)与madness在古英语中是同源的,意为理解力不足或愚蠢,但也有淫荡放纵之意(例如法语中folles filles指妓女),甚至有邪恶、顽劣和伤害的意思。这是个包含道德判断的伦理概念,意味着失望和厌恶。®与之相对,尽管l6世纪后期mad和fool偶尔会被视作同义词,“lunacy”和“mad-ness”两词都不包含道德判断,他们指的都是主观体验而不是行为。而且侧重于强调行为的异常影响而不是其伦理意义,尤指不受人控制的异常影响,例如极度兴奋或极度悲伤等。与傻瓜不同,疯子或精神错乱之人是受害者,而不是施动者;与愚蠢不同,错乱或疯癫是命运不幸,而不是性格缺陷。将愚蠢道德化是将其排除在“疯癫”的语义范围之外造成的结果,另一个被排除在外的词是“白痴”(idiocy)。 白痴是精神障碍而不是病,不会给对象造成任何不适。白痴本人既没有足够的智慧意识到不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疯癫的摇篮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心智、现代性与疯癫"的人也喜欢 · · · · · ·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II: Psychological -Madness in pure form;Muddled Madness

III-The Cradle of Mandness

What is Mind?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刚刚看了Introduction和第一部分Philosophy. 作者在Introduction部分就把书的主要论点讲得很清楚:There exist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nationalism and psychiatric diseases of unknown etiology: schizophrenia, manic depression, ... (展开)
书摘 | 民族主义改变了人们痛苦的来源和对痛苦的体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摘自本书“ 引言:本书论点及其起源 ” 本书的中心论点聚焦于民族主义这一文化现象与病因不明的三大现代精神疾病(即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和重度单向抑郁症)之间的因果关系。简言之,这些精神疾病是果,民族主义是因。有关民族主义,我已在《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展开)
中文版序言:本书的中心主题是文化过程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一张责编自己制作的简陋海报 | 来自andromache | 6 回应 | 2025-02-18 08:04: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dai (xuke)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无需保卫社会 (romeobleu)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8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心智、现代性与疯癫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豆友1kSL8FDLls 2024-10-27 12:09:36 中国香港
放在当下,这是一本能系统解释AI为何不能代替人类的书,也解释了为何精神疾病在现代社会广泛蔓延。绝对开卷益智!
1 有用 迷信鉴定员小谈 2024-11-22 11:17:22 广东
只要稍微度过Sapolsky就知道文化不只是人类的
0 有用 y 2025-01-05 22:17:57 浙江
breath-taking,后面每章讲了一个“民族”的现代时刻与madness的社会-认识论纠缠,开篇很宏大的理论架构到后面好像有点丢了?包括Karl Popper的方法论也是闪现而消失?
1 有用 猫猫家的林英 2024-10-27 08:01:04 北京
Greenfeld教授的视角和论述总是令人惊叹!如今大多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都聚焦于细枝末节,但葛教授总能够跳出纷繁复杂的具体现象,直接抓住本质。虽然书很厚,真的很推荐!
2 有用 阿阿阿阿阿潘 2025-01-15 22:32:03 北京
量子速读学习了一下。作者定义的疯癫是精神分裂,躁郁症和重度单向抑郁症。后续对欧陆各国和美国状况的梳理也很详细。原因是现代社会中人人变成了自己的造物主,人们难以获取明确的身份认同。在开放多变、竞争激烈、选择变多的社会,人们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越来越多轻度的疯癫也广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