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她叫“惹作”,彝语的意思是“再来一个男孩”。
·
1995年她出生时,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被取名叫“惹作”,相当于汉语里的“招弟”。
15岁时,她嫁给了山那边的陌生人,只因为对方的家支与自己的相配。
18岁时,她选择喝下百草枯自杀,怀里的女儿只有三个月大。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这只是一个在某年某月喝农药而死的人。
·
看完了易小荷的《惹作》最后一个字,吐出一口长气。很久没有在阅读中需要这样:全程都是屏息的、沉浸的同时又揪着心的。喜欢她的写作气质,她深入下去的方式不靠文字的惊悚,反而是平静,和扎实的调查。她是四川人:她还靠着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熟悉和感情从小镇写到大山深处,她的笔,写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历史、文明中复杂的交织。她的笔是一块硬骨头。——作家 桑格格
《惹作》追踪的不只是某一位女性的命运,也是为无数乡村女性画下她们的生命轨迹。这是为“不...
她叫“惹作”,彝语的意思是“再来一个男孩”。
·
1995年她出生时,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被取名叫“惹作”,相当于汉语里的“招弟”。
15岁时,她嫁给了山那边的陌生人,只因为对方的家支与自己的相配。
18岁时,她选择喝下百草枯自杀,怀里的女儿只有三个月大。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这只是一个在某年某月喝农药而死的人。
·
看完了易小荷的《惹作》最后一个字,吐出一口长气。很久没有在阅读中需要这样:全程都是屏息的、沉浸的同时又揪着心的。喜欢她的写作气质,她深入下去的方式不靠文字的惊悚,反而是平静,和扎实的调查。她是四川人:她还靠着自己对这块土地的熟悉和感情从小镇写到大山深处,她的笔,写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历史、文明中复杂的交织。她的笔是一块硬骨头。——作家 桑格格
《惹作》追踪的不只是某一位女性的命运,也是为无数乡村女性画下她们的生命轨迹。这是为“不值一提”的人撰写人生传记,也是为万千无名者矗立的文字纪念碑。作家采取小说笔法结构故事,着意将人物口述、当地风俗、彝族神话糅杂,笔触精微克制,鲜活生动。《惹作》是真实切肤但又别具陌生感的作品,读后令人耿耿难眠、百感交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莉
《盐镇》之后,易小荷的这部新作,更沉重,更悲怆。我惊叹作者的内在力量,深入寨子一年多,为一个无名、无身份证的普通女性作传。文笔依然是那样好,这在非虚构文学中是非常难得的顶流。那是一个人的悲惨命运,无论时代多么华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许纪霖
《惹作》是中国特定乡土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种社会的纹理和悲哀,在一个来了又去、几乎不留痕迹的女性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不露声色的克制笔法写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李钧鹏
《惹作》唤醒一个本已隐入遗忘海洋的女性,讲述她短暂又令人唏嘘的一生,她仿佛生活在时代和文明之外,又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之中。作者对非虚构写作可能性的执着探索,成就了一部兼具文学品格和民族志价值的佳作。——北大历史系教授 罗新
·
从成都出发,坐五个多小时汽车到达雷波县,再继续开车一个多小时,才可以到达瓦岗镇。在川西南的大山深处,易小荷和惹作的故事相遇。在人们破碎的记忆与神秘的语调里,易小荷回到了十年前惹作毅然喝下百草枯的夜晚,又回到她的童年,她生命里所有闪过光的时刻。究竟是什么让惹作如此年轻就选择了死亡?在短暂的生命里,她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代代女性的故事,故事里有歌声,也有哭声和笑声。一路走下来,挡住她们的,不只是高山峡谷,还有许多更加巍峨深邃的东西,来自彝族歌谣中的古老过往,也来自眉睫之下的一针一线,它们绵延千年,缠绕不去,打成一个巨大的死结。这个结难以解开,这个结必须解开。
惹作的创作者
· · · · · ·
-
易小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易小荷
作家,四川省自贡市人,代表作《盐镇》。《惹作》是她的最新作品。
目录 · · · · · ·
1995 年 罗乌
瓦萨·羊皮鼓
毕摩·兹兹普乌
察尔瓦·生育魂
绵羊上山·羊胛骨
威噶咯·初潮
骨头·订婚酒
哭嫁·分家饭
大雁·天生桥
2010 年 瓦岗
坨坨肉·莫且格且
帕察阿省·大石包
苏甲哈·洞房
德古·瓦曲拖村
鲁阿朱·蓝紫色头巾
组长·酸菜汤
女贞树·橘子
野猪·《阿依阿芝》
“苏菲”·鲁阿朱的药方
黑彝的糖·出凉山
斧子·命
钻牛皮·黑舌头
尼木措毕·百褶裙
核桃树·尼茨
“阳世界”·“阴世界”
孜孜涅扎·白色的路
知了·秃鹫
死给·打冤家
哭丧·德布洛莫
麻绳·悬崖上的老树
余音 “空山不见人”
附录 其他女人
后记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苦惹作死得很慢,她喝下一瓶百草枯,撑到第三天,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瓦曲拖村的人,大都不记得她的样子,也不记得她为什么而死。在这大山之间的小小彝村,一个女人的死就像一粒苞谷落进泥里。事实上,她们活着的时候也这样无声无息。 连苦惹作的哥哥姐姐也不知道她死的时候到底多大,十八岁,或者十九岁。他们只记得她生于夏天,“荞麦刚播种,洋芋还没有收上来的时候”。他们也不记得她的死亡日期,应该是马月,要不然就是羊月,“都穿厚衣服了,冷得很”。 那是2013年,瓦曲拖村已经通了电,但还没装上路灯,村民们总是心疼那两度电,黑透了也不肯开灯,拾两根柴火放进火塘里,屋子里才有点黯淡的光亮。 黄昏时刻,也就是“子姆”和“厄姆”交替之时。“子姆”是白天,“阳世界”;“厄姆”是黑夜,“阴世界”。此刻过后,黑暗笼罩大地,妖魔和鬼魂开始满世游荡,十八岁的苦惹作走在了去死的路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子·百草枯 -
在瓦岗,时间不是钟表,也没有明确的数字,它是布谷鸟没完没了的催促,一棵棵苞谷的成熟再收割,天空骤然下起暴雨,和黄昏中一次次呼唤着男人回家。对于她,时间是稍纵即逝的快乐,黑暗麻木的早晨转变为麻木黑暗的夜晚。在这里,每天都是同一天,曾经活着的亲人一去不复返,正在爱着的不再回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阳世界”·“阴世界”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惹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惹作"的人也喜欢 · · · · · ·
惹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5 条 )
> 更多书评 85篇
论坛 · · · · · ·
为什么被锁分了 | 来自诗意地栖居 | 4 回应 | 2025-04-11 09:12:07 |
批倒了《惹作》,惹作就不存在了吗? | 来自该卸载豆瓣 | 30 回应 | 2025-03-23 08:07:25 |
跟家人们讨论 | 来自豆友p0544SEl_s | 1 回应 | 2025-03-23 08:06:55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上海暂无 (喵呜)
- 《收获》长篇专号 (辛亥)
- 书单|202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新经典2025 (新经典)
- 橡皮選書 (烏普西侖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惹作的评论:
feed: rss 2.0
38 有用 KOMISHOKO 2025-03-04 18:32:58 湖北
https://mp.weixin.qq.com/s/q7i7ff8QNtVLQzZiZfX4wA 拒绝这样的书写
43 有用 躺赢部部长 2025-01-14 14:09:49 四川
没看书之前我以为惹作一定跟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否则作者何以翻越万水千山为她写书。但看完书以后我发现还是我的格局太小了,原来惹作只是作者在与他人的闲聊中偶然听见的一个人,一个可以被一笔带过的人,一个不需要记住甚至真的没有多少人记住的人。她是95年生人,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来了又去,但没有人注意到的人。很感激易小荷能够发现她,发掘她的故事,并把她和她的一生写下来分享给读者,否则又有几个人能... 没看书之前我以为惹作一定跟作者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否则作者何以翻越万水千山为她写书。但看完书以后我发现还是我的格局太小了,原来惹作只是作者在与他人的闲聊中偶然听见的一个人,一个可以被一笔带过的人,一个不需要记住甚至真的没有多少人记住的人。她是95年生人,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来了又去,但没有人注意到的人。很感激易小荷能够发现她,发掘她的故事,并把她和她的一生写下来分享给读者,否则又有几个人能够记住这世界上曾经存在过一个苦惹作! (展开)
421 有用 五耳夫 2025-01-19 19:46:30 四川
完全脱离社会/历史/深入研究、类似故事会式(而且还是主观渲染扭曲)的真空写作,把“女性苦难”当作预设的议题(也许是上一本书尝到了销售策略的甜头)的做法真是让人倒胃口。作者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简单刻板印象,浪漫化/神秘化的幼稚想象。书中种种表达让人不适,这种快速调研写作出版(吃相难看)、无知且暴力的议题先行策略,加上出版宣传打造作者种种“艰难调研”人设的的做法,期待后续更多的声音、凉山自己的声音、关注凉... 完全脱离社会/历史/深入研究、类似故事会式(而且还是主观渲染扭曲)的真空写作,把“女性苦难”当作预设的议题(也许是上一本书尝到了销售策略的甜头)的做法真是让人倒胃口。作者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简单刻板印象,浪漫化/神秘化的幼稚想象。书中种种表达让人不适,这种快速调研写作出版(吃相难看)、无知且暴力的议题先行策略,加上出版宣传打造作者种种“艰难调研”人设的的做法,期待后续更多的声音、凉山自己的声音、关注凉山的研究者写作者的声音,不然就真的只剩抱团取暖、倚靠资源站台、误导加深外界对凉山的刻板印象的声音了。 (展开)
63 有用 伊尼舍林的女妖 2025-01-14 22:41:16 云南
这里的死亡是随意和暴烈的,人人的命运都是无尽地忍耐伤痛。最割裂的地方在于,它们明明那么崇尚传统与神灵,却都陷于现代毒品的囚笼。 十五岁结婚,三年多以后自杀的惹作,留给世界竟然没有一张照片,一个确切的年龄。她对自己身体的自主处分,竟然是一瓶走向死亡的百草枯。读完,发现大凉山这里处处是“落后”的文明,失落的尊严。后记里易小荷女士说她要留下,要深入这里,看到大山的阴影中的女性,并告诉世人应该改变——人要... 这里的死亡是随意和暴烈的,人人的命运都是无尽地忍耐伤痛。最割裂的地方在于,它们明明那么崇尚传统与神灵,却都陷于现代毒品的囚笼。 十五岁结婚,三年多以后自杀的惹作,留给世界竟然没有一张照片,一个确切的年龄。她对自己身体的自主处分,竟然是一瓶走向死亡的百草枯。读完,发现大凉山这里处处是“落后”的文明,失落的尊严。后记里易小荷女士说她要留下,要深入这里,看到大山的阴影中的女性,并告诉世人应该改变——人要先说还是要先做呢?其实说也是一种做吧。要是没有人诉说,我最害怕的就是无人在意那些苞谷一般的生命,是这个时代忽略弱者的生存与尊严。一本女性之书,田野之书,人文之书。我是云南的彝族,偶尔从我外婆口中听到彝族语言,询问她这是什么意思。易小荷也同样如此翻译了一些失落的,古老的语言。 (展开)
57 有用 甘杉子lite 2025-03-04 19:57:47 河南
看了友邻的评价和结绳志的文章,我向来不会给没读过的书打分,但是这次真的有点气到了。 请张大眼睛看看你的写作对象,那些【【【真实】】】【【【全貌】】】的彝族人怎么说,而不是你怎么“臆想”。 「书写苦难和弱势群体确有必要,但以什么样的姿态写,为了什么目的而写,写出来会造成什么社会影响,这都需要纳进我们的创作考虑中。易小荷的凉山行奔着苦难故事而来,奔着苦难女性故事而来。手法上,将苦难作为预设议题,刻意以... 看了友邻的评价和结绳志的文章,我向来不会给没读过的书打分,但是这次真的有点气到了。 请张大眼睛看看你的写作对象,那些【【【真实】】】【【【全貌】】】的彝族人怎么说,而不是你怎么“臆想”。 「书写苦难和弱势群体确有必要,但以什么样的姿态写,为了什么目的而写,写出来会造成什么社会影响,这都需要纳进我们的创作考虑中。易小荷的凉山行奔着苦难故事而来,奔着苦难女性故事而来。手法上,将苦难作为预设议题,刻意以各种恐怖传说、故事以及悲剧文本,蓄造当地阴森可怖,荒芜人气的蛮荒景象,为惹作的悲剧故事渲染出一种必然发生的叙事氛围,为写苦难而造苦难,意图未免过于明显。」 如果有选择性的【筛选】那些苦难服务于主观先行的意图,称之为XX主义加入潮流,那宁愿不要这种主义和潮流。自己看不起的东西再消费一遍,确实虚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