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Transaction Publishers
译者: C·P·Loomis
出版年: 1988-1-1
页数: 298
定价: USD 3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87387500
作者简介 · · · · · ·
斐迪南· 滕尼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早期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于 1855 年 7 日 26 日出生于当时属于丹麦王国的施莱兹维希州的一个小城豪巴而格,他的父母均是农民世家,生活比较富裕,他们为七个子女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之后,他们全家迁往胡苏姆。滕尼斯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1872年,有一段很短的时期,他在斯塔拉司堡学习,同年他换了一所大学读书,稍后,又去耶那、莱比锡、柏林、波恩、基尔和杜宾根等许多城市的大学读书,他所学的内容很丰富,有古典哲学、哲学、神学、教会史、语言学、考古学和艺术史,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古学学习研究的成果。1875 年,年仅 20 岁的滕尼斯在杜宾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岁月里,滕尼斯从事哲学研究,他对古典哲学感兴趣。他和佛里德利希·保罗多年来建立了书信往来关系,在他的鼓舞下,滕尼斯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1...
斐迪南· 滕尼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早期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于 1855 年 7 日 26 日出生于当时属于丹麦王国的施莱兹维希州的一个小城豪巴而格,他的父母均是农民世家,生活比较富裕,他们为七个子女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之后,他们全家迁往胡苏姆。滕尼斯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1872年,有一段很短的时期,他在斯塔拉司堡学习,同年他换了一所大学读书,稍后,又去耶那、莱比锡、柏林、波恩、基尔和杜宾根等许多城市的大学读书,他所学的内容很丰富,有古典哲学、哲学、神学、教会史、语言学、考古学和艺术史,他的博士论文是考古学学习研究的成果。1875 年,年仅 20 岁的滕尼斯在杜宾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岁月里,滕尼斯从事哲学研究,他对古典哲学感兴趣。他和佛里德利希·保罗多年来建立了书信往来关系,在他的鼓舞下,滕尼斯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1881 年,他以研究霍布斯哲学成果受聘于基尔大学哲学系执教。他是德国社会学学会的创始人,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担任过他的学术助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仅如此,在本书中,滕尼斯为我们勾勒了理解欧洲普遍历史进程的双重理论谱系:一方面,“共同体”概念囊括了从古希腊城邦、罗马父权制国家直到中世纪日耳曼封建制帝国与自由市镇并轨的历史,而“社会”概念则涵盖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民主制国家的进程,滕尼斯对“共同体”向“社会”的转变进程的讨论既展现了他同梅因、巴霍芬、库朗热、摩尔根等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关于西方早期文明形态的对话,展现了他如何在洛贝尔图斯、施莫勒、瓦格纳、基尔克等德意志史家的启迪下重构日耳曼祖先的历史,也展现了他同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政治经济学家关于现代商业社会和国家秩序的论争;另一方面,滕尼斯对“社会”的危机以及“共同体”在欧洲重新繁荣的预见,充分反映了他对世纪末普遍弥漫的悲观主义情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及其实践活动的反思,也奏响了20世纪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和批判理论的先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版前言 1 -
不过从一开始滕尼斯就认识到:霍布斯的“国家”实际上远比后世自由主义国家观囊括了更复杂的意涵以及更强烈的张力:方面,霍布斯设想的政治体源于每一个体自身意志的构建,因而相较过去基于传统权威和宗教信仰形成的政治体,它完全是革命性的,这一点直接为自由主义继承;但另一方面,相较于自由主义的政治观念,它确定的主权者的权力也孕育着强大的保守力量。正是通过对此张力的敏锐感知,滕尼斯形成了关于“共同体”与“社会”理论的最初意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版前言 1
> 全部原文摘录
Community and Society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笔记: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的历史社会学思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基于心理实体的类型学 在滕尼斯看来,一切社群的构造都是心理实体的人造物,它们的社会学概念必然是它们的心理学概念。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的意志存在于人们之间相互的多种关系里,只要关系中的一方是主动者或施加作用者,而关系中的另一方是受动者或感觉到作用者,那么... (展开)
滕尼斯与涂尔干的理论对话:共同体与社会vs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一个老生常谈的理论话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共同体与社会] [社会分工论] 在对人类社会基本存在形式的概括上,滕尼斯认为从共同体到社会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原本朴实、天然的亲密关系逐渐被人为要素堆叠的联合所取代,是从有机联合向机械组合的变革过程;而涂尔干则认为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人们之间彼此依赖,彼此连... (展开)
张巍卓读《共同体与社会》︱浮士德消逝:古今之变与现代人心

《共同体与社会》读后总结和感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说社会的方向最清楚地表现在客观的法的内容之中,那么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法、即仅仅视它为文化的产物,毋宁说,我们不但要将它同经济现象、因而同社群生活本身紧密联系到一起,而且必然总要将它同社群意愿的其他表现方式做比较,甚至由后者来衡量它。在这个意义上,我的... (展开)
张巍卓 |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社会—国家观”的综合

方维规:“形成的”和“做成的”——重评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作为二元的共同体与社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首先,滕尼斯是幸运的。不同于韦伯、齐美尔等人的作品在逝世后才被世人追随,滕尼斯自己便将《共同体与社会》修订了八版。他像个开心的孩子在每版序言里细数他人对自己的赞美和引用,并对他人的质疑或“不公正评价”做出回应。 滕尼斯引用康德的话说,“正如我们在这里严肃... (展开)
文化堕距下的“江湖”之觞 ——从《喋血双雄》中洞悉共同体到社会的嬗变困境与出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苏俊瑜 02230623 “我向人们询问的不是关于社会主义,而是关于爱情、嫉妒、童年、老年......。这是把灾难驱赶到习惯思维的范围中,并且说出或猜出某些真谛的唯一方法。”[1] 经典一方面因其超越了时空令人动容的永恒性而历久弥新催人泪下,一方面他却又是属于了过去的,“向之...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商务印书馆 (2019)8.5分 22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9)8.0分 269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6.7分 14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8.7分 58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ommunity and Society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