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被奉为现代西方经济学鼻祖。本书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主要阐明了道德情感的本质、道德评价的性质和斯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斯密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他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论述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该怎样控制他的感情和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具有确定行为准则的社会。
道德情操论的创作者
· · · · · ·
-
亚当·斯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目录 · · · · · ·
告读者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的方式
· · · · · · (更多)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的方式
· · · · · · (更多)
告读者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的方式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
第一章 论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
第二章 论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那些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报答;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愤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章 论合宜的感激对象和合宜的愤恨对象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几乎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相反,对损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对受难者的愤恨就不会有一点同情
第四章 对前面几章 的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或缺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 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一般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公正地看作造物主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它动机一起发生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卷 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对自己幸福的影响而言;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
引言
第一章 论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论普施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
第六卷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已对美德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把理性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把情感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译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第一卷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一篇 论合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第三章 论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的方式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和令人尊敬的美德
第二篇 论各种不同的适宜的激情程度
第一章 论从肉体产生的各种激情
第二章 论由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而产生的那些激情
第三章 论不友好的激情
第四章 论友好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和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合宜性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在一种情况下比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赞同
第一章 虽然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但是它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兼论社会阶层的区别
第三章 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
第二卷 论优点和缺点;或,报答和惩罚的对象
第一篇 论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引言
第一章 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感激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得到报答;同样,任何表现为合宜的愤恨对象的行为,显然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章 论合宜的感激对象和合宜的愤恨对象
第三章 不赞同施恩者的行为,就几乎不会同情受益者的感激;相反,对损人者的动机表示赞同,对受难者的愤恨就不会有一点同情
第四章 对前面几章 的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优点和缺点感觉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对正义、悔恨的感觉,兼论对优点的意识
第三章 论这种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优点或缺点,论命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影响
引言
第一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这种命运产生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最终原因
第三卷 论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赞同和不赞同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扬和值得赞扬的喜爱;兼论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第四章 论自我欺骗的天性,兼论一般准则的起源和效用
第五章 论道德的一般准则的影响和权威,以及它们被公正地看作造物主的法则
第六章 在什么情况下,责任感应该成为我们行为的唯一原则;而且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同其它动机一起发生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兼论这种美所具有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以及关于这种美的概念可能在何种程度上被看成一种原始的赞同原则
第五卷 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我们有关美和丑的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风气对道德情感的影响
第六卷 论有关美德的品质
引言
第一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对自己幸福的影响而言;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
引言
第一章 论天性致使个人成为我们关心和注意的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论普施万物的善行
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
第六卷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
第一篇 论应当在道德情感理论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已对美德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
引言
第一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那些体系
第四章 论放荡不羁的体系
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从自爱推断出赞同本能的那些体系
第二章 论把理性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三章 论把情感视为赞同本能的根源的那些体系
第四篇 论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译后记
人名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任何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交际和谈话是帮助我们恢复平静的特效药,远远胜过其他一切手段。同时,交际和谈话也是心情平复和愉快的最好保护伞,对于自足和享受来讲,宁静的心情是不可或缺的。隐居和喜欢沉思的人,常一个人闷在家中,一味地回味自己的悲伤事或者生气事,就算他们比别人仁慈、宽容,还有高尚的荣誉感,但却很少能像普通世人那样具有平静的心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我们甚至会怜悯死者。我们会想着如果他尚未逝世的话他该有多么重要,会有多么可怕的未来在等着他们。我们的知觉会被这些假想情形所影响,但我们同时又可以对他们的快乐漠不关心。在我们的观念中,不见天日是凄惨的;不能享受生活和社交是悲惨的;躺在冷冰冰的墓穴中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爬虫的牺牲品是可悲的;不能再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丝念头,却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被亲友淡忘是可怜的。而且,我们假设我们再怎么想都不过分,因为死者已经经历了这么可怕的磨难。当他们可能被所有人忘记时,我们的同情似乎给了他们奖赏:我们试图用对它们不幸的记忆来留住他们、这也给他们虚假的荣耀。我们的同情其实给不了他们安慰,这一点似乎增添了他们的不幸。我们甚至会想到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安慰。我们减轻悔恨、眷恋和对朋友的哀悼,只能加深我们对他们苦难的印象罢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死者的欢乐不受这些情境中任何一个的影响。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想法,也不能打扰死者的长眠。我们在想象中处在他们的境遇中,作用于他们的事物変迁都一一作用于我们身上。我们枯燥且无止境的忧郁就产生于此。我们通过将自己摆在他们的位置上,在想象中体验了这种变迁。如果这样说不会太唐突的话,我们充满生机的灵魂在他们了无生气的躯体中体验了这种变迁,并且产生了相应的感情。在这种想象的错党中,我们死亡的前景是非常可怕的。本来我们死亡的时候肯定是没有痛苦的,但现在我们虽然还活着,却体验到了死亡的苦楚。从这里衍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性准则:对死亡的恐惧,虽然会破坏我们的幸福,却是不道德之人身上最沉重的枷锁;死亡的阴影压抑折磨着每一个个体,却可以守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论同情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共32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纯粹理性批判》《伦理学》《智者》《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
等
。
喜欢读"道德情操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社会契约论 8.9
-
- 伦理学 9.0
-
- 利维坦 8.8
-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8.8
-
- 人性论(全两册) 8.7
-
-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8.4
-
- 尼各马可伦理学 9.2
-
- 道德原则研究 8.4
-
- 君主论 8.7
-
- 致命的自负 8.8
道德情操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0 条 )


《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首先为了读这本书前,我建议可以做一点点功课,也就是了解什么是伦理学,毕竟这本书是本伦理学著作。 什么是伦理学? 我参考了一位老师的说法,伦理学就是对“善”的研究。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即人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活怎么样可以更好一些这三个问题...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2 )
-
Penguin Classics (2010)8.7分 64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8.5分 1498人读过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8.4分 385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08)8.8分 1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1632年至今古典自由主义历史年表:著作 (abcdxjs)
- 以心灵成长为主 (laoshan)
- 管理人必看的300本书籍(1) (ton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道德情操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78 有用 时间之葬 2012-02-14 23:03:48
在候机飞机和成都看完,事实再次证明出门在外一本足够厚的书是多么重要。斯密这本真是想着法子为资本主义的既存制度唱赞歌说好话,可是又不得不佩服丫把人心的那点小九九看得真透彻
10 有用 ae 2009-07-18 12:41:53
硬译的。难免拗口
14 有用 lucky 2018-10-03 22:28:29
后面的章节全都胡乱翻完了事,几乎每一分钟都在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本书上。即使作者是亚当斯密,也无法掩盖思想上的老套和僵化,时代与环境的普遍性产物,高度和新意基本没有。最无法忍受的还是把这些简单的观点用不同说法重复几百遍的毛病,有种在看人性的弱点的错觉。再次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尝试用哲学写作,很有可能只是让自己变成比祥林嫂清醒一些的话痨而已。
4 有用 青年近卫军 2010-03-18 17:05:12
马克思要是读了这本书,后面还有无产阶级什么事
6 有用 shininglove 2019-11-13 21:41:00
审慎是一种迷人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