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内容为: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都会明白的。但是由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在世界上也由此演变出了其最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该书力图呈现在1980年到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大陆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毛崇拜的背景当中去。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对建立国家官僚权力的法家形成抵制的儒家伦理制度。二十世纪,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关系学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杨美惠出生于台北,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居住过。杨女士曾就读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人类学与中国文学专业,并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初次踏上中国大陆是在1981年,并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有余。杨女士的著作包括《她们的空间:转型中国的女性公共空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宗教的狂热:现代性与国家形式的苦恼》(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8)。她还制作了两部纪录片:"透过中国女性的眼睛"(女性电影制作,1997)"中国温州乡村的'公''私'领域"(1994)。杨女士现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芭芭拉分校宗教研究和东亚研究的教授。目前,杨女士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温州乡村盛行宗教及仪式再生的著作,名为《现代性的再次狂欢:国家主权,制度经济以及中国沿海固有的民间秩序》。
目录 · · · · · ·
中文版前言
导论在中国的田野工作、政治与现代化
关系学的“发现”
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关系学
在一种恐惧文化下的田野工作
人类学家的主体位置
中国现代性的国家规划和本土批评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
民间话语中的关系学的关键字和概念
第二章 关系的范围和使用的背景
城市与乡村
性别层面
城市职业阶层
使用背景的多样性
看门人的社会
企事业和行政场合的用法
第三章 关系学中的“艺术”:伦理、计策及礼仪诸方面
关系基础:亲属制度、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的私人关系
情意:义气、感情和人情
扩大关系网
给予和接受的计策、义务和形式
回馈的义务
第四章 关系学最近的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的再现
三种官方的历史
关系学和中国文化
1949年以后的关系学的兴衰
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市场力量的进入
关系艺术并未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第五章 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再分配经济中的权力技术
礼物经济中的反技术
命题
第六章 “借古非今”:古代中国的仪式伦理与国家理性
“批林批孔”
重新解释过去
第七章 毛崇拜、关系的主体和个体的回归
红色风暴:国家主体和毛崇拜
个体主体的回归
关系主体性的增减
第八章 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个体与社会之间
个体与团体或协会之间
根茎式的亲属制度与关系政治:从“关系网”到“民间”
结论返回到实地
交换的阴柔的力量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组织媒介的仪式
人情胜过关系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我在书中尽力解决“关系”的性与毛泽东时代秩序的国家理性的冲突一样,我也尽力想为未来的“关系”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在未来我们要关注于“关系”逻辑与资本主义逻辑的冲突,专注它们的不相容性和对立。虽然资本的逻辑是永无止境的“积累”,但是“关系”实践是基于花费和给予的权力体系。在礼物经济中,在物质损失和象征性获得之间,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有一种向内的关系;而在市场经济中,即使运用“关系”获取金钱,它也不能通过理性的资本积累形式,而只能通过慷慨给予他人财富或者其他资源的形式。因此,当“关系”适应资本主义之际,金钱失去了其独立性,因为金钱本身必须由符号资本来衡量,而这只有通过慷慨才能获得。在“关系”资本主义中,有两种运作经济原则相互支持又相互对立——积累和花费,同时也有两种资本形式——物质的和符号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研究这两种原则和资本在不同背景下的互动——相辅相成或者相互对峙。劳工剥削关系,我们不能说“关系”资本主义是的,但我们可能看到随着社会压力促使人们拿出财富建立和保持个人社会影响和威望,“关系”运作之基不断得到夯实很有可能在中国的小城镇和农村中,礼物经济原则比资本原则更为人们所看重,在有些地方,为社会贡献和花费的社会压力催退了资本剥削和积累。阎云翔在对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关系”实践的描述过程中告诉我们农村“关系"秩序如何去建立一个道德社区:在那里,礼物交换加强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义务感,"关系"网络成为村民困难时期主要的支持保障。即使是在城市“关系”的背景下,我也表示水平“关系”创造了一个社会连带被国家力量分化以后的一个重组市民社会的结构。这种“关系”道德锻造可以抵抗由资本主义带来的新社会分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0页 -
The disciplinary and normative function of the work unit are illustrated by a student who applied to my university for graduate study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could send neither college transcript nor TOEFL examination scores. The reason was that after college graduation, she refused what she thought was a bad state job assignment and has been making a living on her own without attachment to any work unit. As a result, her former "unit," the university, refused to release her transcripts for five years, and she could not get permission to take the TOEFL because one must even be recommended by one's current work unit just to apply to take the test.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值得一读的书,平凡出生需要明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同样的逻辑,一个人牺牲其物质财富和劳动,以礼物、宴请、好处的形式把自己的一部分转移给别人,一个人所得到的是一种凌驾于接受者之上的重要的道德感的(同时也是物质的)优越感。把自己的本体加到别人身上的效果是自己能因此而得到别人的面子并加之于自己之上。换句话说,... (展开)
关系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过渡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猎奇多过研究 | 来自豆友u7fyspw66I | 2021-08-31 20:55:34 | |
错别字真够多的 | 来自小w | 2017-11-29 17:21:35 | |
请问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什么 | 来自jepeux | 3 回应 | 2013-03-26 16:07:14 |
南都书评:拉关系的中国人 | 来自eugne | 2009-07-12 22:00:55 | |
期待这样的“中国学”著作 | 来自王老师 | 2009-06-13 22:50: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8.2分 87人读过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4)7.7分 37人读过
-
南天書局 (2005年07月)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开卷八分钟(2010年) (bigboybt)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书名由三个词语组成 (王荣欣)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10 (苏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礼物、关系学与国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空想家 2009-07-14 00:45:52
福柯式权力分析。在这一互动博弈的思考中,她考察权力运作与关系学的历史谱系与思想渊源。演化脉络,昭显出中国作为一个特殊时空共同体对任何外来异己思想与制度的重构及再生能力。
0 有用 人行横道江慕尼 2011-01-05 14:29:10
跪求英文版
1 有用 撒呓挣 2018-11-18 16:43:12
读罢全书,快哉。如果有兴趣,个人建议可以将术语扎堆儿的部分简略翻翻,然后着重关注几个部分:关系的方言和词汇(比如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形容词“油”的议论,一方面它有一种否定的道德评价,而另一方面它被认为是精明的,与其相对照的“老实”却被赋予了轻蔑的意思,指向“头脑简单”和“服从”),关系学中的“艺术”(最精彩的是“具有文化意味的推让的舞蹈排演”——在典型的送礼过程中,送礼人总是自我贬低表示所送礼物微不足... 读罢全书,快哉。如果有兴趣,个人建议可以将术语扎堆儿的部分简略翻翻,然后着重关注几个部分:关系的方言和词汇(比如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形容词“油”的议论,一方面它有一种否定的道德评价,而另一方面它被认为是精明的,与其相对照的“老实”却被赋予了轻蔑的意思,指向“头脑简单”和“服从”),关系学中的“艺术”(最精彩的是“具有文化意味的推让的舞蹈排演”——在典型的送礼过程中,送礼人总是自我贬低表示所送礼物微不足道,受礼的人挥着手不要礼物,不止一次地推让:“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何必这么麻烦。”或“这太过分了,我哪里需要这个。”在送的人一再坚持下,他最后还是接受了,说“你太客气了”或“你真是难为我”),对于关系学历史的梳理 (展开)
2 有用 RM的K 2018-05-04 00:52:06
杨美慧在1999年写的附录里表示自己附上了2002年发表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季刊”》上的评论文章┑( ̄Д  ̄)┍校者的语数英大概都是体育老师教的
1 有用 缥缈孤鸿影 2012-02-03 14:28:07
里面关于毛崇拜的论述非常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