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史的创作者
· · · · · ·
-
家永三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家永三郎(1913——2002)
天皇的日本史老师
1913年在名古屋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史专业,专攻日本史学、日本思想史。东京教育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1950年代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天皇,投入家永三郎门下,专心学习日本历史。
日本史学界的良心
家永三郎反对军国主义,独力编撰的《新日本史》因客观反映日军二战暴行,遭日本文部省删改,遂与之对簿公堂,诉讼历时三十五年,终获国家赔偿。2002年于东京病逝,因其毕生为史实而战,被誉为“日本史学界的良心”,曾两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目录 · · · · · ·
第二版はしがき
初版はしがき
はじめに――日本文化史の課題
Ⅰ 原始社会の文化
歴史の出発点
原始社会とはどういう時代か
縄文土器
生産力の停滞
呪術の支配
Ⅱ 古代社会初期の文化
金属文化の渡来
階級と国家の成立
君主制国家の形成
民族宗教としての祭り
『古事記』『日本書紀』の伝える物語
古代文化と性
日常生活
造形美術
Ⅲ 律令社会の文化
律令機構の成立
大陸精神文化の輸入
飛鳥・白鳳・天平の仏教芸術
伝統的芸術の新しい展開
平安初期の文化
Ⅳ 貴族社会の文化
貴族社会の特色
物語文芸の発達
絵巻物の発達
貴族文化の地方と海外への進出
都会と農村の生活文化
Ⅴ 封建社会成長期の文化
武士の勃興とその歴史的意義
武者の習の成立とその文芸的把握
新仏教の成立
理論的な著作の出現
貴族文化の伝統
荘園体制の解体と古代勢力の滅亡
文化の下剋上
宗教の世俗化による新しい文化の発達
室町時代の日常生活
Ⅵ 封建社会確立期の文化
武将と豪商の美術
西洋文化との最初の接触
封建秩序の固定と儒教道徳の思想界制覇
学問の興隆と教育の普及
町人芸術の発達
元禄時代町人文化の特色
Ⅶ 封建社会解体期の文化
封建秩序の傾斜と町人芸術の爛熟
科学的精神の誕生
革新的な社会思想の展開
文化の地域的および社会的な拡がり
日本文化史略年表・キーワード
· · · · · · (收起)
初版はしがき
はじめに――日本文化史の課題
Ⅰ 原始社会の文化
歴史の出発点
原始社会とはどういう時代か
縄文土器
生産力の停滞
呪術の支配
Ⅱ 古代社会初期の文化
金属文化の渡来
階級と国家の成立
君主制国家の形成
民族宗教としての祭り
『古事記』『日本書紀』の伝える物語
古代文化と性
日常生活
造形美術
Ⅲ 律令社会の文化
律令機構の成立
大陸精神文化の輸入
飛鳥・白鳳・天平の仏教芸術
伝統的芸術の新しい展開
平安初期の文化
Ⅳ 貴族社会の文化
貴族社会の特色
物語文芸の発達
絵巻物の発達
貴族文化の地方と海外への進出
都会と農村の生活文化
Ⅴ 封建社会成長期の文化
武士の勃興とその歴史的意義
武者の習の成立とその文芸的把握
新仏教の成立
理論的な著作の出現
貴族文化の伝統
荘園体制の解体と古代勢力の滅亡
文化の下剋上
宗教の世俗化による新しい文化の発達
室町時代の日常生活
Ⅵ 封建社会確立期の文化
武将と豪商の美術
西洋文化との最初の接触
封建秩序の固定と儒教道徳の思想界制覇
学問の興隆と教育の普及
町人芸術の発達
元禄時代町人文化の特色
Ⅶ 封建社会解体期の文化
封建秩序の傾斜と町人芸術の爛熟
科学的精神の誕生
革新的な社会思想の展開
文化の地域的および社会的な拡がり
日本文化史略年表・キーワー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农民被分散在农村狭隘的社会圈中,没有建立阶级性组织的条件。由于高强度的劳动和低水准的生活,在既缺乏知识又缺乏觉悟的农民中,无法诞生打破这一悲惨状况的革命性思想。虽然旨在反抗各种沉重压迫奋力揭竿而起的农民暴动,充其量每一次只是为一个当时的具体目标——如为了减免年贡等——而抗争,但是连续暴动的波涛,可以说在整体上为加速封建体制的解体起到了巨大作用。 其中,站在暴动最前沿而死于非命的牺牲者的名字,就像有名的佐仓宗五郎那样,被视为“义民”的榜样而传颂,到了幕府末期的动荡年代,被编入化缘谣(化缘的僧侣所表演的曲艺)演唱,或编成歌舞伎的剧目上演,发挥了激励大众的作用。 事态并不止于暴动之类的激烈运动,各地农民通过诸如监督村吏、罢免行为不端的村吏、促使村里的开支负担合理化等对日常生活中村政的运营和改革,逐渐提高了政治上的自觉意识。他们发现农民贫困的原因来自武家财政的混乱,进而,他们甚至对统治者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要求,这种发挥高度政治意识的实例绝不仅是一两个。 在这一农民觉醒的背景下,幕府末期的暴动中,开始出现了着眼社会体制根本性变革对“社会改良”抱有幻想的人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明治前十年的自由民权运动虽然短暂,但以农村为基础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探究其历史条件,可以一直回溯到幕末农民在政治上的成长,这或许已经很接近历史真实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社会革新思想的发展 -
使國民知識和思想方法趨於單一,不是積極獨立思考而是輕易接受所灌輸的東西,不是提高知識而是滿足於達到消費、娛樂的目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岩波新書(共9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外交ドキュメント 歴史認識》《新哲学入門》《昭和史のかたち》《世界経済図説》《中国絵画入門》
等
。
喜欢读"日本文化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日本文学史序説〈下〉 9.1
-
- 从德川到明治 8.6
-
- 国家神道与日本人 8.9
-
- 明清时期日本与琉球关系史 8.2
-
- 江户思想史讲义 8.1
-
- 漢文と東アジア 8.3
-
-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8.8
-
- 日本の思想 9.3
日本文化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日本文化史》:这本又瘦又小的“小黄书”
又瘦又小的一本“小黄书”,居然敢叫“日本文化史”?套用白居易的一句名诗“未成曲调先有情”,面对《日本文化史》,我是“未及展读先轻之”。无知,来自我不知道本书的作者家永三郎是一位什么样的历史学家。 家永三郎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历史学家,我们稍后再议,先说《日本文...
(展开)

《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的延续性,从来没有丧失过
岩波,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出版机构。 1913年,一个名叫岩波茂雄的日本人在东京著名的旧书街神保町开了一家旧书店。等书店赚到钱后,岩波茂雄开始自己做出版。岩波出版的第一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簌石的小说《心》。《心》畅销后,岩波书店再接再厉,出版了“夏目簌石全集”,又...
(展开)

读民族祭祀和宗教 一章
偶尔翻到民族祭祀和宗教一章,其实发现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宗教——神道教不过是大陆道教的舶来物和外来佛教的综合体,所谓“佛道”合流。 真正民族性的产物还是大化改新之前的传统巫术啊。 祀与戍(祭祀和军事)是古代的两件最大的事情,而日本的祭祀更多的有其本土性,春秋祭...
(展开)


仍在迷惘中尝试回答的问题——日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023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翻译的不是很好——中文译文中很多都是日语语序表达,这个减分不少。 作为一个文化学科门外汉,选这本书来读是为了对日本文化通史有大体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是满意的。写通史不容易,尤其是写日本这样一个作为历史悠久但不善于编史立传的国家的通史,...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豆沙包日本人发明?? | 来自s-vivain | 2024-05-13 19:00: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译林出版社 (2018)7.5分 56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2)7.7分 17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集 (toolass)
- 要有良心 (nameiskun)
- 窝家大宝开的日本史书单 (陈毓秀)
- 日语虐我千百遍 (ネムルバカ-)
- 【考研】北大外院 日语系 书目 (dod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本文化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哀家的头好痛哇 2023-12-23 21:11:02 江苏
受益匪浅
0 有用 jaekie 2013-05-22 11:45:24
继续重温。
0 有用 木羽 2018-11-19 22:33:01
日語課上讀了導論(捂臉
0 有用 绿色小仙子 2012-06-17 10:55:08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0 有用 风 2022-06-10 09:39:27
作为日本文化小史,还是日本人写的,较为全面和客观,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