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施与人者,天必与之,”格言集上的这句箴言,每个作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以下述的含义予以证实:“讲了很多故事的人,必有人讲故事给他听。”通常人们总以为,在诗人的头脑里,想像力运转奔驰,一刻不停,诗人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库存里不断地杜撰出形形色色的事件和故事。这种想法,其实是最错误不过的了。事实上,只要诗人观察和谛听的本领日益增长,接连不断地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复述,...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施与人者,天必与之,”格言集上的这句箴言,每个作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以下述的含义予以证实:“讲了很多故事的人,必有人讲故事给他听。”通常人们总以为,在诗人的头脑里,想像力运转奔驰,一刻不停,诗人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库存里不断地杜撰出形形色色的事件和故事。这种想法,其实是最错误不过的了。事实上,只要诗人观察和谛听的本领日益增长,接连不断地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复述,那他根本不必杜撰,只消把这些向他涌来的人和事予以再现就行了。经常试图解释别人命运的人,定会有许多人向他叙述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里发生的事情也是从头到尾几乎原封不动由别人以书中复述的形式说给我听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最近到维也纳去,这一次因为事务庞杂,弄得我疲惫不堪。晚上我到市郊的一家饭馆去吃饭,满心以为,这家饭馆早已不是时髦酒家,问津者想必寥寥无几。可是我刚踏进门去,就懊恼地意识到我估计错误。在近门的第一张桌子旁边就有个熟人站起身来,用各种手势表现出他真诚的快乐。当然,我并没有报以同样的热忱。他邀请我在他身边坐下。如果说这位热心的先生是个令人不快或者招人讨厌的人物,那是不符合事实的。他只不过是死乞白赖硬要结交朋友的那种人。他们像孩子集邮那样孜孜不倦地积攒朋友,因而对他们收集的朋友当中的每一种样品都怀有特殊的骄傲。这个心地善良的怪人是个知识渊博、办事干练的档案管理员,这个职务反倒成了他操的副业。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则仅仅限于这样一种微小的满足:碰到报纸上偶尔出现的每一个人名,他都能怀着虚荣心,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补上一句:“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或者“啊,昨天我还跟他见过面呢”,或者“我的朋友A君对我说,而我的朋友B君认为”,就这样一口气顺着字母表把他的朋友挨个介绍。在他朋友们发表的新戏初次公演的时候,他总是忠实可靠地鼓掌喝彩,第二天早上准给每一个女演员打电话表示祝贺。他绝不忘记每一个朋友的生日,报上发表的使人不悦的评论他总瞒着不让朋友知道,而赞扬的评论他便出于好心关注一一寄给朋友。所以,他不是一个令人不快的人物,他是真心诚意地对人热心。要是你偶尔求他帮个小忙,或者让他那把朋友熟人当作纪念物收藏起来的珍藏馆增添一件新的珍品,他就会感到无比幸福。
本书是茨威格于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心灵的焦灼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语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是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的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的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地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地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的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直到力竭也不歇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第一次开始预感到,真正的关心是不可能像电路开关一样随意插上拔下的;凡是关心别人命运的人,一定要失掉一些自己的自由。 …… 根据感情交叉反应的秘密法则,一个发火的人不自觉地 总要把他的火气发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总像一个弹子球自己受到撞击之后总要传到别的弹子上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心灵的焦灼"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押沙龙,押沙龙! 9.6
-
- 斯·茨威格小说选 9.5
-
- 寓言 8.3
-
- 茨威格小说全集 9.3
-
- 傅雷全集 9.6
-
- 阿凯,我的童年时光 8.2
-
- 恺撒的女人(下) 8.9
-
- 村子 9.3
-
- 普希金全集(全十卷) 8.8
-
- 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选 9.2
心灵的焦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2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8.9分 1416人读过
-
NYRB Classics (2006)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0分 484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9.1分 110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坐拥书城4 (严杰夫)
- 德语文学一 (woodeallen)
- 2014 (RI)
- 德国奥地利文学II (一九八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心灵的焦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在时间旅行 2020-07-26 23:07:27
内心如此之丰富,思想这么的纠结,对于同情的看法,让人更了解同情这个人都有但都不了解的心理活动。
0 有用 碳基生物 2024-12-23 12:53:58 上海
看完了,不是特别喜欢的类型,但确实很会写,笔力也挺强的。
0 有用 阿柘 2023-04-02 23:28:42 山东
精神分析色彩如此浓厚的优秀作品能让读者透过异己视角深刻体会心灵动荡。一路读下来提心吊胆,紧张烦闷。我想茨威格对同情的二分,其实就是依据有无担责的意愿和底气充足的行动。同情无外乎是一种情感,既然是情感,就要考虑关系对等和相处平衡。然而,人通常没有置身事外一般冷静分析当下感受的习惯,或缺少依靠理性行动的意志力。于是起初“施者总不甘,受者总不安”,最后“局中人”被道不明的力量推着走并归咎命运。对于普通人... 精神分析色彩如此浓厚的优秀作品能让读者透过异己视角深刻体会心灵动荡。一路读下来提心吊胆,紧张烦闷。我想茨威格对同情的二分,其实就是依据有无担责的意愿和底气充足的行动。同情无外乎是一种情感,既然是情感,就要考虑关系对等和相处平衡。然而,人通常没有置身事外一般冷静分析当下感受的习惯,或缺少依靠理性行动的意志力。于是起初“施者总不甘,受者总不安”,最后“局中人”被道不明的力量推着走并归咎命运。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避免人际带来的内心折磨,就要牢记一份情感意味一份责任。不能漠视,不能超负荷,且得为自己守住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展开)
1 有用 王璞一零一 2017-07-17 08:09:32
高考后看的。对我有相当大影响。
0 有用 囱囱 2023-10-01 12:59:26 上海
节奏太好了。之前的日子里,描述主要对焦在个人心理活动和与之相应表达出的神情动作。霍夫米勒的日常:列队、列队、去看望艾迪特让她开心(仅出于同情)、去咖啡店消磨该死的时间。再紧张焦灼的当下,日子都是绵长友善的,允许眼神中百转千回的情感传递,同意把指尖停留在皮肤上温存的触感、将这种浮光掠影的占有注射进记忆。到了最后几页才突然加进时代因素—一战爆发—对个体的影响,上校贵族也好、主角配角也好,茨维格都只用逗... 节奏太好了。之前的日子里,描述主要对焦在个人心理活动和与之相应表达出的神情动作。霍夫米勒的日常:列队、列队、去看望艾迪特让她开心(仅出于同情)、去咖啡店消磨该死的时间。再紧张焦灼的当下,日子都是绵长友善的,允许眼神中百转千回的情感传递,同意把指尖停留在皮肤上温存的触感、将这种浮光掠影的占有注射进记忆。到了最后几页才突然加进时代因素—一战爆发—对个体的影响,上校贵族也好、主角配角也好,茨维格都只用逗号与逗号间的半句话交代他们的终局。有的不知道死亡方式,有的不知道死亡原因,平等的是都会在咽下悔恨和苦痛后天命凋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