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杨度》(上中下)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汪精卫、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杨度参与公车上书,后来又支持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转而帮助孙中山,到他晚年,又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而把握不到时代脉搏,杨度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杨度(上中下)的创作者
· · · · · ·
-
唐浩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1946年出生,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多次获国家级大奖,并著有随笔《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名师访徙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 · · · · · (更多)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名师访徙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 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 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律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 王�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 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运
三 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 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 课嗣同举杯:我们对羊花天神明起誓
六 王�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 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八 一阕《王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 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 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 袁世凯牢记嗣父教导:官场犹如戏场,最大的本事在于做假的功能技巧
四 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 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六 潭柘寺定情
七 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八 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 怪木匠齐石白
二 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 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四 觉幻长老传衣钵
五 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六 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 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运的恼怒
二 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 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 八大胡同寻静竹
……
· · · · · · (收起)
一 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三 青年王�运的风流韵事
四 王�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五 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六 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七 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律
第二章 帝王之学
一 王�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二 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运
三 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四 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五 课嗣同举杯:我们对羊花天神明起誓
六 王�运妙解《枫桥夜泊》
七 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最深处
八 一阕《王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 浅涉政坛
一 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二 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三 袁世凯牢记嗣父教导:官场犹如戏场,最大的本事在于做假的功能技巧
四 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五 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六 潭柘寺定情
七 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八 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 佛门俗客
一 怪木匠齐石白
二 老衲无聊题红叶
三 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四 觉幻长老传衣钵
五 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六 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 八日榜眼
一 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运的恼怒
二 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三 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四 八大胡同寻静竹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这些年外患频仍,国事蜩螗,而那些深受皇恩的王公贵戚却懵然不醒,依然在醉生梦死中追逐一己利禄享乐。那些当要冲之辈又毫无应变策谋,或墨守成规,苟且敷衍;或轻举妄动,把国事当儿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浅涉政坛 -
袁世凯的想法与梁启超、谭嗣同的想法竟然完全一致,这使杨度大为感动,他决定要将在小站所亲见的一切,一点一滴地向徐致靖禀报,请老先生相信,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风毛麟角,他手下的七千新军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要维新,要变法,非得重用他不可。他激动地对袁世凯说:“袁大人,我今日听了你的指教,所获比松筠庵多次集会的还多。明日回到京师,一定将大人的所教所为和新建陆军的训练成绩向强学会和保国会的诸君大力宣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浅涉政坛
喜欢读"杨度(上中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杨度(上中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国运沉浮,问国士何人?——读《杨度》后感,献给今天依旧年轻的自己
国运沉浮,问国士何人? ——读《杨度》后感,献给今天依旧年轻的自己 引子: 士是什么人?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的精神是积极的,入世的,是通过自己的追求推动和改变国家命运的。士的精神代表了民族的文化属性。 什么样的人...
(展开)
瑕不掩瑜---评杨度
《杨度》读后感 作者唐浩明文笔简洁,写景述事错落有致,阅时很快就进入忘我之境,化做了主人公杨度,经历了那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心境也随主人公时而壮怀激烈,时而困顿苦思,时而清醒,时而迷失。 看完全书,我本人对杨度的一生是高度肯定的,虽然有人是这样评价他...
(展开)
革命一场,革了谁的命?
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绝非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或是民主革命,他只是革了满清皇族,成全了袁世凯,造就了杨度在内的一大批野心家。至于中国,还是那个老大帝国。 一、为什么要革命 鸦片战争以来,被洋人暴揍不已的中国被迫打开大门,内忧外困难以为继。尽管洋人...
(展开)
当书生气遇上了功名心
大约是两年前,我看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位家国天下耳熟能详的人物,所以可发挥的空间应该很小,在时代的背景下,曾国藩的一举一动都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记得当时我看过之后有一些地方还是不明白,当年辛酉政变,历史书上里里外外没有曾的影子,可在唐浩明的书...
(展开)
>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 百度上搜到这么一句。 | 来自河之流 | 1 回应 | 2012-05-10 21:07: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6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8.1分 694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7)8.4分 24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8.1分 109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7.5分 9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y Readings in 2006 (熙寧)
- 我的历史小说 (羊的门)
- 國語文學館 (Droit986)
- 唐浩明 (glassheart)
- 已读 (zilo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杨度(上中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BanditJohnson 2015-11-18 14:41:38
意气书生
0 有用 Shepherd 2012-01-27 00:19:27
结尾媚俗扣一星
2 有用 牛一 2006-04-15 18:49:01
旷代逸才——杨度 可怜的天才,毕竟是文人
0 有用 小草也是草 2013-01-02 12:31:11
看了快一个学期,终于结束!有才华的奇人一枚,怪不得要被唐书写三部……
0 有用 Steve 2010-09-06 21:00:09
看看历史的车轮如何造就着波澜的人生,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命运? 耐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