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副标题: 社会学作为生活、实践与承诺
原作名: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译者: 左安浦
出版年: 2024-12
页数: 264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677280
内容简介 · · · · · ·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
🌲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
写给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
🌿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问题的系统根源
🌿从“错在社 会”到社会参与,以最微小的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
🌲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
写给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
🌿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问题的系统根源
🌿从“错在社 会”到社会参与,以最微小的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
【编辑推荐】
1、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2、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3.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译文准确流畅,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
————
【名家推荐】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见树又见林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伦·G. 约翰逊 Allan G. Johnson
美国社会学家、作家、演说家,先后执教于卫斯理大学和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并在企业内担任多样性培训师。主要从事对社会特权和压迫问题(特别是性别与种族方面)的批判性研究,致力于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性质。主要著作有《见树又见林》《性别打结》《特权、权力与差异》,编有《布莱克韦尔社会学辞典》。
【译者简介】
左安浦,自由译者、书评人,致力于普及常识和新知,热爱关于书的一切。
目录 · · · · · ·
实践什么? 003
第一章 森林、树木和一件事 007
一件事 013
个人主义模型失效了 021
与我们有关,也与我们无关 026
个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030
更复杂,也更有趣 033
进入实践 036
第二章 文化:符号、观念和生活的材料 038
建构现实 040
信念:“一旦相信,就会看见”
价值观、选择和冲突 050
规范、道德和越轨 056
态度:文化即感觉 065
物质文化与生活的材料 070
我们的盒子,最好的盒子,唯一的盒子 078
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结构 082
我们和它:身份和角色 085
个人的和结构的 091
结构即关系 098
结构即分配:谁获得什么 101
系统和系统:家庭和经济 103
结构—文化联系 109
系统之内的系统 117
第四章 人口和人类生态学:人、空间和场所 120
人类生态学 122
生计模式 129
出生、死亡、迁移:人口与社会生活 132
人口与大局 137
第五章 我们、它和社会互动 141
自我:参与的我 141
系统中的自我 150
让系统得以发生 157
日常生活中的大结构 160
第六章 事情不是你所见 166
“我爱你” 167
人们为什么不投票? 173
贫困为什么会存在?把“社会”放回社会问题中 178
使男性暴力隐形 187
第七章 作为世界观的社会学: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195
白人特权从哪里来 198
世界观很难改变 208
结 语 我们到底是谁? 212
术语表 218
索引 227
· · · · · · (收起)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见树又见林"的人也喜欢 · · · · · ·
见树又见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盒子里,每个人的盒子都是最好的

我们并非只有“阻力最小的那条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chapter1 森林、树群还有那件事 就像是一堆树以一种特别的关系组成了森林,一群人也以某种社会关系组成了这个社会。我们在研究人的时候,不能只研究这个人的本身,还要看他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在比我们自身更广大一点的世界参与着社会生活。以一种个人主义的... (展开)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木木成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這個世界充滿了如此多的不必要的痛苦,而要有所作爲,就要瞭解這些痛苦的根源于哪裏。在這個意義上,實踐社會包含著深刻的道德層面。它觸及以下問題的實質:作爲人類,我們的本質是什麽?是什麽構成了我們的生命共同體。 一、“我們”這個字眼,... (展开)> 更多书评 4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8)8.7分 26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8.7分 985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8.1分 574人读过
-
群學出版社 (2001)8.9分 27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总有那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送你到这里)
- 全向:致力于自我的发展 (小隐)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明室出版书目 (明室Lucida)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7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见树又见林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半夜没烟抽 2024-10-20 12:07:52 上海
很经典的社会学导论。“我们在社会系统中就像爵士乐即兴演奏者”这个比喻太妙了,在框架中明确彼此的存在及行为形式,用以限制的规则被用来进行越界的创造。就是因为有那么多的不协和音,所以才显得生动,甚至当不协和音程被收编进创作套路,何尝不是树如何改变林的典范呢。
1 有用 扭腰客 2025-01-22 14:54:16 上海
归根结底,看人看事,决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去看问题,而是要真正做到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看问题
2 有用 Butch 2024-11-30 19:37:16 江苏
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系统,我们身处的系统也在参与比它更大的系统。
2 有用 Chole_Ma 2024-10-29 15:12:47 上海
这本书最后说明了社会学的意义:“于是,社会学成为一种强大的集体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那些造成了大规模不公和不必要痛苦的问题。它使我们能审视我们如何参与到社会系统中,并设法让我们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后果负一点点责任,不仅成为问题的参与者,而且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3 有用 刺猬不乖 2024-11-04 15:55:16 泰国
「大學是精英主義的,而社會學應當屬於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