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北京大学用为通选课教材,多所高校选作“新生必读 ”,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一个大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困惑作出了解答,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很稀有了。”
《十九札》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一共19封。针对的问题集 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内容选摘:
社会地位的高低同我的思想程度的高低毫无关系,收入的多寡同我学术工作价值的多寡毫无关系。今天,我踞此教席,我的职守与一个社会上完整的成功者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关系...
本书为北京大学用为通选课教材,多所高校选作“新生必读 ”,被《新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33本青年书目”之一——“一个大学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困惑作出了解答,这样的老师,在今天很稀有了。”
《十九札》是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解答自己的学生提出的关于学习疑问的记录,一共19封。针对的问题集 中于如何遵从科学的规范和办法,完成大学作为理性保证的目标,建构并巩固自己的理性,同时认识并克服科学的局限,成为一个趋向完善的个人。信的写作历时4年,收信或质疑的学生也不固定,数年之间,或已远赴海外求学,或已进入社会工作,大多则至今仍在学校念书。其中很多人最初收信时刚入大学,如今已成为终身愿以学术为业的人。
内容选摘:
社会地位的高低同我的思想程度的高低毫无关系,收入的多寡同我学术工作价值的多寡毫无关系。今天,我踞此教席,我的职守与一个社会上完整的成功者的标准也没有什么关系。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席而去,正是因为我还在这个席位之上,由于大学作为科学的保证的性质,所以你们才收到这样一封信。这封信不是出自于我一时之意见,而是出自大学中的一个职守的理性的要求。(见《大学的意义和性质》一信)
读先贤书,当知先贤都是向道之人,与你是同路,本应事事相析,多所辨驳,才能同道。所以自己的心胸有定见,每读一书,并非吸收他的思想,而是与他交谈,补充和修正自己的见识、自己的思想。初时可能不习惯,或因浅陋,被先哲们罩盖在下,只有追随之心,再无自见之地,此是历代读书人多,得道者稀的心病。切不可有一日自己不思想!切不可有一时随顺他说!开始时,要读得慢,先读一个意思,前思后想,所以精读法不仅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求道的门径。(见《关于思考阅读》一信)
在知识日益爆炸性地增长时,在网络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时,不只是教师,任何人都难于在知识的占有上保持优势,甚至不能驾驭知识。这时,更大的危机发生了,知识正在毁灭人性! 因为人们在知识爆炸中已经丧失了作为人的信心。教师,重新被要求承担责任,他要在巨大的知识之中培养学生自我建树个人知识结构(参见《关于思考阅读》一信),鼓励学生,并帮他树立起信心,在这信息泛滥的茫茫大海上找到一条能够建立自己幸福地度过一生的航道。这就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幸福的灯。(见《关于教师》一信)
十九札的创作者
· · · · · ·
-
朱青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青生,1957年生于镇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博士。1985年—1987年任教于中央美院,198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至今。
目录 · · · · · ·
人性 自我发展 理性 大学 科学 方法
2.关于科学阅读
目标 规范 基本信息
3.关于思考阅读
科学意义 思想 读中思 读后思 不读思
4.关于外语
英语 外来语 母语
5.关于资料卡片I【引得卡片】
引得 主导方法 分类 原则 分项说明
6.关于资料卡片II【研究卡片】
形式 元素化
7.关于古文献全文数据库
国学 齐全 机械校对法 检索软件
8.关于提问
问题 提问
9.关于科学语言
科学论文 学期报告 科学语言
10.关于学士论文规范和硕士要求
学士论文 硕士
11.关于学术翻译
组合翻译 译场 规范
12.关于注释
注释六法 科学注释 哲学解释 通俗注释
13.关于术语
术语 词典学 构成
14.关于索引
可重复性 理解 全文索引 索隐
15.关于考试
考试四法
16.关于教师
职能 等级 知行合一
17.关于专家和学者
专家 学者 知识分子 判断
18.关于科学的局限
艺术 科学 理性 局限 追问 无有的存在
19.自我检讨
匮乏 怅憾 先天不足 前程有限
收信人跋语
· · · · · · (收起)
"十九札"试读 · · · · · ·
写信时间 1997年4月19日 主题 序 关键词 人性 自我发展 理性 大学 科学 方法 内容提要: 1.大学的性质:理性的保证 2.大学的基础:科学的方法 3.大学的特点:非感性的学术性、非功利的纯粹性 4.大学的目标:理性得到发展的人 收信人 刘平 刘子珍 冯华年 盛磊 魏苑 刘平、刘子珍、冯华年、盛磊、魏苑及其他同学: 你们已经逐步了解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培养子...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专家是专业训练的结果,他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非同寻常的专长,从而能够处理和解决现实生活和专门学科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是现代生活中的主导趋向。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科学)正是把各种各样的人,甚至是普通人都推向了专门之路。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文明分工的趋势。所以,应该说一个人在大学本科阶段受到科学训练,并在研究生阶段巩固和扩展这种训练,正是许多人渴望得到的机会,以获得人生的保障。 专家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保障,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一种障碍。一方面,它保护了你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你的专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阻碍和障滞了个人作为人来说他的本性和兴趣的全面恢复。比如说,假如这次你没能去日本,以后你又有多少时间和兴致去沿着川端康成描绘过的小路走向伊豆的温泉呢?也就是说,专家的训练已经使每个人失去了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生活的机会。所以,我们对这一点总是觉得惶恐,甚至对它有一种由衷的疑虑。这时我们发现,对于一个向学者来说,有一种不同于专家的追求--学者。学者首先是专家,但又不仅仅是专家。这正是我们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的。 很多人以为,学者只是某种人的职称。这只是一种世俗的用法。事实上,我们用的"学者"相当于西方人用的"intellectual"(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被引入到中文中以后,被许多人执持为一种人生态度。他们不仅将知识分子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且作为人类的良心。他们要求知识分子保持独立的精神,对人间的不平作出公正的批评,维护法律、道德之外的社会正义。然而,这种想法在中国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迷惑人的地方在于:(一)来源于中古法语intellectual,本义是古拉丁语的intellectus, inter (间于) +legere(选取。进一步源自希腊语)是具有辨识能力、智慧的意思,intellectuals是被理性告知的人,它在基督教传统中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8页 -
student这个词的语源是拉丁语的studens,义指要"自找努力"(studere)和要"分析选择"(diligere)。这是对研究的人的要求,就是对大学生(Student)的要求。 人类的全部知识对人生来说是不够的,知识之外还有经验(未到知识阶段的人的经历、体验及其记忆);还有感情;还有心灵;还有不可意识、描述和感觉的"人性全体"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在人类的知识在现代突然爆炸性地增长,已经异化为一种非人的力量,任何个人知识面前不晓得应该了解那些,尽毕生之精力连一门学科的知识都不能完整把握,更何况学界门类之纷繁。人对知识的失控的感觉使人们在知识面前失去了尊严,以前的世纪要求人们在神之前的谦恭,今天人自己不得不在自己创造和发现的知识之前倍觉卑微。这种卑微不仅仅有如庄子"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的容量上的慨叹,(毕竟"人生代代无穷已",个人不能掌握,指望同类可以共掌),而现在知识已生成自我的力量,它构成的自律性和偶然性(无序性)使人面临知识如海,风高浪恶。 现代化的科学化和技术化特征使知识更快地膨胀,使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每个人的自主、独立、自觉、完满和幸福越来越难以攀达。现代化的理性方式成为现代化最高目的的敌人。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增多得过犹不及,以至于对人们的幸福无益,知识是不够的。 在苍茫的知识海洋上,必须回港,使精神安得其家。精神家园是可以借取于他人的思想与道德。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和庄严的教义都可收伏人心(知识之外的精神)。根据信念和信仰而解脱知识泛滥所造成的沉没和颠覆,是一条复归人性之路。虽然归到他乡,但如果一个人能够相信和执持一种思想或教义,平安和幸福将一时降临于他。"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一旦你发觉对某种思想和教义执持不能解决自我的所有问题,你就不得不继续扯起风帆,追求自我的家园。在现代化的历程中,造就现代人的是知识,毁坏现代人的也是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关于科学的局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十九札"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 7.5
-
- 大学小言 7.9
-
- 演讲力 7.8
-
- 大学之道 8.1
-
- 当众讲话的艺术(插图修订第8版) 6.7
-
- 培养好孩子 7.3
-
-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 8.6
-
- 大学何为 8.2
-
- 元培书架 6.7
-
- 哲学家写给孩子的二十封信 9.0
十九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师者,传道优先于授业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5分 1708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8.7分 362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8.5分 10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人多·势众·好评图书_1 (安地)
- 「后浪@豆瓣阅读」 (后浪)
- 自我导向(续) (靜)
- 学术入门 (王立秋)
- 效率·思维·自我提升 (AreYouAlic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十九札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千葉 2013-04-11 13:52:54
中间关于卡片的那章看不懂啊~!!
0 有用 不勒个二 2014-01-16 11:11:27
没有实践经验很难读进去,但是却能感受到这种严谨的治学风范,而这就是我所向往的。
0 有用 Forrest Gump 2012-03-29 01:54:59
很会营销。内容一般。
2 有用 水月神 2012-11-28 19:46:22
堯爺推薦過的好書。思辨能力不俗。北大藝術史的老師不容小覷。書中有如何做大學生的方法論,還有廣博的知識內容啊!當看到裏面提到唯識,就知道該書含金量甚高。尤為認同:“要做一個強有力的人。”好書!力薦!
1 有用 挥着大刀の猫球 2013-01-05 00:40:29
在闵老师的床上发现的。除却对学术基本技能详细完整通透的介绍(我要是更早看到这些就好了)以外,对知识,科学与思想的区分相当精准,很受启发,对时代特质的把握尤其令我狂拍桌(如果看到得更早可能未必理解得了)。这本书里的朱青生无疑是个有逻辑有智慧有格局的人,以后准备多留心一下他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