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王汎森先生经典作品简中版首次出版
一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神作
先前版本豆瓣均9.2分以上
精编精校,最新修订
☆思想史研究的范式之作
以思想史内在理路分析史实的佳作
清通而又有卓识,真正的思想史论著教科书
☆全面、深刻探讨古史辨运动的渊源、建树和影响
巧妙化用西方史学、社会学理论于论述框架
以清季今文家与古史辨的重要关联展开讨论,直捣问题核心
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
☆王汎森先生经典作品简中版首次出版
一部作者29岁时完成,却影响学界近40年的神作
先前版本豆瓣均9.2分以上
精编精校,最新修订
☆思想史研究的范式之作
以思想史内在理路分析史实的佳作
清通而又有卓识,真正的思想史论著教科书
☆全面、深刻探讨古史辨运动的渊源、建树和影响
巧妙化用西方史学、社会学理论于论述框架
以清季今文家与古史辨的重要关联展开讨论,直捣问题核心
古史辨运动是改变近代中国史学气候的一个晴天霹雳。本书把古史辨运动当作近代学术思想发展中一个历史现象来描述,主要探讨了运动何以会爆发、以什么样的风貌出现、带来什么影响等近代思想史问题。本书认为,导致该运动产生的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是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而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学术环境尤为重要,顾颉刚个人的“冲天一击”则是运动的触媒。此外,本书也考察了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思想家们原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这些想法与他们生活于其间的思想传统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思想家们真正做到了什么;第三个层面,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的实绩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后来的人怎样去理解其作为。
在描述历史现象时,本书对“心理事实”与“历史事实”加以分殊,认为不管合理或不合理的思想都可能在历史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在行动者自己看来也都可能自认为掌握了最完整的理由,而且也正好符合着某种深刻的社会需求,并又造成了无可抹煞的历史事实。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创作者
· · · · · ·
-
王汎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中研院”院士,2005年获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研院”副院长、代理院长,现任台湾综合大学系统主席。
专业领域是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和史学史,近年来将研究触角延伸到中国的“新传统时代”,包括宋代以下理学思想的政治意涵等问题。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兴起》、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晚明清初思想十论》、《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执拗的低音: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等书。
目录 · · · · · ·
序
引 论 激烈反传统与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
一、爱国主义与反传统思想的内在关联
二、激烈个人主义与传统伦理结构之崩裂
三、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与上古信史之重估
· · · · · · (更多)
序
引 论 激烈反传统与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
一、爱国主义与反传统思想的内在关联
二、激烈个人主义与传统伦理结构之崩裂
三、黄金古代观念的破灭与上古信史之重估
第一章 顾颉刚层累造成说的特质与来源
一、层累造成说的几个特质
二、崔述的《考信录》
三、胡适提倡的科学方法
四、孟姜女研究的启示
五、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
第二章 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上)
一、尊孔卫道与疑古辨伪内在可能的关联
二、复古与解放
三、《新学伪经考》之成立与古文经信史性的破坏
第三章 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下)
一、“为汉制法”的观念与经典解释
二、旧问题的新意义
三、清代今文家的政治意识形态
四、新政治环境与托古改制风潮
五、如何为孔学注入新活力?
六、“帝德王道伯功,皆属孔子一人之事”
七、 《孔子改制考》之成立对今文经及先秦诸子信史性的
破坏
第四章 顾颉刚与古史辨运动之兴起
一、顾颉刚对康有为吊诡式的继承
二、禹的问题与中国古史系谱
三、经书历史性与伦理性的冲突
四、五德终始说与古史系统的整理
五、先秦诸子的历史背景
六、层累造成说的变形—神话分化说
结 论
附 录 对《文史通义 · 言公》的一个新认识
· · · · · · (收起)
喜欢读"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台北允晨文化 (1987)9.2分 249人读过
-
汪達數位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6)9.2分 56人读过
-
允晨文化 (2023)9.3分 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引进★ (皮特4)
- 老谭策划 (时间与玫瑰)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shortlist (疯清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9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史辨运动的兴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老佚 2024-09-27 09:58:08 陕西
清晰条畅,见识明通。
3 有用 健康老人失空斬 2024-09-02 11:51:01 北京
此书和《现代性的神学起源》是有些互文的
0 有用 suzumiya 2024-09-26 16:10:37 上海
对清季今文家的历史解释梳理的很清楚,不过这个比重使全书更像康有为“二考”的形成过程,而非古史辩了。而且虽说是集中于思想史的梳理,但对古史辩的史学成败还是缺乏一个最终意义上的判断,相比于附录以出土材料肯定《言公》的价值,少这一层终究是少点什么。 不过以后有人说文化研究/精神分析都牵强附会时候,我会建议他们看看今文家,这才叫发明!
0 有用 炳 2024-08-27 20:52:12 上海
培训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看书了(不能带电脑)。大致翻了一下。其实读过古史辨自序就知道康有为对顾的深刻影响。顾先生很厉害,学了他,可以逆练
2 有用 蠊 2024-09-01 07:17:45 江苏
是少作,但非常老练,写作风格令人舒适。出入学术史与思想史,把古史辨运动放在清季今文学运动的思想史大背景里加以阐释。尊孔的康南海却引出激烈反孔反儒的理论,体现了因果多元性。小问题是: 1、对庄存与的处理不尽妥当。2、当时顾日记没出版,没能认识到王国维和顾千丝万缕的联系。3、对钱玄同着墨不多。不过这些是不足为病的。幽默的是五四时期疑古的人们一般都相信《论语》大体是可靠的,因为假如连《论语》也怀疑,那就... 是少作,但非常老练,写作风格令人舒适。出入学术史与思想史,把古史辨运动放在清季今文学运动的思想史大背景里加以阐释。尊孔的康南海却引出激烈反孔反儒的理论,体现了因果多元性。小问题是: 1、对庄存与的处理不尽妥当。2、当时顾日记没出版,没能认识到王国维和顾千丝万缕的联系。3、对钱玄同着墨不多。不过这些是不足为病的。幽默的是五四时期疑古的人们一般都相信《论语》大体是可靠的,因为假如连《论语》也怀疑,那就可以直接怀疑孔子是否真实存在了。 (展开)
0 有用 石器 2024-10-01 22:47:43 广东
书中的一些分析,近年随着研究实践积累才真切想明白。
0 有用 赫赫养的喵喵酱 2024-10-01 13:03:40 吉林
王汎森的“少作”。整体篇幅不长,分析的问题也不大。今日看来可作为一篇硕士论文级别的思想史论文范文。
0 有用 吃饱了呆 2024-10-01 11:07:08 广东
真不错
0 有用 糖糖0407 2024-09-30 21:41:58 中国香港
提出了顾颉刚“层累造成说”对康有为经学观吊轨式的继承,论证充分,贯通古今,无愧大师之作。然今天有了《顾颉刚日记》等新史料,应该能做更深入的研究。
0 有用 惠山老翁 2024-09-30 13:41:43 江苏
摩托车手的第二部著作,谋篇布局极见巧思,既然落笔在“兴起”,所以大半本书的内容其实并非在讨论顾颉刚抑或古史辨,而是在梳理晚清今文学的发展如何给古史辨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资源,以及康有为“两考”如何为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学术取径埋下“草蛇灰线”,这种“内在理路”的开掘在方式上无疑与余潜山写作《论戴震与章学诚》有会通之处,能得到后者的提携栽培可谓意料之中。书里所揭示的近代思想界“新”与“旧”、“传统”与“... 摩托车手的第二部著作,谋篇布局极见巧思,既然落笔在“兴起”,所以大半本书的内容其实并非在讨论顾颉刚抑或古史辨,而是在梳理晚清今文学的发展如何给古史辨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资源,以及康有为“两考”如何为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学术取径埋下“草蛇灰线”,这种“内在理路”的开掘在方式上无疑与余潜山写作《论戴震与章学诚》有会通之处,能得到后者的提携栽培可谓意料之中。书里所揭示的近代思想界“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保守”与“进步”间错综复杂的组合关系,甚至像“尊孔”的康长素与“反孔”的顾颉刚间这类吊诡的承传系谱,在摩托车手的后续书籍中亦是被反复言说的,印象所及,譬如《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一书论及的廖平与蒙文通(《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