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禅的行囊的创作者
· · · · · ·
-
比尔·波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他将大量的中国古代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曾经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文的作品。他的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在美国一经出版,即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2007年《空谷幽兰》中文新版推出后,受到国内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不立文字
第二章 不见如来
第三章 无山
第四章 无家
第五章 无始
第六章 无相
第七章 无心
第八章 不作,不食
第九章 无镜亦无尘
第十章 不得闲
第十一章 不见桃源
第十二章 不辨东西
第十三章 不分南北
第十四章 不死
第十五章 无终
第十六章 不归路
· · · · · · (收起)
第二章 不见如来
第三章 无山
第四章 无家
第五章 无始
第六章 无相
第七章 无心
第八章 不作,不食
第九章 无镜亦无尘
第十章 不得闲
第十一章 不见桃源
第十二章 不辨东西
第十三章 不分南北
第十四章 不死
第十五章 无终
第十六章 不归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痛恨仪式。小时,我痛恨教堂;后来,我痛恨军校;再后来我痛恨军队。1967年3月,在撤军回国前的最后一天,军长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对我说,我是他见过的最差劲的兵。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我不喜欢仪式。在我看来,所有的仪式都跟巫术差不了多少,虽然也许并不都是又唱又跳。而现在,我坐在万尊佛和数干名也许即将成佛的人中间,向十方神灵祷告,乞求法会得到佑护。我后来听说,佛堂里挤进了三千人,门外还站了一千多。我猜想所有的仪式目的都在于此:聚集更多的参与者,让众人形成一种集体归属感。而我一旦意识到自己成了集体的一部分,就立刻生起夺路而逃的念头——这一定是我前世的业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不立文字 -
有人问弘忍,为什么学佛不在城邑聚落,要在山居,他回答说: 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一一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比尔·波特作品(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空谷幽兰》《彩云之南》《禅的行囊》《寻人不遇》《江南之旅》
等
。
喜欢读"禅的行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禅的行囊"的人也喜欢 · · · · · ·
禅的行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3 条 )
论坛 · · · · · ·
比尔老师今年80岁了,不知道是否会时常怀念美味的... | 来自燕子 | 2023-11-18 12:34:32 | |
比尔眼中的中国,中国人眼中的比尔 | 来自魏什么爱读书 | 7 回应 | 2017-05-17 18:50:52 |
天下黃梅禪 | 来自7 I A N A | 8 回应 | 2013-04-24 18:04:25 |
捉虫 | 来自小幺 | 1 回应 | 2012-09-11 19:44:29 |
250頁上 老爺子彈的是古箏吧.... | 来自胡图图 | 2012-06-07 21:30:5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8.7分 427人读过
-
Counterpoint (2010)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8.4分 218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8.8分 18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湄私人书橱 (一湄)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上) (default:)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自如书系【灵修体悟】 (一合)
- 未带地图的旅人(阅读篇) (大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禅的行囊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十二 2011-11-17 12:05:06
空谷幽兰更能引发深思和禅定
1 有用 cao 2011-06-26 12:55:37
时代变了 不如《空谷幽兰》好看
3 有用 莫非 2011-09-24 23:04:18
终于看完,看到最后哭了。不是悲伤的哭泣。有很多人对于当今佛教有偏见,认为它是虚伪消极迷信的。这实际上取决于你自身的态度--你究竟是否愿意放下自身偏见汲取其中智慧。我认为它更像哲学,教会你看清世界与自我。
7 有用 北 2012-01-25 17:04:08
读完了……从去年10月开始,每天晚上读几页,将近读了四个月。我是一个读书很不勤快的人,但是这本书让我享受这种缓慢的阅读的体验,神奇的是,同时它也有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魔力,就这么每天晚上读几页,给了我长达几个月以来的夜晚时分的宁静。朴素,非常朴素,真的是太朴素了,甚至可以用流水账来总结它的格式。刚刚读到最后一章《不归路》,居然是对过去的略带伤感的回忆,鼻子一酸,真有些怅然的感觉……我书读得少,不... 读完了……从去年10月开始,每天晚上读几页,将近读了四个月。我是一个读书很不勤快的人,但是这本书让我享受这种缓慢的阅读的体验,神奇的是,同时它也有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的魔力,就这么每天晚上读几页,给了我长达几个月以来的夜晚时分的宁静。朴素,非常朴素,真的是太朴素了,甚至可以用流水账来总结它的格式。刚刚读到最后一章《不归路》,居然是对过去的略带伤感的回忆,鼻子一酸,真有些怅然的感觉……我书读得少,不过这是我这几年最喜欢的一本了,需得不停地读下去。 (展开)
1 有用 蝉 2013-12-09 13:04:12
: I712.65/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