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es formes éle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译者: 渠东 / 汲喆
出版年: 2011-4
页数: 634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70591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爱弥尔·涂尔干(1858—1917)为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奠基人之一。本书援用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揭示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并指出宗教崇拜对象与社会集体对应,进而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本书反映了涂尔干晚年思想的主要转向,即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道德个体主义的理论企图。本书堪称涂尔干所有作品中最精湛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其社会思想取向的文献。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创作者
· · · · · ·
-
埃米尔·涂尔干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目录 · · · · · ·
1 本书的首要主题: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简单的宗教,用以确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发现和解释这些形式
2 研究次题:思想和范畴之基本观念的起源一认为其起源是宗教的亦即社会的之根由——对知识理论的重新阐述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 · · · · · (更多)
1 本书的首要主题:分析研究已知的最简单的宗教,用以确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为何在原始宗教中更容易发现和解释这些形式
2 研究次题:思想和范畴之基本观念的起源一认为其起源是宗教的亦即社会的之根由——对知识理论的重新阐述
第一卷 先导问题
第一章 宗教现象和宗教的定义
宗教之初步定义的用途;寻求这个定义的方法——为何应该首先检验常见的定义
1 宗教被定义为超自然的和神秘的——批判:神秘的观念并不是原始的
2 宗教被定义为是与神或精神存在之观念有关的——自然神论的宗教——不包含神性观念的无神宗教中的仪式
3 寻求确凿的定义——信仰与仪式的区别——信仰的定义——首要特征:事物被划分成神圣的与凡俗的
——这个定义的明显特征——与信仰有关的仪式的定义——宗教的定义
4 使巫术与宗教相区别的另一必要特征——教会的观念——个体主义宗教排斥教会观念吗?
第二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
Ⅰ 泛灵论
泛灵论与自然崇拜的区别
1 泛灵论的三个论题:灵魂观念的起源;精灵观念的形成;精灵膜拜向自然膜拜的转变
2 对第一个论题的批判——灵魂观念与互体观念的区别——梦不能说明灵魂观念
3 对第二个论题的批判——死亡无法解释灵魂向精灵的转变——对死者灵魂的膜拜并不是原始的
4 对第三个论题的批判——拟人的天性——斯宾塞的批判;对这一点的保留意见
——对据说可以证明这种天性的事实的验证灵魂与自然精灵的区别——宗教拟人论也不是原始的
5 结论——泛灵论把宗教还原成了一种幻觉系统
第三章 基本宗教的主导概念(续)
Ⅱ 自然崇拜
理论史
1 评述马克斯。缪勒的自然崇拜说
2 如果宗教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然力,那么我们就很难看到它是如何维系自身的,
因为它是通过谬误的方式来表达自然力的——对宗教与神话作出的虚假区别
3 自然崇拜不能解释事物的圣俗之分
第四章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问题史——处理它的方法
1 图腾制度问题简史
……
第二卷 基本信仰
第三卷 主要仪式态度
结论
人名对照表
民族(部落)译名对照表(含部分胞族)
本书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社会对意识所拥有的绝对权力,主要不是由于他在物质上所特有的无上地位,而是由于它所赋有的道德权威。如果我们服从于社会的指令,那不仅是因为强大的社会足以战胜我们的反抗,而首先是因为社会是受到尊崇的对象。 一个对象,不管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只要它在我们心中的表现赋有一种力,能够自动地引发或抑制我们的行为,而不计行为的任何利弊后果。 针对任何一种持有异议的企图,社会都将以谴责或者物质压迫的方式作出强暴的反应,这话总体现为激情迸发的共同决断,有助于强化它的绝对权威。简言之,当这种状态的舆论有了某种东西作为它的对象,每个个体对舆论的表现就从舆论的起源和诞生条件中获得了行动的权力,甚至那些以为自己并没有顺从舆论的人也是如此。 →舆论是所有权威之母。 在共同的激情的鼓舞下,我们在集会上变得易于冲动、情绪激昂,而这时仅凭个人的力量所难以维系的。等到集会解散,我们发现自己重又孑然一身,回落到平常的状态,我们就能体会出我们曾经在多大程度上超越自身了。 除了这种暂时性、间断性的状况之外,还有其他更为持久的情况,社会的这种强化作用能够让人们觉得社会更加重要,甚至通常会显得更加辉煌。 集体生活由于几乎完全集中于确定的时刻,它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强度和效果,因而使得人们对他们所过的双重生活和他们所享有的双重本性都具有了更加积极的情感。 图腾形象…被置于场景的中心,也就变成了场景的代表。于是,人们所体验的情感就固着到上面,因为它是情感唯一可以固着其上的具体事物。它不断把这种情感带到人们的心中,甚至在集会解散后仍能唤起这种情感,因为图腾形象被刻在了膜拜法器上、岩石上和盾牌上,在集会之后仍然存在。凭借它,人们所体验的激情将永远保持并不断再生。……在仪典上,它是一切敬意的归指。世代更替,它却保持不变。它是社会生活的永恒要素。所以,人们觉得与之发生关系的那种神秘的力量就似乎是从中流溢出来的。 宗教力的双重性:自然的又...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卷第七章 这些信仰的起源(终) -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勇敢地面对痛苦,他的杰出之处才能明显地体现出来。只有克制自己的本性,反向而行,才能把自己提升到更加非凡的境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人也喜欢 · · · · · ·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 条 )



用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的观点分析儒教问题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概略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述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霍布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涂尔干力图发现这是如何避免的,“社会如何成为可能的”。——社会整合问题是其终其一生的学术命题。涂尔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能制约个人的社会现象。外在性、普遍性、强制性。因此决定了其反对从个体心理层面... (展开)
【转】陈涛:道德的起源与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
> 更多书评 64篇
论坛 · · · · · ·
翻译的咋样 | 来自再会故梦 | 2024-09-26 21:00:47 | |
对于宗教学研究领域而言,这本书的理论体系有没有... | 来自皆无怎生看虚无 | 2023-09-08 18:53: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Oxford Paperbacks (2008)9.3分 103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9.1分 1576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9.2分 18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0)9.5分 6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学问之道 (沙砾于飞)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世纪最重要的100本社会学著作 (食菠萝)
- 必买之书 (山鬼2046)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评论:
feed: rss 2.0
22 有用 Aletheia 2020-11-15 01:06:00
我能打十星吗?这书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你们搞社会学的读起来简直应该是爽文吧,社会是至高神,社会诞生了概念、范畴、逻辑和因果,社会一统了道德、宗教与科学;才出现了一百年不到的图样小学科,就敢于向哲学的基本概念发出如此挑战,有再多虽然但是,这精神也是值得膜拜的......涂尔干是大理论时代的最后的悲情人物。(PS. 比自杀论可读性强十倍以上……
6 有用 番茄酱 2013-10-07 16:53:39
涂尔干宗教研究➡社会研究;康德哲学的社会学化。信仰宗教不是源于恐惧&宗教起源的基础不是谵妄(“互体”论;自然崇拜的语词论)而是能够作用于现实的图腾信仰&图腾本原/曼纳观念(宗教力)及次生产物:灵魂&宗教是社会的变形。最后吐个槽:涂爷真的是个话痨。
2 有用 江海寄余生 2020-07-04 16:57:45
上承斯宾塞的宗教研究 下启戈夫曼的神圣个体自我呈现 沐浴着光辉和欢腾感的阅读体验 康康说的没错 这是涂尔干最亲近 最震撼 也最超脱的一本
1 有用 何恕今 2024-09-18 23:04:13 天津
很多时候伟大的思想之所以是伟大的,正是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常识,这些常识背后复杂而缜密的推理是非常容易被遗忘的,但它们却是支撑我们常识的根基
2 有用 筹边楼上 2022-04-22 11:05:28
2017年入学读硕士的第一堂课,就是读这本巨著,当时一没读完,二是完全读不明白也听不懂大家在讨论什么。将近五年之后,再次捧起这本书,慢慢地读,前后两月有余。收获不仅是智识上的,也是生活上的。还记得涂尔干在文中说:“尝试比成功更重要”;“最根本的是别让心灵被可见的外观所奴役,而要让它学会统辖事物的外观,并把感觉所分裂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让我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那就是:我们的人生在凡俗与神圣之间... 2017年入学读硕士的第一堂课,就是读这本巨著,当时一没读完,二是完全读不明白也听不懂大家在讨论什么。将近五年之后,再次捧起这本书,慢慢地读,前后两月有余。收获不仅是智识上的,也是生活上的。还记得涂尔干在文中说:“尝试比成功更重要”;“最根本的是别让心灵被可见的外观所奴役,而要让它学会统辖事物的外观,并把感觉所分裂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果让我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那就是:我们的人生在凡俗与神圣之间不断地穿梭,在个体与社会之间不断地穿梭,在故乡与他乡之间不断地穿梭,在文本与田野之间不断地穿梭······从而实现一种完满。这本书是涂尔干一生思想的精华,感谢作者与译者的知识馈赠和知识劳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