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Narziß und Goldmund. Erzählung的创作者
· · · · · ·
-
赫尔曼·黑塞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歌尔得蒙,”他朋友凑近他耳朵低声说,”原谅我,有件事我没能早一些告诉你。本来,当初在主教的宫堡里,我到地牢里探望你时,或者当我看到你完成的第一批雕像时,或者一个其他什么时机,我就应该对你说。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了啊!这对你不会有多大意义;你对爱情司空见惯,已被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于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7页 -
歌尔德蒙……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啊!这在你不会很有意义;你对爱情已司空见惯,已让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歌尔德蒙舒心地微笑着,显得有点腼腆。他用清醒时那种柔和而平静的语气说道:“……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你确实很爱我。而我也一直爱你的哟,纳尔齐斯,我生命的一半意义,就在于争取你对我的爱。我知道你也是喜欢我的,但却从未指望,你这个骄傲的人什么时候会对我讲出来。现在你对我讲了,而且是在这个我已一无所有的时刻,流浪和自由、世界和女人全已抛弃我的时刻。我接受你的盛情,并且感激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Narziß und Goldmund. Erzählung"的人也喜欢 · · · · · ·
-
- Demian 9.4
Narziß und Goldmund. Erzählung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1 条 )
![](https://img1.doubanio.com/icon/u2933607-460.jpg)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59259944-15.jpg)
此世的有限与超越——《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世界理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世界历史最为黑暗的1944年,赫尔曼·黑塞写下这首名为《珍重,世界夫人》的诗: 世界已夷为碎片, 我们曾一度把她钟爱, 如今死对我们 已无多挂碍。 不要把这世界怨怪, 她曾是多姿又多彩, 太古的传说 依然把她的形象剪裁。 我们愿告别她的伟大游戏 以满怀感激之情, 她曾赐... (展开)![](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29790895-3.jpg)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62675594-4.jpg)
负有使命的人,即便在生活中沉溺很深,也不会泯灭神性,与卑劣同行
用书中纳尔奇思的话说,歌尔德蒙这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锐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这类人崇尚灵性、是母系的、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 歌尔德蒙的故乡是大地,纳尔奇思的故乡是思维。歌尔德蒙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
(展开)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3244462-45.jpg)
![](https://img9.doubanio.com/icon/u2220713-5.jpg)
以《悉达多》文本释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四例
我曾在某个英语世界的书评网站上看到一句让人捧腹的评论,大意是说,赫尔曼黑塞的书哪儿都好,唯独就是每每亮出一个观点,就要beat it to death(窃以为东北话里的“可劲儿造”是这句俗语最好的翻译)。然而,话糙理不糙。黑塞小说的说理部分叙述之清晰,逻辑之过硬,当然也包...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2分 9945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9.1分 775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9.2分 2928人读过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8)8.9分 254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8 书单 #尽心# (Lake)
- 德语文学 (3479)
- 备忘录 (JoyceChen)
- 书 (aiji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Narziß und Goldmund. Erzählung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饿师兄 2020-04-11 04:17:48
Hesse大概就是把同一人(我猜他自己)的灵魂拆解成不同的主人公写作,因此读者永远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因为只要是人,总是包含这些最基础的要素。只要是人都会有理性的一面,感性的一面。既然这部小说的Naziß是理性的代表,那么但凡具有理性的读者就能在Naziß的身上看到自己身上的冷静、克制、追求理性与智慧,以及一些傲慢。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同样看到了经由二元对立走向一元的进程。一开始故事讲述的是理性... Hesse大概就是把同一人(我猜他自己)的灵魂拆解成不同的主人公写作,因此读者永远能在他的作品里找到共鸣。因为只要是人,总是包含这些最基础的要素。只要是人都会有理性的一面,感性的一面。既然这部小说的Naziß是理性的代表,那么但凡具有理性的读者就能在Naziß的身上看到自己身上的冷静、克制、追求理性与智慧,以及一些傲慢。在这部作品里,我们同样看到了经由二元对立走向一元的进程。一开始故事讲述的是理性与感性的对立,知识与艺术的对立,克制与自由的对立。但是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相互对立的两个系统,最终都是在探寻Vollkommen,寻找Einheit,追寻万事万物的统一,即Om。所以这是一个讲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故事。 (展开)
1 有用 Esther GDB 2014-11-12 15:46:53
金句太多,读多遍也不厌
0 有用 Wanderer 2020-04-24 00:45:09
和很多黑塞的小说一样,还是“一人分饰两角”,终点仍然是sich verwirklichen,寻找的过程依旧那么艰辛。
0 有用 子不语 2010-10-21 22:41:45
世俗也好,精神也好,燃烧的是同样的生命,终归于死亡。 艺术也好,哲学也好,如果一切都如西绪福斯推石上山一般,再苦苦寻求有序与意义是否也是徒劳? 活着的价值,只在于存在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