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
原作名: The Great Game: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译者: 祁斌
出版年: 2011-1
页数: 40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6773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祁斌,《伟大的博弈》译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从事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曾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祁斌,《伟大的博弈》译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从事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曾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目录 · · · · · ·
易纲再版序
致中国读者
译者再版序
华尔街成就美国—作者和译者的对话
前言
第一章“人性堕落的大阴沟”
(1653年~1789年)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发源于北美殖民地一个小小的贸易前站,但依靠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在当地荷兰裔移民的商业精神的催化下,它逐步成长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华尔街也正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然而在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的眼里,纽约却一直是“人性堕落的大阴沟”……
第二章“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1789年~1807年)
资本市场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来到市场的人物形形色色,有普通的投资者,也有恶意操纵市场的庄家。和此后数百年中的无数政府精英一样,汉密尔顿绞尽脑汁,试图寻找到一条“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第三章“舔食全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1807年~1837年)
19世纪早期,伊利运河修建成功,这条连接美国东西部的物流和交通枢纽使得纽约一举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而美国的其他地区则备感威胁,对纽约敌意顿生,它们把纽约称为“舔食全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第四章“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1837年~1857年)
铁路的出现,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也极大地提升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电报的产生则迅速确立了华尔街作为美国资本市场中心的地位;而1848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带来了美国经济和华尔街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人们过着销金蚀银的挥霍生活。然而到了1857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第五章“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
(1857年~1867年)
南北战争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融资的巨大需求,并因此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之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在随之而来的无比繁荣的牛市中,“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
第六章“谁能责备他们—他们只是做了他们爱做的事而已”
(1867年~1869年)
围绕伊利铁路的股权争夺战充满了硝烟和血腥,股市操纵者们肆意囤积股票,立法官员们则与他们狼狈为奸,而当时社会屡见不鲜的政府腐败和证券法规的严重缺失,使这一切仿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谁能责备他们—他们只是做了他们爱做的事而已”……
第七章 “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1869年~1873年)
1869年9月,美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操纵案。多头投机家古尔德和菲斯科精心组织了一个黄金囤积计划,他们一度控制了数倍于纽约黄金市场供给量的黄金合同,于是,黄金价格扶摇直上,“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第八章“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1873年~1884年)
华尔街的历史舞台上,先后登场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演绎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他们中有的人开创了华尔街的新时代,唤回了华尔街久已缺失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摩根;有的人却以吝啬和爱财如命而留名青史,如海蒂·格林,但是,这样一位彻头彻尾的守财奴却同时是一位出色的投资家,她说:“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第九章“您有什么建议?”
(1884年~1901年)
在美国历史上,1895年发生了一个特别的事件,黄金从国库大量外流,使得国库中黄金的数量不到法定黄金储备量的一半。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克利夫兰,作为当时已经是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不得不向摩根——华尔街的领袖——屈尊求援。他向摩根问道:“您有什么建议?”……
第十章“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1901年~1914年)
20世纪初期,极度繁荣的美国经济被一次由铜矿股票投机案引发的股市危机带入了深渊,股市的危机同时也引发了银行的破产,华尔街岌岌可危。华尔街的巨头们齐聚在摩根的书房里,一筹莫展。摩根的助手向摩根问道:“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第十一章“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1914年~1920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美国和华尔街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到1918年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超越了欧洲强国,而纽约则超越了伦敦。刚刚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遭受了一次巨大爆炸的冲击,惊魂未定的来访者战战兢兢地问华尔街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第十二章“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1920年~1929年)
进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证券交易所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但是就其制度和运行方式而言,却和1817年它刚刚建立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其宗旨仍然是在为交易所的会员谋取利益,而不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1929年~1938年)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崩盘。这次股灾及随后而来的大萧条迫使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并开始了对华尔街的实质性改革。同时,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个已经存在了近200年的私人俱乐部也遭遇了它最为尴尬的历史时刻,惠特尼—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总裁,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因盗用他人款项等丑行而锒铛入狱,就连与他相识多年的罗斯福总统都不敢相信,他惊呼:“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第十四章“华尔街也是……主街”
(1938年~196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经济繁荣巩固了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里尔开创的美林帝国使得股票深入到千家万户,而证券分析手段使得理性投资成为可能,这一切都为华尔街最终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华尔街一向被认为是美国主体经济—主街的附属品,然而,随着华尔街在美国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华尔街也是……主街”……
第十五章“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1968年~1987年)
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持续低迷,使得人们对于华尔街的前景再一次感到迷茫。这时,一位华尔街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和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态的话,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第十六章“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1987年~1999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人类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实现了全球化,并使得世界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90年代的股市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资本市场的催生和推动下,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美国新经济增长的引擎。在世纪之交的前夕,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了1万点。人们不禁要问,“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附录1华尔街上的硝烟(2000年~2004年)
附录2金融危机大事记(2000年~2011年)
读史偶得——《伟大的博弈》再版跋
网友评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荷兰人发明了最早的操纵股市的技术,例如卖空(short-selling,指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希冀在股价下跌后购回以赚取差价),卖空袭击(bear raid,指内部人合谋卖空股票,直到其他股票拥有者恐慌并全部卖出自己的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内部人得以低价购回股票以平仓来获利),对敲(syndicate,指一群合谋者在他们之间对倒股票来操纵股价),以及逼空股票(corner,也称杀空或坐庄某一支股票,或囤积某一种商品,指个人或集团秘密买断某种股票或商品的全部流通供应量,逼迫任何需要购买这种股票或商品的其他买家不得不在被操纵的价位上购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6页 -
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伟大的博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伟大的博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伟大的博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0 条 )



中国的起飞可以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

汉密尔顿--范德比尔特--JP摩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固定链接:http://www.saoyuying.com/2010/10/the-great-game/ 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业是一个因高收入而令人向往的行业,也是充满激情和神秘感的地方。在公众印象中,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和最密集的资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上演金钱世界的悲喜剧。我认为要想涉足一个... (展开)
-
powerddt (神往八方云水客,禅居四库眷书人)
天天听好书 伟大的博弈 | 薛晓明 1203 5万次阅读 12-02 畅听更多精选好书,尽享巅峰会员待遇 听350年资本市场兴衰史,搞清世界第一强国的经济命门 书名:《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作者: 约翰·戈登 今日解读:薛晓明 解读人简介: 陕西洛南人,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澳洲SBS国家广播电台特约时事评论员。 播音:裴喜,北京台特约播音员。 责编:李峻 音频编辑:陈子夫 谁还在读: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2017-12-17 14:38:30 8人喜欢
天天听好书
伟大的博弈 | 薛晓明 1203
5万次阅读 12-02
畅听更多精选好书,尽享巅峰会员待遇
听350年资本市场兴衰史,搞清世界第一强国的经济命门
书名:《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作者: 约翰·戈登
今日解读:薛晓明
解读人简介: 陕西洛南人,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澳洲SBS国家广播电台特约时事评论员。
播音:裴喜,北京台特约播音员。
责编:李峻
音频编辑:陈子夫
谁还在读: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经济学教授易纲
01 听前思考
三个世纪的博弈中,华尔街舞台上有哪些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华尔街能够崛起为金融帝国,关键因素是什么?
02 书中金句
投机商们经常比华盛顿更早、更清楚地了解即时战况,事实上,华尔街早于林肯总统知道了葛底斯堡战役的结果。
摩根:“品德比金钱和其他任何东西都重要。一个我不能信任的人,即使他以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做抵押,也不可能从我这里借走一分钱。”
最好的价格出自最大的市场,这是一条金融的“万有引力定律”。
对付任何经济危机,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金钱充斥市场。
华尔街已经超越国界,影响力也超越了国界,而监管只能止步于各国的边境之内。
03 精华笔记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描述了华尔街的350多年的历史演变。在这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一系列的关键人物与重大事件先后登上历史舞台,合力将华尔街推向了金融帝国与世界强权的位置。
在三个多世纪的博弈中,有四大因素决定了华尔街的命运。
第一个因素是战争。
华尔街的命运与战争紧紧相连。荷兰与英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无意之间创造了华尔街。荷兰人建墙的1653年因此成为华尔街元年,也就成了《伟大的博弈》这本书的记事起点。
美国独立战争带来金融转型的契机。通过独立战争,北美人民赢得独立,美国建国。从此,北美十三州摆脱了英国殖民政策的束缚,开始大张旗鼓发展自己的制造业、银行业。华尔街迎来契机,从商业街向金融街转型。
凭借南北战争的大牛市,华尔街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华尔街崛起成为世界强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贯依靠进口资本促进经济发展的美国,一下子从债务国变成了世界头号债权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大哥”英帝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从此,再无力争夺金融霸权,伦敦金融城沦为华尔街小弟,世界金融史正式进入华尔街时代。
第二个因素是基础设施建设。
对华尔街非常关键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是伊利运河。凭借伊利运河,纽约崛起为全美首屈一指的贸易和经济中心。作为纽约的金融街,华尔街近水楼台先得月。伊利运河的巨额融资,以及海量的贸易扩张,需要海量的信用扩张,发债、募股成为金融魔法师的咒语,全美史无前例的经济大繁荣造成全美史无前例的资本市场大牛市,于是华尔街就不得不成为全美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在19世纪30年代的时候,华尔街陷入了一场大崩盘与危机之中。这个时候,铁路建设扮演了华尔街救世主的角色。铁路建设需要资本市场融资,同时又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最好的交易证券。在这里,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形成了完美的正反馈链条。到了1843年,在历经了五年的大熊市之后,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终于止跌回升。
总之,一条大河——伊利运河,一张路网——美国铁路网,美国版“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大建设,为美国经济提供了磅礴动力。纽约的华尔街,因为扼守“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从而享受到了最大的基建与金融红利,在国内竞争中拔得头筹。
第三个因素是创新。
简单说有四大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与主体创新。
电报等技术创新让价格信号在全美实时传输,区域性的次级金融中心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美国的资本进一步向华尔街集中。
制度创新可谓贯穿华尔街历史的始终。前面我们讲过,是战争创造了华尔街,但那只是地理上的华尔街。谁创造出金融意义上的华尔街呢?正是制度创新。华尔街历史上最重要的五项制度创新分别是:汉密尔顿的改革、美联储的建立、小罗斯福的新政,证券业连锁经营,以及跨市场交易系统的建立。
再来看理念创新。格雷厄姆证明了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性,使得“投资”这个概念最终在华尔街出现并逐步取代“投机”,成为主流。
最后一项创新是交易主体创新。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交易主体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华尔街的游戏规则,很大程度上,使华尔街成为我们今天印象中发达而成熟的金融市场。
第四个因素是黄金。
作为一个偶然因素,加州金矿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全世界资本对华尔街的信心,也部分加速了华尔街的金融帝国进程。
华尔街的崛起,一方面依赖于美国的历史机遇和经济腾飞,另一方面,创新为华尔街提供了内在动力。创新贯穿整个华尔街历史,构成华尔街内部复杂的博弈;这些内部博弈又与战争、基础设施建设等外部博弈交集在一起,构成一部更为宏大的历史博弈。正是这种历史博弈,成就了华尔街的金融帝国。
回应 2017-12-17 14:38:30 -
大瓜 (Before next spring)
2010年3月15日,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民主党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Christopher Dodd)公布了一份新的金融监管改革议案。 2010年7月21日,经奥巴马总统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全称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在美国各个利益阶层的博弈和世界各国的关注中最终得以通过。该法案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次金融改革举措,也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第一次大规模修正,被视为20世纪30年...2021-07-11 07:36:31 1人喜欢
2010年3月15日,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民主党议员克里斯托弗·多德(Christopher Dodd)公布了一份新的金融监管改革议案。 2010年7月21日,经奥巴马总统签署,《金融监管改革法》(全称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在美国各个利益阶层的博弈和世界各国的关注中最终得以通过。该法案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最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次金融改革举措,也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第一次大规模修正,被视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格拉斯·斯蒂格尔商业银行法》颁布以来对美国金融业影响最深远、最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该法案在降低杠杆率、提高安全性、弥补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改进方向,同时试图兼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金融市场的繁荣。 引自 附录2金融危机大事记(2000年~2011年) 在1999年的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放开混业经营之后,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和教训,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诞生,其中的核心条款Volcker Rule禁止银行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盈利。而2020年6月,美联储等多家监管机构投票通过修改已执行六年的“沃尔克规则”,放松银行对于风险投资基金等方面的交易限制,新规已于2020年10月1日起生效。
纵览华尔街“伟大的博弈”的历史,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反复上演:放松管制——过度繁荣——金融危机——加强监管——衰退——放松管制,周而复始。
回应 2021-07-11 07:36:31 -
大瓜 (Before next spring)
在里根政府的支持下,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狠狠地踩了一下经济的“刹车”,他大幅提高贴现率,其他利率随之升高。 我的天啊原来沃尔克这么早就是美联储主席了么……学过“沃尔克规则”我还以为沃尔克是奥巴马时期的人物……太孤陋寡闻了…… ——“沃尔克规则”是奥巴马在2010年1月时公布的,由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提出,内容以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为主,将自营交易与...2021-07-06 08:27:05 1人喜欢
在里根政府的支持下,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ker)狠狠地踩了一下经济的“刹车”,他大幅提高贴现率,其他利率随之升高。 引自 第十六章“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我的天啊原来沃尔克这么早就是美联储主席了么……学过“沃尔克规则”我还以为沃尔克是奥巴马时期的人物……太孤陋寡闻了……
——“沃尔克规则”是奥巴马在2010年1月时公布的,由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提出,内容以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为主,将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即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奥巴马批准了沃尔克提出的这个建议,并把这项政策称为“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
回应 2021-07-06 08:27:05 -
大瓜 (Before next spring)
在工作中,他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公司派他到新奥尔良学习棉花经营,他很快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用公司的汇票买了一船咖啡,而他并没有被授权做这种生意。当公司拍来电报,强制要求他立刻把咖啡处理掉时,他拍电报回去,告诉他们他已经把咖啡处理掉了,并且还赚了一笔可观的利润——此刻他正在将支票寄回公司。在摩根的一生中,这种快速果断的做事风格是他的最大特色。 说实话,摩根这种做法和尼克·李森、...2021-05-24 18:56:39 1人喜欢
在工作中,他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公司派他到新奥尔良学习棉花经营,他很快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用公司的汇票买了一船咖啡,而他并没有被授权做这种生意。当公司拍来电报,强制要求他立刻把咖啡处理掉时,他拍电报回去,告诉他们他已经把咖啡处理掉了,并且还赚了一笔可观的利润——此刻他正在将支票寄回公司。在摩根的一生中,这种快速果断的做事风格是他的最大特色。 引自 第八章“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说实话,摩根这种做法和尼克·李森、井口俊英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都是不合规的冒险,只不过侥幸赚了钱而已,给他点儿教训怕是历史上就没这号人了,还“快速果断”。反正玩儿的不是自己的钱,赚了功成名就,亏了算公司的,真有脸。
回应 2021-05-24 18:56:39
-
漂亮50(nifty fifty)”是指被大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这些机构有时重仓持有这些股票。例如,摩根保证基金公司[Morgan Guaranty,由J·P·摩根公司和保证信托基金公司(Guaranty Trust Company)在l959年合并而成]就曾持有过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IBM股票。对这些大机构来说,将这些股票大量卖出变现会不可避免地给它们的股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使它们自己的投资组合大幅缩水。众多机构持有大量为数不多的几只大...
2022-04-22 18:05:39
漂亮50(nifty fifty)”是指被大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这些机构有时重仓持有这些股票。例如,摩根保证基金公司[Morgan Guaranty,由J·P·摩根公司和保证信托基金公司(Guaranty Trust Company)在l959年合并而成]就曾持有过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IBM股票。对这些大机构来说,将这些股票大量卖出变现会不可避免地给它们的股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也使它们自己的投资组合大幅缩水。众多机构持有大量为数不多的几只大股票,这使得当“漂亮50”中的某些股票遇到卖压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会竭尽全力维持它们的价格。例如宝利来公司(Polaroid),尽管此前5年赢利平平,股息也不到1%,但却长期维持着高达100倍的市盈率。而很多不受机构投资者青睐的股票,即使有稳定的成长和丰厚的股息,也只有6倍的市盈率。 引自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回应 2022-04-22 18:05:39 -
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的时候,格雷厄姆已经将他在大股灾前后损失的所有钱都赚回来了,为了增加一些额外的收人,格雷厄姆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授一门课,这门课的课程介绍上这样写道:本课将讲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投资理论,它格教你分析股票价格背离背离其价值的原因,并帮你发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这门课程很快声名远扬,前来听课的不仅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还有很多华尔街的专业人士。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大卫 ·L·多德(Davi...
2022-04-22 11:38:33
到20世纪30年代结束的时候,格雷厄姆已经将他在大股灾前后损失的所有钱都赚回来了,为了增加一些额外的收人,格雷厄姆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授一门课,这门课的课程介绍上这样写道:本课将讲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投资理论,它格教你分析股票价格背离背离其价值的原因,并帮你发现价格被低估的股票。”这门课程很快声名远扬,前来听课的不仅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还有很多华尔街的专业人士。 1934年,格雷厄姆和大卫 ·L·多德(David L.Dod)合著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出版了,这是一本大学本科水平的教科书。1949年,他又出版了《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它是一本写给那些想成为聪明的投资者的人看的书。自从出版以来,这两本书再版了无数次,每版都售出了数十万册,这在一个每年有几百本新书出版的领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大部分这类书在书店的书架上都是昙花一现,其寿命比最新的侦探小说还要短。这种空前的成功是不难理解的,就像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他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并为格雷厄姆工作过)所解释的那样:“读懂格雷厄姆的书的人,全部发了财。” 引自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要是能现场听听格老的课就好了。不过,幸运的是,还可以读他的书,读十遍,读无数遍。
这是两本藏着金子的书。
回应 2022-04-22 11:38:33 -
这两次投资运作充分展示了格雷厄姆拿手的投资技巧,那就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并投资于该股票,然后等待市场醒悟过来。他特别强调公司运营资本和现金在评估公司价值中的重要性,然后才是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他还提醒大家要注重商誉等无形资产。格雷厄姆认为,在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时,最重要的是计算出其净流动资产,也就是说,公司所拥有的现金和其他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加起来,减去公司所有的流动负债,如果得到的...
2022-04-22 11:25:49
这两次投资运作充分展示了格雷厄姆拿手的投资技巧,那就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并投资于该股票,然后等待市场醒悟过来。他特别强调公司运营资本和现金在评估公司价值中的重要性,然后才是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他还提醒大家要注重商誉等无形资产。格雷厄姆认为,在评估一家公司的价值时,最重要的是计算出其净流动资产,也就是说,公司所拥有的现金和其他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加起来,减去公司所有的流动负债,如果得到的数字很高,那么这家公司的价值就有很好的安全保障,下跌的风险有限,而上升的空间很大。当然,要进行这种投资,另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耐心——这是一种在华尔街极为少见的美德,在华尔街上,往往本季度末似乎就已经是时间的尽头了° 引自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价值投资的理论很简单,但是等待价值实现的过程漫长而不确定,这有悖于急于追求确定感的人性,所以真正靠价值投资赚钱的人不多。
回应 2022-04-22 11:25:49 -
另一个帮助扩展经纪业务客户群的华尔街人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他于 1894年出生,原名叫本杰明·格罗斯鲍姆(Benjamin Grossbaum,格罗斯鲍姆家族在1917年更名为格雷厄姆,当时,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德语发音的名字在美国很不受人欢迎)。格雷厄姆的父亲是一个瓷器和小古董的进口商人,他从被俄国占领的波兰移民到伦敦,他的祖父曾经是华沙著名的大拉此。当本杰明一岁的时候,他的家庭移民到纽约,继续从事瓷器进口生意...
2022-04-22 11:20:30
另一个帮助扩展经纪业务客户群的华尔街人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他于 1894年出生,原名叫本杰明·格罗斯鲍姆(Benjamin Grossbaum,格罗斯鲍姆家族在1917年更名为格雷厄姆,当时,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德语发音的名字在美国很不受人欢迎)。格雷厄姆的父亲是一个瓷器和小古董的进口商人,他从被俄国占领的波兰移民到伦敦,他的祖父曾经是华沙著名的大拉此。当本杰明一岁的时候,他的家庭移民到纽约,继续从事瓷器进口生意。 格雷厄姆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9岁,他的母亲一个人艰难地将孩子们抚养长大。格雷厄姻一直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曾经就读于布鲁克林区男子高中——纽约最好的高中之一,接着他考人了哥伦比亚大学。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他同时还会不下6种语言,包括拉丁文和希腊语。 毕业后,他获得了一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但他却对华尔街上的那些数字心向神往,尤其沉迷于研究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和华尔街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他很快认识到,这些信息对投资决策是极为有用的,简直就像是一座金山。这个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正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不朽贡献。他开创了一个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命名的领域:证券分析。 引自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么干!” 教父出场了
回应 2022-04-22 11:20:3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中信出版社 (2005)8.3分 16690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00)7.8分 58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05)8.4分 2732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9)8.0分 60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2年1-3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投资理财通读书目 (ILoveRMB)
- 【投资理财】长投网小熊推荐书单 (Helen,Huang)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华尔街(历史) (IVAN)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伟大的博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蓝人 2013-01-27 15:49:40
太阳底下无新事,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积累过程,已经发生的我们也必将再次经历。
3 有用 商夏 2016-09-17 09:47:00
很多现在看来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都是前人付出了无数心血代价才做到的。当事的时候总是万分艰难。
4 有用 wens 2012-03-19 11:23:59
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估计乐趣会少掉一半。历史crossover经济什么的,最有趣了。同步阅读《认知盈余》,另一条线的crossover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相比《认知盈余》这种现象科普书籍,《伟大的博弈》更能从宏观与历史的角度描述线索,看的各种爽啊~~~大赞
1 有用 ignoreme 2012-02-01 22:36:29
印象比较深的有:船长范德比尔特,大哥风范JP摩根,美林公司越来越长的名字,从纽约到费城的旗语,本杰明格雷厄姆
52 有用 无 2013-02-07 11:46:22
这本书最有趣的不仅是华尔街的发家史,还有形形色色的华尔街人,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股票分析不仅是关于数据,更重要的是研究购买股票的人。这本书比那些浅鄙的成功学书好多了,读史可明智,确实如此。
0 有用 小重山 2022-05-17 10:32:05
导读概论得很精练,人物历史事迹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
0 有用 龙小图 2022-05-16 15:52:02
讲述华尔街从无到有的种种
0 有用 贾子昂 2022-05-14 01:19:08
四不像
0 有用 weloveus729 2022-05-10 18:54:39
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0 有用 xiuxiu 2022-05-09 08:02:14
华尔街简史。道琼斯指数在跌宕中起伏,伴随的是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周期难以避免,市场总在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