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少女花影下》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文学创作上的新观念和新技巧,小说以追忆的手段,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不时交叉地重现已逝去的岁月,从中抒发对故人,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除的惆怅。这种写法不仅对当时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是一种突破,而且对日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的出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册为这部长篇巨著的第二部。
在少女花影下的创作者
· · · · · ·
-
马塞尔·普鲁斯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塞尔·普鲁斯特全名为瓦伦坦·路易·乔治·欧仁·马塞尔·普鲁斯特( Valentin-I,ouis-Georges-Eug a ne-Marcel Proust)。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
普鲁斯特出生于法国奥特伊市,曾在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普鲁斯特自幼患有哮喘病,1906年后只能闭门写作。1909年开始倾其心血写作《追忆似水年华》,其中第二部《在少女花影下》荣获法国龚占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可认识的,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受到我们自身的情欲的歪曲。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因此,要紧的不是生活在这些幻觉之中并且为这些幻觉而生活,而是在我们的记忆中寻找失去的乐园,那唯一真实的乐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我们以一种探索的、焦虑的、苛求的态度去看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等待那句使我们对第二天的约会抱有希望或不再抱希望的话语,而在这句话来到以前,我们或同时或轮流地想象欢乐和失望,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面对所爱的人时,我们的注意力战战兢兢,无法对她(他)获得一个清晰的形象。这是一种由各种感官同时进行的、但又仅仅是试图通过视力来认识视力以外的东西的活动,它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千种形式、味道和运动也许过于宽容。的确,当我们不爱某人时,我们往往使她(他)静止。我们所珍爱的模特儿时时在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只有拍坏了的照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 全部原文摘录
在少女花影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33 条 )




和周克希译本的简单对比(贡布雷 第一部分)
对陈太乙译本期待已久,感谢友邻Simonoth老师惠寄试读本。 此前中译读的是周克希译本,所以就随读随记,简单做个对比。原文视情况附上。 Disclaimer:因为是一边听原文有声书一边读的陈译本,碰到费解之处才会找周译本对照,所以难免显得陈不如周(这种读法很难兼顾陈比周出彩...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4 )
-
译林出版社 (2012)9.2分 24234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4)9.4分 8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89)8.8分 1535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1)9.1分 333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所拥有的书籍 (在我的死的彼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在少女花影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在我的死的彼岸 2023-10-09 18:51:49 湖南
我接触的第一本普鲁斯特,由桂裕芳翻译的《在少女花影下》。致已逝的法语翻译家桂裕芳(1930——2022)
0 有用 晶 2017-10-15 13:25:00
看完又像什么都没看一样
0 有用 guagua 2020-09-03 11:45:59
多愁善感(真的很爱哭,动不动就伤心到落泪)的大文豪絮絮叨叨,看的比较费劲,故事性比较散,看着看着好像走神了“哎、刚刚在嘀咕什么”又回头捋一下,作者也是本身身体素质不好,怎么被家里人养的很娇气的感觉。小女友看来是对作者没什么爱的,最后一幕描写斯万夫人出门遛弯挺有画面感的。
0 有用 阿漫 2017-02-07 14:10:44
爱不释手,值得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