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作 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施剑翘复仇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林郁沁,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一一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第四章 审判一一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 · · · · · (更多)
导言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一一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第四章 审判一一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 · · · · · (更多)
译者的话
导言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一一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第四章 审判一一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第五章 国家特赦一一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一一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导言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一一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第四章 审判一一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第五章 国家特赦一一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一一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由市民协会、妇女团体和其他公众教育机构和军事组织发出的请求政府特赦的电报组成了一种有力的叙述,即,有美德的复仇构成了国家真实性的一种形式,并且国家的特赦将给国民党政权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推崇民族主义的“新生活”的理念。在这个语境下,我们可以把政府对施剑翘和郑继成的特赦理解为政权企图把处于这些复仇案件核心的正义感引导为对国家统治的忠诚的努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932—1933年的郑继成案 159 -
p90 李海燕将晚清的“”情描述为儒家情感结构,这种情感结构试图通过加强情的道德权威而重建以等级性的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儒家社会秩序。……五四……这个时期的话语是“”启蒙现代的情感结构,处于其核心的是以情感为特点的内心世界,它是现代自我的决定性特征。现代的情由此成为了将成员凝聚在新的国家共和秩序下的黏合剂 p108 在一个审查制度盛行的时期,这个案子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小心翼翼的阐述批判性观点和解决国家问题的办法。因此,不同群体的有着批判性思考的专业人士和政治评论家热情地推动着都市新闻业的日益壮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3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帝国的隐喻》《东亚之锋》《姐妹们与陌生人》《墨梅》《洪亮吉》
等
。
喜欢读"施剑翘复仇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施剑翘复仇案"的人也喜欢 · · · · · ·
施剑翘复仇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施剑翘刺杀案:法律与人情的论争
随着发蒙启蔽的新文化运动和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女性的独立精神和权利意识逐渐觉醒,民国时期出现了不少特立独行、追求自我的奇女子,她们或投身政治,致力于民族的自由与解放,或转向自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闯下一片天地。施剑翘无疑也是民国的奇女子之一,不仅被时人誉为...
(展开)
为父报仇的“民国侠女”,满足了谁的期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整本书,我们会发现,书名《施剑翘复仇案》似乎是有些不贴切的,准确地来说,本书是“从施剑翘复仇案说起”。 作者林郁沁在本书的讨论中将施剑翘一案作为引子,探讨的是这桩奇特的案子背后所昭示的舆论、法制等政治性问题。 为了完成这场讨论,林郁沁在书中还提及了包括刘... (展开)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导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22年10月18日,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硕士生专业课),授课教师导读林郁沁《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简记于此,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王晴佳老师对《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的介绍,促使本书进入到国内学者的视野当中。与本... (展开)集体参与的暴力剧本:一桩微不足道的民国刺杀案何以盛传十五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46年,《香海画报》刊登了一篇长文,名为《十五年前血溅佛堂 施剑翘谈刺死孙传芳之实情》,其称施剑翘是“新闻XXX人物之选”,尽管林郁沁(Eugenia Lean)认为施剑翘成功刺杀孙传芳是“微不足道的复仇事件”,但这件事于15年后仍久传不衰,个中原因以及施剑翘其人其事,都值... (展开)道德与法律的困境:人性使然与社会规范
第一次听说“施剑翘报父仇刺杀孙传芳”,大概是很小的时候听单田芳的评书所讲。从此这位为父报仇的奇女子,在我心中就成了红拂女、吕四娘般的侠女形象。 这本书并不是要重新讲述施剑翘的故事,而且敏锐的洞察在这个事件里,各个群体的迥然不同反应与扮演的角色,以及由此产生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8.3分 1070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8.5分 109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8.2分 97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施剑翘复仇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āáǎà 2021-07-06 18:07:35
看过解说
0 有用 过风箫 2022-09-13 10:16:04 广东
这个案例对我来说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又一次感受到太阳底下无新事,原来,利用大众传媒进行舆论引导、利用集体情感引向干预司法,以及所谓的“人设”建构、贴标签上价值之类的,都不新鲜,三十年代的国人早就深切地体验了一遍,而且这种体验是嵌套式的:不仅在施剑翘、郑继成等案件中,相关涉案人有自己的“人设”,并且通过这些案子前前后后的操作,更贯串起了像蒋介石、冯玉祥等背后的人物,在他们那个层面上为自己建构的“人设... 这个案例对我来说最具价值的地方,就是又一次感受到太阳底下无新事,原来,利用大众传媒进行舆论引导、利用集体情感引向干预司法,以及所谓的“人设”建构、贴标签上价值之类的,都不新鲜,三十年代的国人早就深切地体验了一遍,而且这种体验是嵌套式的:不仅在施剑翘、郑继成等案件中,相关涉案人有自己的“人设”,并且通过这些案子前前后后的操作,更贯串起了像蒋介石、冯玉祥等背后的人物,在他们那个层面上为自己建构的“人设”,这是相当有意思的。 (展开)
0 有用 李非力 2022-05-23 19:30:34
精彩。值得好好学习,非常棒。
0 有用 null 2023-09-18 00:35:26 广东
有点意思。
0 有用 兌之 2019-07-31 12:07:01
结合最近的张扣扣案,可以看出命案在现代中国与媒介、政治、司法纠结在一起。共产党在保持左的立场上没有彻底的变更。但政治性的司法考量不再特别顾及大众同情,毕竟是执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