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的书评 (81)

Anjali 2006-02-27 22:56:18 商务印书馆1993版

泛武士道

近日读到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写陈凯歌《无极》的影评,提到眼下的情况可以说是“后理想主义的时代”:“不管这个曾经的‘理想’是什么,但那至少是一种超越于日常生活之上的雄心壮志,类似英雄对于胜利的追求;但是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理想’退位,‘欲望’登场。...  (展开)
Robert 2007-06-17 13:48:25 商务印书馆1993版

日本武士与中国文官

读《武士道》的时候,想起的是林语堂“两脚蹈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写下的《吾国吾民》,同样是东方的学者向西方人推介东方的生活方式和智慧,二者的风格却大相径庭。 林语堂是幽默蕴含智慧,豁达却不失自嘲,将东方的智慧不偏不颇、娓娓道来。而《武士道》却更像是向西...  (展开)
墨猪 2008-04-30 14:49:22 商务印书馆1993版

关于武士道的一种中国式想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新渡氏的《武士道》称不上是一本学术著作,但作为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目的而言,则是不错的选择。与成书于明治时期的新渡氏的著作不同,《菊与刀》出自西方的人类学家之手,成于二站后期,是地地道道的科研成果。 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组合。新渡氏游访欧美,在日本日益受...  (展开)
hisoul 2008-02-14 14:18:18 商务印书馆1993版

武士道的挥刀之手——读《武士道》

一百年来,武士道与剖腹自杀在中国被视为一对同义词,而挥刀之手无疑是一名因耻辱而自杀的疯狂的失败者。这种见解因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罪行与新中国播映的数以千计的战争体裁的影片而广为流传。 与中国人原告的身份不同,美国人或者说西方人总是希望自己以律师的身份判定武士道...  (展开)
放下 2005-12-29 04:03:04 商务印书馆1993版

甲午海战之后的日本博士对“武士道”精神的理解,分析和期望

它所提倡的道德我大都能认同,但是这种名誉信条太严格,“仁义礼智信”是理想,而“度”是一个又一个的门槛。这样的军事型的伦理体系,就好像在走钢丝,一边是道德的沦丧、残酷的暴行,一边是心灵的痛苦、发泄的疯狂,不得不说这条路“笔直而狭窄”。在废藩置县和废刀令以后,...  (展开)
话梅菠萝冰 2017-07-17 20:05:21 商务印书馆1993版

银魂与武士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看《菊与刀》时,曾看到“日本四书”的说法,《菊与刀》浮光掠影,而《武士道》是了解大概。于是在读完《菊与刀》之后,我就选择了《武士道》。 和《菊与刀》不同,《武士道》是由一位日本人所写。所以在关于日本文化方面,可信度和准确度要高上许多,分析也更有深度。 按作...  (展开)
2006-07-16 09:51:25 商务印书馆1993版

儒的精神

武士道的精神归根结底是什么?是儒的精神。 早在圣德太子时代,儒学就被引进到日本,作为治国平天下之术被运用到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中。之后的奈良、平安时代,儒学逐步渗入到日本社会的各个层面。但这种被借用来的外来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充分重视,儒学一直被视为...  (展开)
泰恩河谷 2017-06-06 00:57:19 商务印书馆1993版

如何看待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 基于对全书的内容梳理,笔者试图探讨两个问题,第一,新渡户稻造创作《武士道》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第二,这部书是否正确地阐释了武士道的精神?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笔者得出本书重要的表达特征,并对日本“武士道”研究有了更深刻现实的认识。 武士道是日本特...  (展开)
宴之敖 2013-03-26 13:10:10 商务印书馆1993版

仍然是民族主义

这本书是新渡户稻造为西方读者了解日本文化而写的,1899年于美国写成,原作为英文。 作者从小接受传统武士道教育,但后来接受了洗礼,成为一个基督徒。这本书对武士道的介绍简要切中,日本文化向来就有暧昧的特点,在外人看来,有很多不解的地方,这一点远甚于同属东...  (展开)
吴情 2016-03-03 08:49:18 译林出版社2011版

《武士道》:也作文化符号,也筑大和精神

文/吴情 说起武士道,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日本有三宝:樱花、富士山、武士道。作为日本重要的象征之一,武士道是日本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不过,武士道的实质并没有严格明确的定义,因此为理解武士道乃至日本造成了一定困难和挑战。在这一前提下,深入发掘武士道的内...  (展开)
Brook 2012-10-22 08:13:09 上海三联书店2007版

一战前的日本人如何看武士道

这本书最大不足是没有作者介绍,查过,才知来头不小,足证此书可读。新渡户稻造(1862—1933):是一战前日本的自由主义者、基督徒,曾任国联事务局次长6年,书成于1899年,1900-1905年间再版10次。 武士道不同于神道。一夜读完,实觉被作者认为是伦理体系的武士道,其...  (展开)
素手纤纤 2011-12-10 18:00:04 商务印书馆1993版

Sword and Cherry Blossom ----Analysis of the popularity about the Story of Forty Seven Samurais

以前写过关于武士道的文章,恰好此书也讲到了47 samurai的故事就发在这里吧。 (Written on September 25th, 2009) The story of 47 Samurai took place in Japan at the star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is on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revenge stories in Japan and ...  (展开)
2018-12-19 19:00:37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版

随性而无聊的书摘 未完待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让失败成为美德之源”:《野橄榄皇冠》—-拉斯金:我说战争是一切技术的基石,这也意味着战争是所有人类崇高道德和才智的基础。发现这点令人惊奇害怕,而在我看来这确实无可否认的事实。简而言之,我发现所有伟大的民族,都从战争中学习语言的真理与思想的威力。他们在战争...  (展开)
呸俗 2014-01-24 15:59:54 商务印书馆1993版

雾里看花

一直很难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自卑与自负,谦虚与骄傲混合在一起。 然后昨天下午看完了武士道,于是清楚一些,但是大部分,还是混乱。 作者说武士道来源于日本神道,佛教思想,儒教思想。中国人过去的思想也是儒释道混合影响,却开出了两种不同的花。 中国的文人,日本的武...  (展开)
YoyoRan 2011-09-17 01:48:04 商务印书馆1993版

notes

一本道德书,跨越东西方。 行文流畅,不知是不是翻译得太好。 新旧之间的过渡阶段总是危险重重,而这才是“当下”必然的常态。 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还是一个人,轻易屈服于外来影响,都是贫弱之魂。 ———————————— 当少年武士日下部临死的时候,劝他皈依献身...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0-05-04 07:52:11 商务印书馆1993版

为什么日本武士要切腹自尽?

周作人先生在《日本之再认识》中说:“要了解日本,我想须要去理解日本人的感情,而其方法应当是从宗教信仰入门。” 这话虽不错,但我认为,了解日本人,应当从了解武士道入门。 而新渡户稻造的这本《武士道》可以说是了解日本武士道很不错的小册子。 武士道,产生的大背景或者...  (展开)
文焕 2019-02-11 18:42:58 商务印书馆1993版

大型的自我YY宣战现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起武士道,肤浅地认为是刀光剑影中的武士沉默隐忍的背影。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幻想,拿起这本书想好好了解武士文化的话。那么你一定会失望的。全书从头到尾都充满对武士道的极力吹捧与对西方所谓基督教世界的挑衅。 诚然,武士道作为一种精神,对日本的精神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展开)
有风自南 2018-08-10 10:39:17 商务印书馆1993版

读《武士道》杂记

一、遐思 如何看这本书?一方面,它展现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内涵,有助于理解古人道德世界、情感世界的丰富与纯粹,当然,这些也需辩证地批判性地去看;另一方面,作者在书中及书外,有为日本侵略战争辩护之意,这是应当看清和摒弃的。 此书产生及流行,有其时代背景,在这本书...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1条)

订阅武士道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