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两晋通俗演义》内容简介:西晋因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从而导致灭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
原文摘录 · · · · · ·
-
曜遂率众逼长安,西都大震,愍帝四面征兵,朝使迭发,并州都督刘琨,拟约同代王猗卢,人援关中。偏猗卢为子所弑,国中大乱。小子于前回起首,曾叙及猗卢宠爱少子,黜徙长子六修,并及修母,嗣因六修人朝,骑卢使下拜六修。六修不愿拜弟,拂袖竞去。猗卢伤将士往追,将士亦不服猗卢,纵还新平城。偏猗卢尚不肯干休,督兵往讨。六修佯为谢罪,夜间竟掩袭父营,猗卢未曾预备,再经将士离叛,一哄散去,单剩猗卢一人,逃避不及,竟为乱军所害。猗卢从子普根,居守代郡。闻得猗卢死耗,仗义兴师,往攻六修。前次为猗卢废长立幼,因致舆情不服,此次闻六修以子弑父,又不禁激起众愤,俱来帮助普根,同讨六修。究竞人心不死。六修连战失利,旋即伏诛。普根嗣立,国中尚未大定,当然不能助琨。琨孤掌难鸣,怎能入援长安,琅琊王睿,路途遥远,又一时不能西行,只有凉州刺史张实,遣将王该,率步骑五千人入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1页 -
寔系凉州牧张轨子,轨镇凉有年,始终事晋,每遇国家危难,辄发兵勤王,晋封为太尉凉州牧西平公。愍帝二年六月,轨寝疾不起,遗令诸子及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思宁家。已而轨没,长史张玺等,表称世子寔继摄父位。愍帝乃诏寔为凉州刺史,袭爵西平公,赐轨谥曰武穆。轨能忠晋,故特表明。凉州军士,得着玉玺一方,篆文为“皇帝行玺”四字,献与张寔。寔承父命,不敢背晋,即将玉玺送入长安,并奉上诸郡方贡。有诏命寔都督陕西军事,寔弟茂拜泰州刺史。及长安被困,寔乃遣王该人援,但该带兵不多,眼见是不能却虏。安定太守焦嵩,始与新平太守竺恢,弘农太守宋哲等,引兵救长安。散骑常待华辑,曾监守京兆冯翊弘农上洛四郡,也募众入救,同至霸上,探得曜众甚盛,仍不敢前进,作壁上观,南阳王保,遣胡崧带兵进援,崧尚有胆力,独至灵台袭击曜营,得破数垒。索琳麴允,并未遣人犒赏,崧怀恨退去,移屯渭北,未几竟驰还槐里。曜见晋军各观望不前,乐得麾众大进,攻扑长安。麴索两人,保守不住,即由外城退入内城,外城遂致陷没,曜复攻内城,围得水泄不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2页
两晋通俗演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有此书,不必读《晋书》
2016年买了一套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从秦汉到民国合计十二本。刚开始连续读完《前汉演义》和《后汉演义》,此后几年便束之高阁。去年无聊又翻出来开始读两晋十六国,由于对这段历史不如之前的熟悉,加之五胡乱华,列国纷争,无论横向纵向都比较混乱,故读起来很吃力,根...
(展开)

除了魏晋风流还有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晋演义》是民国老先生蔡东藩撰写的通俗演义,史实确凿,“语皆有本”,接着《三国演义》从司马氏篡政曹魏说起,到东晋垂尽为刘裕所篡刘宋开国为止。两晋的丧乱情形在国史上是空前的。西晋时宫闱、藩王、胡虏祸乱并发;东晋时内讧,篡逆成潮,有王敦苏峻陈敏杜弢祖约,孙恩... (展开)
论历史演义小说的自我修养
在民国时期以一己之力搜集史料再加以整理、编写,蔡东藩先生确实功莫大焉。演义虽然不还原史实,却让人读来栩栩如生,如同置身历史长河中,体会历史的荒谬与残忍。一本好的历史小说,不仅作者要有丰厚的历史知识,而且历史观要正,思想深刻,见解新颖独到、观点富有启发性,最...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7.8分 176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0)6.6分 50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5)7.5分 49人读过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7.9分 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两晋通俗演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