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隔着咫尺的空间与浩瀚的时间,作家将带着读者凝望生命的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作品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嬗变对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种种影响、冲击、规范和梦想。作品充溢着神秘的美、现代的美、善意的美。
务虚笔记的创作者
· · · · · ·
-
史铁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河北涿县人。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目录 · · · · · ·
一 写作之夜二 残疾与爱情三 死亡序幕四 童年之门五 恋人六 生日七 母亲八 人群九 夏天的墙十 白色鸟十一 白杨树十二 欲望十三 葵林故事(上)十四 昨天十五 小街十六 葵林故事(下)十七 害怕十八 孤单与孤独十九 差别二十 无极之维二十一 猜测二十二 结束或开始
一 写作之夜二 残疾与爱情三 死亡序幕四 童年之门五 恋人六 生日七 母亲八 人群九 夏天的墙十 白色鸟十一 白杨树十二 欲望十三 葵林故事(上)十四 昨天十五 小街十六 葵林故事(下)十七 害怕十八 孤单与孤独十九 差别二十 无极之维二十一 猜测二十二 结束或开始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是说我并不想死,我是在这儿虚张声势?” “不是虚张声势,是摇尾乞怜。别生气,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别人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看,其实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十二、欲望 -
我曾多少次坐在火车上这样想:眼前这些人,这些旅伴一个个多么真实,多么靠近,互相快乐、自由、善意,甚至倾心交谈,那一刻他们是互相存在的,但是很快你就和他们永别,再也找不到他们,他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都与你无关,他们的存在与你毫不相干。我曾多次坐在火车上,与一个个偶然相遇的旅伴东拉西扯胡言乱语(和熟人可不敢这样),觉得安全,不怕有人出卖你,不怕有人看不起你,因为陌生是一种保障,车到终点大家就各奔东西互不存在了。熟人有一种危险,陌生倒可以安全,这确实有点儿滑稽。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务虚笔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务虚笔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务虚笔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5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9.0分 4902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04)8.9分 586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3)8.2分 1097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2009)9.0分 115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小说、随笔、游记 (vis)
- 困 (momo)
-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animalqyb)
- onhand (姜文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务虚笔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肆玖 2023-11-02 18:25:07 黑龙江
我很想和史铁生一起坐会儿,可以是不说话的坐会,然后带着我的印象和幻想把他写进我的书里。(很喜欢F和N的故事,诗人L的很多故事总让我想起pulp的something changed)越看到最后越是毛骨悚然。(70-80左右 116.117 153 201.202 二十二)
0 有用 vis 2019-03-24 19:54:57
北京四中青年的爱情故事
0 有用 睡到人间饭熟时 2023-12-28 22:59:21 陕西
书给五星,扣的一星给这个版本的所有注释,阅读理解是让我阅读后自己理解,而不是给一堆“标准答案”。
0 有用 木冇 2017-04-19 11:20:06
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0 有用 wangjinyou 2023-06-21 15:10:56 福建
可以再读。 半生出走,莽莽荒原,寻寻觅觅空空行囊,终归原点。写的是你是我,是芸芸众生,如果能将一些哲学问题的探讨更加精简,会更加完美也不那么晦涩。想起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是这里的爱情写的比《霍乱》更好更动人。 ps:为毛会有这么个点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