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译者: 陆衡 等
出版年: 1999-8
页数: 385;431
定价: 52.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ISBN: 9787500425144
内容简介 · · · · · ·
正如哲学家德特马・马林所说话的那样,几乎不曾有过任何一部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更为宏大的,反对那些二十世纪暴行之基础的思想作品。《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初版为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这部巨著中,波卡尔把笔墨集中于对柏拉图、黑格尔和马克思三个思想家的社会政治哲学的批判上,认为正是他们的思想构成现代极权主义的来源,但对于“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却很少正面提及更没有加以系统说明。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波普尔爵士(Sir Karl Raimund Popper)是当代西方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是西方民主思想宝库中的经典著作。波普尔曾经由于这两部书获得过英国女皇颁授的爵位。
目录 · · · · · ·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鸣谢
引言
起源和命运的神话
第一章 历史主义和命运的神话
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
第三章 柏拉图的形式论或里念论
柏拉图的描述社会学
第四章 变化与静止
第五章 自然与约定
柏拉图的政治纲领
第六章 极权主义的正义
第七章 领导的原则
第八章 哲学王
第九章 唯美主义、完善主义、乌托邦主义
柏拉图攻击的背景
第十章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神谕哲学的兴起
第十一章 黑格尔主义的亚里士多德根源
第十二章 黑格尔与新部落主义
马克思的方法
第十三章 马克思的社会学决定论
第十四章 社会学的自主性
第十五章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六章 阶级
第十七章 法律和社会体系
马克思的预言
……
马克思的论理学
……
余波
……
结论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承认,专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思想狭隘。但是我并不认为,“文学的”教育是补救方法;因为它也能创造特殊种类的思想狭隘和势利小人。今天,如果有谁不对科学感兴趣,那么他就不会被认作受过教育的人。通常的辩解是,与对人类事物的兴趣相比,人们对电学或地质学的兴趣并不需要更多的启发,这一辩解正好暴露了对人类事物完全缺乏了解。因为科学不仅是收集有关电学等方面的事实;它也是我们今天最重要的精神运动之一。任何不试图对这一运动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将自身与人类事物历史中这种最非凡的发展隔绝开来。我们所谓的文学院,由于是建立在借助文学和历史的教育就能将学生引导到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论之上,因而在其现有形式中已经变得陈旧。不可能存在排除人的理智斗争和成就之历史的人的历史;也不可能存在排除科学观念之历史的观念史。然而,文学的教育有着更为严重的方面,它不仅不能教育学生(这些学生通常也成为老师)了解他自身时代最伟大的精神运动,而且也不能教育学生在理智上的诚实。只是当学生体验到犯错误是多么容易,以及在知识领域中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是多么困难时,只有那时他才会对理智诚实的标准、尊重真理以及抛弃权威与自大有所感受。然而今天没有什么比这些谦逊的理智德行的传播更必要的了。赫胥黎在《自由的教育》中写道:“正如人们不顾及权威一样,在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性的精神力量……是认识事物的力量……然而,在学校和学院中,你并不了解真理的源泉,而只知道权威。”我承认,不幸得很,在科学的许多课程中情况也是如此。就像古代词语所说的那样,一些教师仍然将学科课程当作好比是“知识的躯体”来对待。不过我希望这种观念总有一天会消失;因为科学可以当作人类历史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部分来讲授。通过这样讲授,作为“自然哲学”史和问题与观念史的一部分,科学就可以成为新的自由的大学教育的基础;这种教育的目的,即使不能产生专家,至少可以产生能够分辨专家与江湖...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科学、科学史与自由教育 -
我们看到,只要自由不受限制,它就会击溃自身。不受限制的自由意味着,一位强者可以自由地威胁一位弱者,并剥夺他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国家对自由作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便每个人的自由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没有谁会听凭别人的摆布,但是大家都有受到国家保护的权利。 现在我相信,这些当初意味着应用于野蛮的势力领域的关于物质威胁的思考,如今也必须被应用于经济领域。即使国家保护公民免受经济力量的误用而击溃我们的目标,在这样的国家,经济上的强者仍然有威胁经济上的弱者的自由,并剥夺弱者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无约束的经济自由可能正好像不受限制的物质自由一样自我击溃,经济力量可能近乎和物质暴力一样危险;因为那些拥有剩余食品的人无需使用暴力,就可以驱使那些因饥饿而被迫‘迫由”接受奴役的人。假定国家将其活动限制为暴力镇压(和保护财产),一小部分经济上强大的人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剥削那些大部分经济上薄弱的人。 如果这一分析是对的,那么,补救的性质就清楚了。它必须是一种政治的补救——一种与我们用来反对物质暴力的补救相似的补救。为了保护经济上的弱者免受经济上的强者的剥削,我们应该建立各种受国家的权力强制的制度。国家应该看到,对它而言,没有谁出于惧怕饥饿或经济毁灭,需要接受一种不公正的安排。 当然,这意味着,必须放弃不干预、无约束的经济体系的原则。如果我们想让自由变得安全可靠,那么我们就应该要求,不受限制的经济自由的政策应该被有计划的国家的经济干预所取代。我们应该要求,无约束的资本主义让位给一种经济干预主义。这恰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马克思所描述和批判的经济体系,已经在一切地方终止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法律和社会体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的人也喜欢 · · · · ·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 更多书评 69篇
-
专业吐槽的微笑 (异世界的结界入口又变强了)
如果我们区分开真正的理性主义和虚假的伪理性注意,我们如何使用“理性主义”这个词就会更加明确了。我所说的“真正理性主义”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它明白一个人的种种局限,它是那些知道自己常犯错误,甚至要依赖他人获取知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理智的谦虚。它还是这样一种认识:我们不必对理性期望过高。虽然争论是学习的唯一方式,但它几乎不能解决问题——不是看得一清二楚,而是比以前看得更加清楚。2012-12-02 20:33:42 4人喜欢
-
在他们看来,个体的人是一个工具,是人类总体发展过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工具而已。他还发现,历史舞台上真正重要的演员要么是伟大的国家或伟大的领袖,要么就可能是伟大的阶级或伟大的观念。无论如何,他想试图理解历史舞台上演的这幕戏剧的意义;他想试图理解历史发展的法则。如果他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他当然就能预测未来的发展了。那样,他就可以给政治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并给我们提供可行的忠告,告诉我们哪些政治活动...
2011-05-24 16:39:09
在他们看来,个体的人是一个工具,是人类总体发展过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工具而已。他还发现,历史舞台上真正重要的演员要么是伟大的国家或伟大的领袖,要么就可能是伟大的阶级或伟大的观念。无论如何,他想试图理解历史舞台上演的这幕戏剧的意义;他想试图理解历史发展的法则。如果他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他当然就能预测未来的发展了。那样,他就可以给政治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并给我们提供可行的忠告,告诉我们哪些政治活动可能成功,哪些政治活动可能失败。 ……波普尔树立的历史主义的靶子…… 在这个学说中,历史发展法则由上帝的意志制定。这是区别历史主义的有神论形式同其他形式明确的相异之处。例如,自然主义的历史主义也许将发展法则看成自然法则;唯灵论历史主义会将其看成精神发展的法则;而经济历史主义又会将其看成经济发展的法则。有神论历史主义与其他这些形式的学说同样主张存在种种历史法则,这些法则能够发现,在它们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关于人类未来的预测。 一方面(右翼的)种族主义或法西斯主义的历史哲学和另一方面(左翼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种族主义以选中的种族(戈比诺的选择)取代选中的民族,作为命运的工具,最终获得世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以选中的阶级取代选中的民族,作为创造无阶级社会的工具,同时,这个阶级也注定获得世界。这两种理论都将其历史预言建立在最终发现一种历史发展法则的历史解释上。就种族主义而论,这种法则被看作一种自然法则;选中的民族在血缘上的生物学优越性对历史进程——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解释;它只能是种族间争夺控制权的斗争。就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而论,这个法则是经济法则;全部历史被解释为阶级间争夺经济优势的斗争。 波普尔开始追溯黑格尔,极其前面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回应 2011-05-24 16:39:09 -
河马的有神论: 荷马的诸神并不制定历史发展的普遍法则。荷马试图强调和解释的不是历史的统一性,而恰恰相反,是历史没有统一性。历史舞台上戏剧的作者不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形形色色的神祗全都涉笔于此。荷马的解释与犹太人的解释的共同之处是某种模糊不清的命运感和有关种种幕后力量的观念。但荷马并未揭示出终极命运,与相对应的犹太人的解释不同,荷马的解释仍是神秘主义性质的。 …… 赫拉克利特:他没有将世界设想为一座大...
2011-05-24 16:47:33
河马的有神论: 荷马的诸神并不制定历史发展的普遍法则。荷马试图强调和解释的不是历史的统一性,而恰恰相反,是历史没有统一性。历史舞台上戏剧的作者不是独一无二的上帝;形形色色的神祗全都涉笔于此。荷马的解释与犹太人的解释的共同之处是某种模糊不清的命运感和有关种种幕后力量的观念。但荷马并未揭示出终极命运,与相对应的犹太人的解释不同,荷马的解释仍是神秘主义性质的。 …… 赫拉克利特:他没有将世界设想为一座大厦,反而将其设想成一个其大无比的过程;没有将其设想为一切事物的总和,反而将其设想为一切事件或变化或事实的总和。“万物皆流,无物常驻”是其哲学的座右铭。 过度强调变化: 它与历史主义者对变化的过分强调相矛盾,但却是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历史主义者特有的态度。如果把历史主义者对变化的过分强调解释为他们克服对变化观念的无意识抵触所不可或缺的努力的征兆,我们或许能说明这种态度。这也说明一种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使如此之多的历史主义者(甚至在今天),对他们闻所未闻的新奇发现大加强调。这样的想法暗示这种可能性:这些历史主义者害怕变化,不经过激烈的内心交战,他们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变化观念。常见的情形似乎是,他们试图坚持变化由一个不变的法则所驾驭这种观点,以减缓自己对稳定世界的不复存在所产生的失落感。(在巴门尼德和柏拉图那里,我们甚至会发现这个理论:我们所寄居的变化世界是一种幻象,此外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变的世界。) …… 赫拉克利特关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动力学,进一步确认了这种观点,他的哲学受到他所经历的社会和政治动乱的激发。因为他声称冲突或战争是一切变化、特别是人们之间一切差别的动力和创造性源泉。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主义者,他将历史审判当做道德审判来接受;因为他坚持主张战争的结果是公正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证明这些是神,那些仅仅是人,让这些人变成奴隶,而让前者变成主人……人们必须晓得,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即是冲突,万物通过冲突和必然性而生成。”但倘若正义就是冲突或战争,倘若“命运女神”同时又是“正义之神的侍女”,倘若历史,或更确切地说,成功,即战争中的成功,是价值尺度,那么,价值标准本身必定在“流变”。赫拉克利特通过其相对主义和对立统一学说对待这个问题。 价值相对主义(它甚至可以被说成一种道德相对主义),并没有阻止赫拉克利特在其战争正义和历史审判理论的背景上发展出一种部落主义的浪漫伦理,其中名誉、命运和伟人至上等等,十分令人惊诧地类似于某些十分现代的观念:“战死者将受到神纸和人们的赞美……战死得越伟大,命运也就越荣光……最优秀者追求一种超越于其他一切的东西:永恒的名誉……一个人如果伟大的话,就抵得上一万个人。” ……永恒的名誉,有那么一点点的意思…… 历史主义的起源追溯……
回应 2011-05-24 16:47:33
-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于1945年。 该书是作者的批判理性主义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运用,分为2卷:第1卷“柏拉图的符咒”和第2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其后果”。书中把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认为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提出社会改良思想,即“逐步社会工程”。这是试错法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还提出一系列观点:...
2022-06-21 21:21:57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政治著作,首次出版于1945年。
该书是作者的批判理性主义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运用,分为2卷:第1卷“柏拉图的符咒”和第2卷“预言的高潮:黑格尔、马克思及其后果”。书中把历史上的社会形态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认为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革命。提出社会改良思想,即“逐步社会工程”。这是试错法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还提出一系列观点:主张政治决定经济;认为国家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是改善经济弱者的命运的最重要的潜在手段;宣传民主制度是一种可以通过不流血的方式罢免它的统治者的制度,认为真正的民主是权力的牵制和平衡;坚持自由比平等更重要等等。
该书初版于1945年,其后马上成为哲学类图书中的畅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
该书认为,文明面临着一些困难,文明是不断追求人道与理性,以及平等与自由的历程,文明尚处在婴儿期,尽管事实上,常有许多人类思想的领导者背叛它,它仍将继续的成长。文明尚未完全从其出生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尚未从屈服魔力的部落或“封闭社会”转变到解放人类批判力量的“开放社会”。“开放社会”有两个特征:一、自由讨论与理性批判,尤其是对政府的政策是否明智,自由提出讨论,合理地加以批判,应为社会所容许,而且,对政治有实际的影响。二、社会制度应为保护自由、保护穷人和弱者而存在。“开放社会”既是现实又是理想。该书认为,须将批判的与理性的科学方法,应用在开放社会的问题上,并分析民主社会的重建原则。该书指出,要清除一些阻碍合理的研究社会重建问题的障碍,其中最有力的一种是历史主义。
在波普尔看来,开放社会是好的社会。按照波普尔的归纳,开放社会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社会,其变化和进步是零星的,而不是整体的、全盘的。这样的社会,是多元的、法制的,实行民主的。这样,他几乎把开放社会等同于民主社会、平等社会、自发的社会,不是人工设计的社会,当然也就是好的社会。反之,封闭社会是一个集体主义社会,是人治的社会,乌托邦的社会,其变化是一种整体工程的乌托邦的实现,因而是坏的社会。
对于开放社会的敌人,波普尔从哲学、政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从哲学思想上讲,开放社会的敌人有整体主义、本质主义至善论、理性主义、历史主义。从社会的组织形态上说,开放社会的敌人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社会。
哲学是对思想的追问和诊断。波普尔在这本书里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人类文明一直在探索行进的大道在于,从屈从于神秘力量的部落或“封闭”社会转变为释放出人的决定性力量的“开放”社会;在文明嬗变的震荡中,不断地出现企图毁灭文明、重返部落主义的反动,其思想源于某些人类精神领袖对高度集权的倡导,这些开放社会的敌人背叛了人们的文明对人道、理性、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在第一卷《柏拉图的符咒》中,波普尔首先对柏拉图式的高度集权进行了剖析与批判。在波普尔看来,一个封闭社会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只能比作一个有机体,它与一群羊或一个部落相似,人们在其中共同生活,分担着共同的工作、危险、欢乐和灾难。在从部落主义过渡到人道主义的过程中,尽管伯里克利等民主派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个人主义之类的人道主义原则,但所谓“有教养的人”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阶级战争”的挤压和各种开放社会的缺陷,他们将这种现实性的不满转化为道德虚无主义和对民主的玩弄与背叛;尽管雅典掀起了理性、博爱和自由等导向开放社会的新信念,但所带来的失序却与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他将这种理想性的强烈不满转化为对回复部落主义的极权社会的倡导。
从柏拉图到黑格尔,高度集权背后的思想是历史主义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威胁开放社会的敌人。开放社会要求人们对文明和自己负起责任,它的敌人则试图逃避和抵制这种现实的要求,历史主义不仅以对历史规律的服从取代人的责任,还运用基于形而上学的二元论之上的知识与意见、存在与变化、真与假、集体主义国家与众多的个人之间的对立,为使个人完全放弃权利和责任的高度集权辩护。在历史主义看来,对政治与社会的真正的科学或哲学的理解,必定建立在对历史的沉思和阐释的基础之上。历史主义者往往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总体的发展过程加以把握,希望由此理解历史发展的法则、诠释历史的意义。他们相信,一旦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就能理所当然地预测未来的发展,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给社会和政治行动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给人们的行为提供可行性的忠告。波普尔洞察到了历史主义令人迷惑之处:“在追溯历史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们精神领袖中间,如此普遍的历史预言这个危险的习惯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它总是属于秘传者的内部圈子,并具有普遍的预言历史进程的能力,以此取悦于人。此外,还存在精神领袖被赋予这类能力、不具备它们也许会导致社会地位丧失的这一传统。另一方面,他们被揭去骗子假面具的危险非常之小,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指出做些不太总括性的预测当然是可以的,况且这些预测和占卜术之间的界限是变化不定的。”他强调,“鉴于我们有限的经验基础,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知识,历史主义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实际上是伪科学”。
历史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是本质主义。柏拉图式的方法论本质主义认为,纯粹知识或“科学”的任务是去发现和描述事物的真正本性,揭示隐藏在变动不居的世界背后的实在——形式或本质。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有害的方法论:“目前方法论唯名论在自然科学中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部分仍然用本质主义的方法来处理。我认为这是社会科学之所以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亚里士多德式的目的论的本质主义进而指出任何发展中的事物的形式或本质,与它发展的目标、目的或最终的状态是同一的。立足方法论的本质主义,柏拉图在其历史主义社会学中把现存社会解释为理想国家的衰退摹本,对社会衰败规律、政治生活与历史发展的经济背景和政治革命的规律等进行了抽象思辨,并主张一个事物的本质是它的起源或者至少它是由其起源决定的,要求社会科学和政治学必须立足于对社会和国家起源的考察——历史学的意义因此超越对历史本身的研究而成为社会学科学方法,这就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亚里士多德式的目的论的本质主义则强调,只要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发展,唯有借助其历史,才能明了其“隐藏的、未发展的本质”;只有应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社会的变化,才能够获得任何对社会实体或本质的认识。这不仅强化了历史主义的方法论,更进一步导致了历史崇拜和对其作为“实在的宏大剧场”和“世界的正义法庭”的推崇。同时,这种目的论的本质主义认为,变化只能使从一开始就内在于其中的隐藏本质和潜能种子得以显现,为了促使实在或现实的呈现,本质必须在变化中显示自身。这一方面导致了历史宿命论的或本质命运不可避免的历史主义观念,另一方面也为包括高度集权(如特定民族的绝对精神)在内的所谓符合本质和显现潜能的思想和行动赋予了合法性。
波普尔认为,历史主义者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对历史意义的误读。历史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正是人们自己在选择和安排历史事实,反而相信是历史通过其内在的规律,决定着人们的问题和观点,以及人们自身和未来。历史主义者试图找到那条人类注定要走的“路”,它试图发现“历史的线索”或“历史的意义”。但历史的意义实际上是人赋予的,无论是自然还是历史都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无论是自然的或是历史的事实都不能为我们作出决定,它们不能决定我们将要选择的各种目的。正是人们把目的和意义赋予自然和历史。历史主义者对“我们正在走的是哪条路”、“历史注定要我们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的追问是非理性的和无解的。实际上,人们只能根据现实的具体需要理性地探究什么是我们选择的最紧迫的问题、它们如何产生、沿着什么样的途径我们才可以着手解决它们。总之,历史的意义需要我们赋予,而不可能简单地从历史中全盘发现。换言之,真正能有效应对社会现实变革需要的“社会工程师并不关心历史趋势或人类命运。他相信人是历史的主宰,相信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影响或改变人类历史,就像人们已经改变地球表层一样。他并不相信这些目的是人们的历史背景或历史趋势强加给人们的,而认为这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或创造,就像人们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艺术作品、新的房子或新的机器一样。
回应 2022-06-21 21:21:57 -
“万物皆流”……他(赫拉克利特)反对既存社会秩序将永久不变。 ……这些历史主义者害怕变化,不经过激烈的内心交战,他们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变化观念。常见的情形似乎是,他们试图坚持变化由一个不变的法则所驾奴这种观点,以减缓自己对稳定世界的不复存在所产生的失落感。(在巴门尼德赫柏拉图那里,我们甚至会发现这个理论:我们所寄居的变化世界是一种幻像,此外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变的世界。) 就赫拉克利特而言,强调...
2021-12-20 00:10:04
“万物皆流”……他(赫拉克利特)反对既存社会秩序将永久不变。 ……这些历史主义者害怕变化,不经过激烈的内心交战,他们就不可能接受这种变化观念。常见的情形似乎是,他们试图坚持变化由一个不变的法则所驾奴这种观点,以减缓自己对稳定世界的不复存在所产生的失落感。(在巴门尼德赫柏拉图那里,我们甚至会发现这个理论:我们所寄居的变化世界是一种幻像,此外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不变的世界。) 就赫拉克利特而言,强调变化使他得出这种理论,一切物质实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如同火焰——它们与其说是物体,毋宁说是过程,它们都是火的变形;…… 但在将万物归结为火焰,归结为如同燃烧的过程后,赫拉克利特在这个过程中分辨出一个法则、一种尺度、一种理性、一种智慧;而在摧毁宇宙大厦,将其宣称为一座垃圾堆之后,他有重新提出宇宙是世界过程中各种时间的预定秩序。 引自 第二章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变化,只适用于宇宙能量的循环,就如同一滴水,可以养花,可以成为人的血液,可以是海洋的水,也可以是天上的雨水,水的变化和火的变化都是解释,这个世界就是在变化,这些变化不一定是依照一个循环而是N个循环。
但历史主义者尝试用一个循环去解释复杂的历史,以历史将会循环出现的规则来预言历史的发展终将导致预言的失败。
不但赫拉克利特发现宇宙能量的循环和变化,老子在《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阐释宇宙的变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条道走,而是从来不走同一条道,就算赋予一个名字给它,它终归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不同的名字出现,但它本身,也未必和远古时期的原名事物是一模一样。
同样原理,《金刚经》提到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第1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第32)”
这也配合柏拉图所透出的理论,我们所寄居的变幻世界是一种幻象
既然我们存在的世界是一场梦,一种幻象,那么为什么会有永恒不变的定律,并没有,只有相对不太变动的,但不代表不变,就是一张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变动后的过程,它在用后被丢弃也是另一种变动,它的形态并非永恒不变,本质也不是永恒不变
回应 2021-12-20 00:10:04 -
无疑,选民说产生于部落形式的社会生活。强调部落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离开部落,个人就微不足道,这种部落主义是我们将会在许多种形式的历史主义理论中发现的一个要素 第一次看这本书,我以为民主=部落主义,然后批判柏拉图,就是批判民主 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民主有开放社会的民主(现在民主,中国宪法所使用的民主,即少数代表大多数编写法律然后接受批判和修改的民主),以及部落民主,也就是原始部落的军事首领为首的民主,这种...
2021-12-19 23:29:03
无疑,选民说产生于部落形式的社会生活。强调部落至高无上的重要性,离开部落,个人就微不足道,这种部落主义是我们将会在许多种形式的历史主义理论中发现的一个要素 引自 第一章 历史主义和命运的神话 第一次看这本书,我以为民主=部落主义,然后批判柏拉图,就是批判民主
实际上这里表达的民主有开放社会的民主(现在民主,中国宪法所使用的民主,即少数代表大多数编写法律然后接受批判和修改的民主),以及部落民主,也就是原始部落的军事首领为首的民主,这种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大多数人认为的是真理并为这个真理执行,少数人只能服从,恰好苏格拉底死于这种部落民主。书中不断反复提到的集体主义,也是指部落民主。
在我理解,西方普世价值推举的民主,即“一人一票选首领”的民主其实应该指的就是部落民主(eg 提倡香港一人一票选特首,台湾一人一票选总统),而并非开放社会的民主,但西方政客以及西方哲学家并不是不知道这是有毒的民主,恰好知道,并能够让 “猎物国” 自己造成混乱,那么他们就能继续站在地球的最优地位,维持 “春秋霸主” 的地位。
回应 2021-12-19 23:29:03 -
但为什么恰好选择了权力的历史,而不是宗教史或诗歌史呢?这里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权力影响我们每个人,而诗歌只影响少数人。另一个原因是人有权力崇拜的倾向。毫无疑问,权力崇拜是人类最坏的一种偶像崇拜,是洞穴时代的遗迹之也是人类的一种奴性。权力崇拜起源于恐惧,是一种应当受到轻视的情绪。权力政治学为什么成为“历史”核心的第三个原因是那些掌权的人要别人崇拜他们,而他们因此可以实现他们的愿望。许多历史学家...
2021-11-18 11:56:1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 )
-
Routledge (2002)9.5分 62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20)8.8分 49人读过
-
Routledge (2011)9.9分 31人读过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2)9.4分 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商夏 2012-07-13 12:35:01
索罗斯的老师 比索罗斯牛的人。
45 有用 沙砾于飞 2006-08-09 03:27:25
看墙内某些人跟着施特劳斯学了点古典学,就以哲人王自居,而且鄙视波普尔,不知道这是囚徒困境还是洞穴幻象?
70 有用 ROSIER 2014-03-07 10:59:38
要不是為了看柏拉圖可憐的污名來自何處,我是沒興趣碰那些奇怪的“自由主義經典”的。一直覺得哈耶克、波普爾對馬克思的批評必須放到現代猶太人的歷史處境中來看,否則是無法理解他們對馬克思的複雜感情的。
49 有用 人畜无害小白兔 2010-09-12 15:57:45
波普尔,你丫自己就是开放社会的敌人...
19 有用 沧海客@爱翡翠 2007-02-27 23:05:24
半吊子说大话之人比比皆是,作者也如此。
0 有用 Flo Jersey 2022-07-29 22:52:00
“对政治奇迹的孤注一掷的希望。这种非理性的态度源于迷恋建立一个美好世界的梦想,我称之为浪漫主义。…寻找它的天堂般的城邦,它也许竭力鼓吹‘回归自然’或‘迈向一个充满爱和美的希望’;但它总是诉诸我们的情感而不是理性。即使怀抱着建立人间天堂的最美好的愿望,但它只是成功地制造了人间地狱——人以其自身的力量为自己的同胞准备的地狱。”这段十分精彩。
0 有用 马孔多弗洛伊德 2022-07-29 14:47:15
头疼,乏味,不看了,四位数的工资还操这么大的心!
0 有用 樺 2022-07-27 00:03:47
扫清了一些权力政治历史上的问题
0 有用 狂接舆 2022-07-19 14:19:49
波老师还是很有意思的
0 有用 moly 2022-07-08 15:25:03
以比较快的速度看完了。感觉有点复杂,一方面的确有深刻的看法,另一方面也的确有太强的主观批判。作者深刻相信理性主义,但很多地方几乎已经超出理性的态度了,比如对黑格尔诉诸背后的动机目的。不过也还是有点好的,作者对一种心态的批评,就是在我们以为知晓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或者历史的使命时,就很容易放弃了自己判断的责任。“我知道我现在所做的可能很多人会批评,但历史会证明我是正确的”,这的确是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历史... 以比较快的速度看完了。感觉有点复杂,一方面的确有深刻的看法,另一方面也的确有太强的主观批判。作者深刻相信理性主义,但很多地方几乎已经超出理性的态度了,比如对黑格尔诉诸背后的动机目的。不过也还是有点好的,作者对一种心态的批评,就是在我们以为知晓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或者历史的使命时,就很容易放弃了自己判断的责任。“我知道我现在所做的可能很多人会批评,但历史会证明我是正确的”,这的确是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历史本身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