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麥田
译者: 林雅琪 / 鄭惠雯
出版年: 20100610
页数: 304
定价: NT360
装帧: 膠裝.單色.
ISBN: 9789861736556
内容简介 · · · · · ·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是當代美國哲學家兼藝評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強烈主張終結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其於1984年發表的論文〈藝術終結〉(The End of Art),宣稱藝術歷史告終,或更確切的說,指的是大論述或藝術進化觀的終結。
此爭議性命題一出,自然引發諸多熱烈討論。本書主要架構源自作者於1995年春天,受邀至華盛頓梅倫講座的講稿,除了對先前「藝術終結」的概念作進一步延伸和說明外,作者更以此帶出當代藝術發展的種種現況,剖釋藝術歷史結束和創作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藝術終結」的概念不可謂不是了解全書的一把鑰匙。
丹托的終結乃是對大論述的批判,企圖回歸藝術本質,從哲學角度審視藝術,或許正如丹托所言,整個當代藝壇的發展或許正是藝術哲學化的結果:傳統論述築起的高牆倒下,現代主義奉為圭臬的純粹性消失,藝術活動不再定繪畫於...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是當代美國哲學家兼藝評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強烈主張終結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其於1984年發表的論文〈藝術終結〉(The End of Art),宣稱藝術歷史告終,或更確切的說,指的是大論述或藝術進化觀的終結。
此爭議性命題一出,自然引發諸多熱烈討論。本書主要架構源自作者於1995年春天,受邀至華盛頓梅倫講座的講稿,除了對先前「藝術終結」的概念作進一步延伸和說明外,作者更以此帶出當代藝術發展的種種現況,剖釋藝術歷史結束和創作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藝術終結」的概念不可謂不是了解全書的一把鑰匙。
丹托的終結乃是對大論述的批判,企圖回歸藝術本質,從哲學角度審視藝術,或許正如丹托所言,整個當代藝壇的發展或許正是藝術哲學化的結果:傳統論述築起的高牆倒下,現代主義奉為圭臬的純粹性消失,藝術活動不再定繪畫於一尊,連帶地美術館的定位都要重新調整,當代藝術世界所展現出來的是前所未見的多元化,不但是題材多元,使用的媒材也多樣,而且更要和社會脈動或大眾文化結合,反映人類存在的真實面貌。
綜觀全書,讀者不難發現丹托念茲在茲的問題即為「何謂藝術?」,尤其在藝術多元的今日,視覺或感官刺激已經不是判斷藝術的唯一條件,勢必更加依賴「思考」,方可決定何謂藝術何謂非藝術?「兩件外觀完全相同的事物,如何判斷一為藝術品另一為非藝術品」,丹托對藝術展開全面的哲學探索,便是受安迪.沃荷的「布瑞洛盒」(The Brillo Box)所啟發,與此觀點相關的子題是單色畫的實質內涵,丹托亦有相當精闢之探討。
歷史論述既已遭處決,藝術世界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各國或各地藝術家紛紛起而創作「自己的」藝術,當代藝術家所處的年代究竟是金色年代還是灰色年代?這樣的發展動向是悲劇亦或是喜劇?實在無法一言以蔽之,現在藝術家可以任意佔用現存的各種風格,但僅止於討論的層面,一切創作都要落實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方才算數。
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读书有感。不完全命题。

丹托的“艺术界”理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十世纪初,伴随着艺术边界的消解,当代艺术对现代美学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阿瑟·丹托面向当代艺术实践,提出了“艺术界”理论,将对艺术本论的讨论从艺术作品本身拓展到了作品之外,对当代美学做出了杰出贡献。1964年,安迪沃霍尔展出了《布里洛盒子》,他将印有布里...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椰子·怪力乱神 (梦想在前方)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2016-09-15 15:41:35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其原先的创作精神和初衷。 当代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上: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美术馆找到一席之地;不再有任何先验标准可以判定进入博物馆的艺术应该呈现什么样貌;博物馆的展览与收藏也不再需要迎合特定的叙述。 「现代」哲学始于笛卡尔(1596-1650),特点就在于笛卡尔将哲学思索的焦点转向内在,他有名的命题「我思」就是这个含义,他认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不是事物的实际是怎样,而是具有特定心智构造的人,是如何在不由自主情况下思考它们是怎样。 笛卡尔的成就,在于他是我们开始意识到思想结构,并且让我们同时了解到我们是什么以及世界是如何,既然世界也是由思想所界定,世界和我们可说是彼此相反映。古人只顾直截了当地描绘这个世界,完全不关心被现代哲学置于核心地位的主观特性。 现代主义Modernism就是艺术史的一个分水岭,现代主义之前,画家的任务是把世界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再现出来,尽可能写真地画出人,风景或历史事件。到了现代主义时期,模拟再现的条件本身变成了艺术注重的焦点,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自身的对象。(Art for art's sake)
回应 2016-09-15 15:41:35
-
椰子·怪力乱神 (梦想在前方)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2016-09-15 15:41:35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其原先的创作精神和初衷。 当代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上: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美术馆找到一席之地;不再有任何先验标准可以判定进入博物馆的艺术应该呈现什么样貌;博物馆的展览与收藏也不再需要迎合特定的叙述。 「现代」哲学始于笛卡尔(1596-1650),特点就在于笛卡尔将哲学思索的焦点转向内在,他有名的命题「我思」就是这个含义,他认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不是事物的实际是怎样,而是具有特定心智构造的人,是如何在不由自主情况下思考它们是怎样。 笛卡尔的成就,在于他是我们开始意识到思想结构,并且让我们同时了解到我们是什么以及世界是如何,既然世界也是由思想所界定,世界和我们可说是彼此相反映。古人只顾直截了当地描绘这个世界,完全不关心被现代哲学置于核心地位的主观特性。 现代主义Modernism就是艺术史的一个分水岭,现代主义之前,画家的任务是把世界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再现出来,尽可能写真地画出人,风景或历史事件。到了现代主义时期,模拟再现的条件本身变成了艺术注重的焦点,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自身的对象。(Art for art's sake)
回应 2016-09-15 15:41:35
-
椰子·怪力乱神 (梦想在前方)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2016-09-15 15:41:35
所谓的「艺术时代的终结」是指一套实践结构已经被另一套所取代,尽管新结构的样貌在当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现在也还无法看清。所谓的终结,是指叙述本身,而不是叙述的恩对象。 当代艺术察觉到一种艺术史的存在,但不会再带着它往前走。当代性的特色之一是:他应该是无声无息当中开始的,没有口号,没有标志,没有任何人强烈察觉到它已经发生,这点和现代主义截然不同。当代艺术家可以任意将过去的艺术派上用场,同时却不采用其原先的创作精神和初衷。 当代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上: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美术馆找到一席之地;不再有任何先验标准可以判定进入博物馆的艺术应该呈现什么样貌;博物馆的展览与收藏也不再需要迎合特定的叙述。 「现代」哲学始于笛卡尔(1596-1650),特点就在于笛卡尔将哲学思索的焦点转向内在,他有名的命题「我思」就是这个含义,他认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不是事物的实际是怎样,而是具有特定心智构造的人,是如何在不由自主情况下思考它们是怎样。 笛卡尔的成就,在于他是我们开始意识到思想结构,并且让我们同时了解到我们是什么以及世界是如何,既然世界也是由思想所界定,世界和我们可说是彼此相反映。古人只顾直截了当地描绘这个世界,完全不关心被现代哲学置于核心地位的主观特性。 现代主义Modernism就是艺术史的一个分水岭,现代主义之前,画家的任务是把世界呈现在我们眼里的样子再现出来,尽可能写真地画出人,风景或历史事件。到了现代主义时期,模拟再现的条件本身变成了艺术注重的焦点,也就是说,艺术变成了自身的对象。(Art for art's sake)
回应 2016-09-15 15:41:3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8.0分 341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9.0分 20人读过
-
城邦(麥田) (20040812)7.4分 21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城邦麥田 (purplecaturra)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阶梯阅读书目第一期 (白宇极)
- 当代艺术 (小熊再现)
- 阅读这事,要用一辈子来做 (风寒如雪)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经注销】 2018-08-26 23:16:00
读过,好懂,庸俗地给五星
0 有用 ≠ 2018-05-18 17:45:11
一种观点 废话略多
1 有用 Wei 2020-07-22 20:58:03
自我意識的開始才是人生的開始。當代藝術,討論廢墟與美的審美主流,藝術的本質與現象。
1 有用 夏萝 2019-01-03 08:30:29
丹托炒冷飯環節,書名看起來聳動事實上整本書的論點就一個,告訴你以往那套不適用啦,藉著黑格爾的名義把觀念凌駕到藝術之上,但又不去探討藩籬解除後的哲學藝術到底意味著什麼,說是多元主義其實是相對主義,又暗含了美國那套中心主義和自己對新媒材的偏愛。(這就是為什麼丹托沒能成為藝術家和哲學家最終成了藝評家(?
0 有用 Mockingbird 2021-05-25 00:25:07
几乎每学期都至少有一本围绕其展开写作的精读书籍,这次是阿瑟·丹托。从1964年“艺术世界”理论问世到1997年本书出版,丹托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开辟出一条盘绕的“艺术认定”之路。这条路穿过了至少三个理论界域:从分析美学的“氛围论”到艺术社会学的“体制论”,最后抵达本书中后现代主义的“后历史论”,艺术世界由此不断获得新的化身。追溯其理论渊源,既有黑格尔的历史观、尼采的创造论,亦有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奎... 几乎每学期都至少有一本围绕其展开写作的精读书籍,这次是阿瑟·丹托。从1964年“艺术世界”理论问世到1997年本书出版,丹托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开辟出一条盘绕的“艺术认定”之路。这条路穿过了至少三个理论界域:从分析美学的“氛围论”到艺术社会学的“体制论”,最后抵达本书中后现代主义的“后历史论”,艺术世界由此不断获得新的化身。追溯其理论渊源,既有黑格尔的历史观、尼采的创造论,亦有维特根斯坦的语用学、奎因的本体论承诺——丹托综合了分析与综合两条理论路线,他的靶子是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观(亦即媒介本体论)。再就本书来说,丹托诙谐戏谑的文风与那边的译者风格很是相得益彰;或许本书最需要区分的点之一,即是明确丹托自称的“本质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避免过度后现代的概念策略,但历史诚然已终结 (展开)
0 有用 不要枸杞 2022-05-10 09:43:16
所以在艺术终结以后,艺术的“本质”何为?
0 有用 見山山 2021-12-10 18:33:32
一个观点被翻来覆去地论证,看得有些疲,但还算好懂,有启发。
0 有用 Aeon 2021-12-10 18:01:29
danto的讲座文集,不乏洞见。内容值4星,多一星给译者的优秀翻译。
0 有用 K1DD 2021-11-12 02:11:46
作品不需要包容,它需要争论,攻击,它应该被置于永恒的拷问中惶惶不安。现代主义结束前,每一天人们都因为一件新作品扔掉了过去的某样传统感到惊讶,而当代一把脱光衣服后,一种麻木的坦然和毫无敬意的推崇浮现在观众脸上。本书与其说是在界定和阐述当代艺术,不如说是在贬斥和驱逐对作品做出批评的权力,是要求艺术史在当代这里戛然而止。作者解释了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当艺术得以自由到允许万物以任何方式做为媒材呈现,一种类似... 作品不需要包容,它需要争论,攻击,它应该被置于永恒的拷问中惶惶不安。现代主义结束前,每一天人们都因为一件新作品扔掉了过去的某样传统感到惊讶,而当代一把脱光衣服后,一种麻木的坦然和毫无敬意的推崇浮现在观众脸上。本书与其说是在界定和阐述当代艺术,不如说是在贬斥和驱逐对作品做出批评的权力,是要求艺术史在当代这里戛然而止。作者解释了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当艺术得以自由到允许万物以任何方式做为媒材呈现,一种类似物理学渴求的万物理论的真正艺术哲学方能诞生——因此作者才用“哲学需要感谢艺术”作为前言的结语…“艺术家终于可以卸下肩头重担,交棒给哲学家”——于是这些连削铅笔也不会的、手腕笨重两脚书橱就可以在艺术界大放异彩了吗?作者是在对艺术家说,把你的脑子卸下来吧,做一条被我牵着走的狗,我会向朋友们介绍你的名字。 (展开)
0 有用 正能量小天使 2021-09-21 15:09:58
当從再現藝術的幻覺至現代主義的自我探求,自我探求的开始才是人生的开始(现代是宏大叙事崩塌的现代),没办法去生产一种许多人都喜欢的艺术品,人们可能更偏爱艺术家用灵感而非根据他们的需求的创作。 评判艺术由统一标准(限制,需学习和培训的品味)变为个人感受(宗教fall—>人文主义rise),现代是宏大叙事崩塌的现代,一切的”取消”是永恒的开端(我们不应对自己作任何限制,因为限制本身就是存在着的)。 ... 当從再現藝術的幻覺至現代主義的自我探求,自我探求的开始才是人生的开始(现代是宏大叙事崩塌的现代),没办法去生产一种许多人都喜欢的艺术品,人们可能更偏爱艺术家用灵感而非根据他们的需求的创作。 评判艺术由统一标准(限制,需学习和培训的品味)变为个人感受(宗教fall—>人文主义rise),现代是宏大叙事崩塌的现代,一切的”取消”是永恒的开端(我们不应对自己作任何限制,因为限制本身就是存在着的)。 艺术史的终结,标志着一种绝对的自由,丹托不悲观我悲观,无疆界的标准现在变成青年艺术家的无限虚无,视觉上就是全平台亚逼化。多样的艺术种类还是很难把“质”的精神推下悬崖。绘画雕塑音乐随时代嬗变,精益求精之人都难以启齿。 多元泛濫而邊界模糊,也就在和標準質問。艺术史是必须的,保持最大程度的独立也是必须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