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甜与权力》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这件平常事物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西敏司把糖的命运讲述得格外深刻而不乏趣味。书中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人类学家如何从纷繁的历史材料中发潜阐幽?如何在平凡处着眼进而揭示出背后的不平凡?
甜与权力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西敏司(Sidney W. Mintz),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学教授,曾获颁多项人类学教育和研究奖项,开启了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的治学先河,被誉为“饮食人类学之父”,代表作《甜与权利》《饮食人类学》。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食物可能只是(或者说它似乎是)一场更庞大、更根本之转变的一个表征。饮食被整个重塑,这是因为社会生产的面貌被彻底改换,以及时间、工作和闲暇的性质也与之一道发生了改变。假如所发生的这一切既为我们提供了间题,也向我们自身发出了疑问一-诚然它们在别人眼中,就如同在我眼中那样,似乎已然脱离了人类的控制,即便它们是完全基于人类意图安排之下而产生出来的结果;那么我们便需要去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立志去改变世界,而不仅仅是去观察它。然而为了能以真正有社会效果的方式去改变它,我们需要去理解它究竞是如何运转的。 我们人类学家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面临一种矛盾的处境,我们拒绝世界已然改变或是正在改变的同时,也否认了我们身上那种能为广泛地理解这些变化而贡献力量的能力ー一甚至是责任。假如我们的浪漫主义已经背版了我们,那么我们在确认和宣称自身力量方面也已经滞后了。那些力量仍旧存在于田野工作之中(我得承认本书中很少有田野工作的内容),存在于对作为同一物种的人类其历史本质的理解之中。人类学的旨趣,即关注人事物以及行动是如何通过富于意义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既能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在初民社会中得以延续。研究在现代日常生活里,像食物这样的普通事物变化中的特征,将它的生产和消费、使用与功能以综合的角度加以审视,并关注它所蕴含之意义多样化的创生与衍生;这兴许能够作为激励一门学科的手段,这门学科当前正濒临着丧失自身目标的危险境地。① 从糖这样一件细微的事物延伸到一个更为广阔世界,可能就像骨头歌 bone song)里所唱的那样一一電骨连着腿骨之类。不过我们已经见识了蔗糖,这个“资本主义的宠儿”一一借用费尔南多·奥尔蒂斯的妙语 是如何缩影了一种社会向另一种社会的转型。英国的工人第一次喝下一杯带甜味的热茶,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它预示着整个社会的转型预示着经济和社会基础的重塑。我们必须为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饮食人生 -
用古老的木制机器和钢锅炉来煮沸大量的糖卖给邻里社区,这样的家庭与被雇佣来在现代种植园里生产成千上万顿甘蔗(最终是糖)以出口到其他地方的人群和机器显然有着天壤之别。而这种对比正是加勒比人历史的不可分割的特征。 种在地里的甘蔗和倒在我杯中的白糖,两者同时出现在视野里自然会产生一种神奇感。但在我看来,这种神奇感也应该在另一种场景里发生:以免是熔化的金属或者更恰切地说是原初的铁矿石,另一面是一副完美无缺的精制的手铐或脚镣。神奇不单是一种表面上看来的技术转换,它也体现在彼此互不认识的人们却发生时空关联(这不只是因为政治和经济,也是因为由产品而维持的一种特定的联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甜与权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甜与权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饮食人类学 7.2
-
- 人类学的四大传统 8.1
-
-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法 8.3
-
- 洁净与危险 8.3
-
- 中国:糖与社会 8.3
-
- 努尔人 8.9
-
- 论著与生活 8.6
-
-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 8.8
-
-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8.4
-
- 浮生 7.6
甜与权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甜蜜與權力:糖在現代史上的地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書作者透過研究1650至1900年間英國對糖(特別是蔗糖)的消費史,試圖解釋透過糖所展現出的廣闊世界,它改變了民族、社會與物質之間的關係。 歐洲人對糖的消費由來已久,對糖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然而為什麼是糖?如果說歐洲人對糖的消費只是為了滿足嗜吃甜食的慾望,那麼有許多... (展开)
马克思主义的两条路线
很多友邻已经讲这本书的内容做了很好的概括,我也就不再赘述,这篇文章只是写一下由这本书与另外一本书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引发的Michael Taussig 与这两本书的作者Mintz and Wolf的一场争论。 这三位作者都是现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展开)
> 更多书评 6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enguin (1986)8.5分 144人读过
-
大牌出版 (2020)9.4分 40人读过
-
Viking (1985)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类学著作 (王荣欣)
- 复旦【政治学研究与方法】网站推荐书目 (小舟)
- 人类学读书目录 (他山之石)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博物学书刊集成 (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甜与权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食菠萝 2014-05-30 11:14:05
这个纵轴线串得太好了,我以为只讲种植园经济和资本主义贸易,至多再加蔗糖使用的阶级顺延,却还有英国社会工业化与劳工阶层的生活转变——是奴隶和无产者共同推动了帝国的经济体系,但它能被得到,以及使它可得的环境在普罗大众的掌控之外;到第五章现代食品工业,又延展了一下消费选择与自由的悖论,饮食的社会意义,言有尽而意无穷。
11 有用 遄周弥格 2016-10-18 07:01:00
白左如何假人类学之名行不学无术之实:对于政治经济学及经济史之一知半解,撷取他人一鳞半爪混入错综浑噩之叙述;六十年代农民战争史研究与七十年代儒法斗争批判理应享受更加正式待遇。
3 有用 纪小楼 2015-01-04 11:54:46
构思书评的时候会反思,如果让我写一本关于糖的民族志,我会从哪些角度来写,但无论如何确实想不到将一粒糖放置在广大的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背景下。这本书突破了传统民族志细微具体的写作视角,横跨几百年历史,勾连统治阶层和劳动阶层、国家和个人、宗主国和殖民地、西半球和东半球、男性和妇女小孩、糖与茶、咖啡、巧克力、淡啤酒等,简直就是大手笔,大开大阖,仿佛一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都在他手下展开。
4 有用 古赫 2019-07-25 17:39:27
又名:奶茶与北上广深都市社畜焦虑
3 有用 lingkong 2016-05-16 11:07:36
糖怎么从奢侈品逐渐衍化成生活必需品,深入分析了各阶段糖在社会需求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