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的书评 (87)

深山夜读 2006-11-08 00:36:20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唇齿留香的诗论

(一) 据说萨特拒领诺贝尔文学奖,除了拒绝任何来自官方的荣誉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萨特自己觉得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哲学上,没想到最后却因为自己并不看重的文学而为全世界所知,觉得受了伤害。 这理由是不是有点牵强暂且不说,好在,无论是...  (展开)
高工 2013-11-30 02:08:0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笔记

读完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给了我两点点深刻感受。 1.唐初诗歌发展和几位诗人生平品评的论文杂议论集子,短小精悍,九章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不同于各种文学史的臃肿和乏味。 2.语言通晓平易又富有趣味、不失文采,简直是散文式的文学杂论,原来古代文学还可以这样写...  (展开)
琰琰 2011-11-14 12:59:51 中华书局2003版

《唐诗杂论》随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很精瘦的书,小小薄薄的本子,不到150字,却分了九个篇章,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而又有内在关联性。严格来说它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而是一篇篇关于唐诗发展与对诗人名家生平品评的论文杂议。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觉,它不同于过去我读其它文学研究专...  (展开)
wey 2013-03-02 21:01:1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闻一多式的美

闻一多一百多页的《唐诗杂论》,一口气将它读完,感觉还不满足,文章中许多精辟优美的句子总有种想把它们背下来的冲动。整本书仅仅收录了九篇文章,然而在这有限的篇幅背后,不知道蕴含作者多少的艰辛,文章中所显露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功力和见...  (展开)
一只碗 2012-04-22 14:38:30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的诗情

纵使说着“我不是什么诗人”,闻一多依然是一名彻头彻尾的诗人。如果不是,又怎样写得出“更敻绝的宇宙意识”般的句子;如果不是,又怎能将一本学术杂论写得如散文诗般——尽管在《类书与诗》一文中,诗人极度鄙薄学术的过度文学化。然而诗人只是给予了读者暴烈与温柔的一...  (展开)
间歇文艺病患者 2011-12-14 17:03:24 万卷出版公司2008版

重晤唐诗的通天之塔

“浮生梦欺书不欺,情愿生涯一蠹鱼。” 这些天又躲进洋洋书海里做我的蠹鱼了。每每遭遇“现实缺氧”,唯有文字和书香是我的小小港湾,任我游弋,任我自欺。 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真是精彩。诗人论诗,处处洋溢诗情,全不见学究的陈腐,每个句子都精巧到足以令人反复玩味。...  (展开)
李倦容 2019-01-04 09:20:1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文 / 李倦容 在本书《孟浩然》一篇中,闻一多所引张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原是形容孟浩然,如今看来,用在闻一多身上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解闻一多的人,大概都能认同他的风度仪容,磊落大方,其文采学识亦然;而联想到他的慷慨生平,「凛然如生」四字,...  (展开)
山鸡羞渌水 2011-01-30 14:42:16 中华书局2009版

五十年间似反掌

给三星,是因为我觉得不适合我和其他很多初学者。 理由如下: (1) 读之前,我先看了傅璇琮的导读,其中说:闻先生在本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观点,都被后来学者们质疑。又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考虑到时代,不应太苛刻。 读后,确实感到有偏颇的嫌疑。因此我觉得根基不够的来读...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08-07 09:06:04 中华书局2015版

【转】唐骥:闻一多《唐诗杂论》在文学研究史上的贡献

【作者简介】唐骥,1939年生,侨眷,北京人,教授,宁夏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宁夏工作。1978年考上宁夏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1981年毕业留宁夏大学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多年从事唐宋文学和宁夏古代文学的...  (展开)
未熹 2019-05-10 00:04:1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风神散朗孟浩然

一、 诗人评诗人,慷慨又幽怜。 闻一多先生真是以诗人之心操学者之功,毫无酸腐学究拿腔作调的派头和咬文嚼字的腔调,反而热忱而烂漫,豪情挥洒,让本书的文学价值丝毫不逊于其学术价值。尤其是对贾岛与子美,闻先生大约心有戚戚,更有一番叹惋的偏爱。个人最爱贾岛、王杨卢骆...  (展开)
相忘于江湖 2018-12-16 13:59:5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江湖如飘叶,多病哭诗人!

江湖如飘叶,多病哭诗人! 一本《唐诗杂论》,几段诗界春秋。 此一说部,讲的是乱世之中,战乱频仍,茅屋记事,纷缕诗史,从初唐四兴,之老杜凋零,通篇警句颇多,作者风采,亦历历其中。 读本书起因一,汪曾祺曾在文章中提到闻一多先生论唐诗,巨赏。因早有拜读之意。起因二,...  (展开)
HANA 2012-09-22 15:01:5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有关《唐诗杂论》

“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这三重人格集合在他的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  (展开)
吃大象的河马 2023-08-13 03:57:54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版

《类书与诗》和《宫体诗的自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两节,充满着学者的激情澎湃,自然有一些偏颇的地方,不过无伤大雅。 看得出来,先生对初唐的诗歌恨之入骨,若说梁陈宫体,尚且还有“新变”的夸赞,那唐朝前五十年,在上官仪伏诛之前的那段日子,宫廷的诗人诗歌充满着学术的精严与典丽,虞世南、李百药乃至于唐太宗自己,都...  (展开)
小川 2020-04-14 19:59:3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中的“戏剧和小说”式的笔法举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朱自清先生在为《唐诗杂论》谱的序中这样写道: 他说:“是那充满故事兴味的佛典之翻译与宣讲,唤醒了本土的故事兴趣的萌芽,使它与那较进步的外来形式相结合,而产生了我们的小说与戏剧。”而“第一度外来影响刚刚扎根,现在又来了第二度的。第一度佛教带来的印度影响是小说戏...  (展开)
shizhao 2011-03-24 16:57:47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

关于杜甫的八卦

总结一下书中杜甫年谱里的一些小八卦: 36岁时,皇帝突发奇想,要征召天下的人才,任才施用。李林甫是宰相,怕那些读书人选上來向皇帝透漏了自己的贪腐事情就糟了,于是建议按照常例考试选拔。考完以后,一个都不录用,然后跟皇帝说,皇上英明神武,天下人才一个都没漏,全都...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7-17 21:54:59 北京出版社2015版

【转】傅璇琮:闻一多与唐诗研究

【作者简介】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  (展开)
小埋. 2021-06-02 15:34:2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以诗论唐 ——读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有感

闻一多先生所作的《唐诗杂论》虽然在内容上看来只是短短六篇散文评论,但其中涉及的诗人以及诗歌例证等极为广泛。并且各篇文章都不是孤立的,闻一多先生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介绍一个个诗人,来揭示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剖析唐诗是如何从初唐的低潮一下跃上盛唐的高...  (展开)
亘亘 2019-05-09 08:48:2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冥冥之中的契合 ——读《唐诗杂论》之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竹子在他书房窗户的下面,他很喜欢很关心这个竹子,看书比较累了,开开门就出去,阳台上转一转,到竹林那浇点水,花钱就交给我母亲,他一概不管,反正是无忧无愁。” ——《西南联大》纪录片 闻一多次子 闻立雕 访谈 我对作者闻一多先生的了解来源于中学课...  (展开)
miya 2018-06-07 09:34:48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版

《唐诗杂论》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并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的语言,所以读起来并不枯燥,甚至觉得非常有趣,饱含温度。但是,作者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有自己鲜明的观点。 一、类书与诗。 从作者的语言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唐初的诗评价甚低。“究竟他们所热闹的,与其说是诗,毋宁说是...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7条)

订阅唐诗杂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