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品方: 麦读
副标题: (百年经典、全新译文,原著销量超20万册,引领无数法律人追寻司法正义的源泉)
译者: 王绍喜
出版年: 2023-6
丛书: 法学名家经典译丛
ISBN: 9787516232217
内容简介 · · · · · ·
当我们提到“司法过程”这个词时,很多人特别是法律人,就会联想到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本质》。
《司法过程的本质》,是美国法官本杰明·卡多佐1921年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做讲座的讲稿。1918年,耶鲁大学法学院邀请时任纽约上诉法院的法官卡多佐担任一年一度的斯托尔斯讲座主讲人。没想到,卡多佐回信拒绝了这个邀请,理由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经过安排,耶鲁法学院院长与卡多佐进行了面谈,有几位教师陪同,卡多佐再次重复了信中的内容,说他没有什么可以说。这时,一位教师提议:“卡多佐法官,您能否向我们的学生解释一下做出案件判决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哪些资源?”卡多佐回答说,“我认为可以做得到”。经过一年的准备,卡多佐于1921年2月中旬分四天做了讲座。每天1个小时,从下午5点开始,到6点结束。据耶鲁法学院科宾教授回忆,第一次讲座时,250人的演讲厅挤满了听众。演讲效...
当我们提到“司法过程”这个词时,很多人特别是法律人,就会联想到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本质》。
《司法过程的本质》,是美国法官本杰明·卡多佐1921年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所做讲座的讲稿。1918年,耶鲁大学法学院邀请时任纽约上诉法院的法官卡多佐担任一年一度的斯托尔斯讲座主讲人。没想到,卡多佐回信拒绝了这个邀请,理由是“没有什么可以说”。经过安排,耶鲁法学院院长与卡多佐进行了面谈,有几位教师陪同,卡多佐再次重复了信中的内容,说他没有什么可以说。这时,一位教师提议:“卡多佐法官,您能否向我们的学生解释一下做出案件判决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哪些资源?”卡多佐回答说,“我认为可以做得到”。经过一年的准备,卡多佐于1921年2月中旬分四天做了讲座。每天1个小时,从下午5点开始,到6点结束。据耶鲁法学院科宾教授回忆,第一次讲座时,250人的演讲厅挤满了听众。演讲效果出奇地好,听众不断鼓掌,直到卡多佐法官离开会场。后面三次讲座移至可以容纳500人的场地,同样爆满。演讲结束之后,耶鲁法学院提议将演讲稿提交给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第一年,光纽约一地就销售了3000册。这本于1921年出版的著作,到2018年的销量已经超过20万册,被公认为是一部法律经典。
《司法过程的本质》,既是一本对司法实践进行总结的书,也是一本法学理论著作。作者阐述了法官在作出司法裁判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哲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方法,并通过很多的案例进行论证。正如波斯纳法官所言,“《司法过程的本质》是一位法官解释法官如何推理的首个体系性的思考”,“而且它是一位法官阐述一种司法哲学的首个严肃的思考”,书中所蕴含的法理思想是使它获得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将书名中的nature译为“本质”,而不是“性质”,书名因此变为《司法过程的本质》。之所以这样翻译,不是因为想创新出奇,而是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在英文中,依据《韦氏大学英语词典》,nature指的是本质(essence),即人或事物的固有特征或基本构成(the inherent character or basic constitution of a person or thing, 《韦氏大学英语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826页);二是,在中文的语境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而“性质”则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63、1470页)。从本书论述的司法过程这一主题来看,作者采用了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法对司法的过程进行分析,是偏向司法过程的本质的探讨,而不是关于性质的讨论,因此,我认为将其译为“本质”似乎更加贴切。”——本书译者王绍喜
作者简介 · · · · · ·
本杰明·卡多佐(1870—1938),美国著名法学家,美国社会法学派代表人物,曾任纽约州zui高法院法官,纽约州上诉法院法官、首席法官,联邦zui高法院大法官,被誉为美国历史上zui伟大的四位法官之一(另外三位是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路易斯•布兰代斯、勒尼德•汉德)。
译者:王绍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现为天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大学文化法治与文化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广告法、法理学。在《环球法律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法律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有专著《广告法上的民事责任》及译著《荆棘丛:我们的法律与法学》。
目录 · · · · · ·
第二讲 历史、传统和社会学的方法27
第三讲 社会学的方法、作为立法者的法官55
第四讲 遵循先例、司法过程的潜意识因素、结论81
附录一 本杰明·内森·卡多佐里昂·格林103
附录二 司法过程的本质勒尼德·汉德108
· · · · · · (更多)
第二讲 历史、传统和社会学的方法27
第三讲 社会学的方法、作为立法者的法官55
第四讲 遵循先例、司法过程的潜意识因素、结论81
附录一 本杰明·内森·卡多佐里昂·格林103
附录二 司法过程的本质勒尼德·汉德108
附录三 重访司法的过程: 导言亚瑟·科宾113
译后记王绍喜12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始终贯穿了整个法律的一个恒定假设就是,习性的自然且自发的演化确定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如果对习惯略加延伸,就会将习惯与习惯性道德、流行的关于正确行为的标准、时代风气等同起来。这就是传统的方法和社会学方法之间的接触点。它们都扎根在同一土地上。各自都维护着行为和秩序之间、生活与法律之间的互动。生活塑造了行为的模子,而后者在某一天又会变得如同法律那样固定起来。法律维护的就是这些从生活中获得其形式和形状的模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旧的信仰程式会因为习惯的力量保留下来并不断重复,直到某一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情以及根本性欲求都变得与其逻辑框架非常不一致,以致于必须将这一框架抛弃。这时,就开始了建构一个新信仰并予以理性化的工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司法过程的本质"的人也喜欢 · · · · · ·
司法过程的本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这本书思路略显混乱,需要自行整理才能读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公众号:读书笔记交流 第一讲 引论。哲学方法 本章第一个问题是本书的目的与结构: 1.本书的目的 本书试图以通俗的语言向一个外行说明司法的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具体而言例如:法官在决定一个案件中,他用了什么样的信息做了指导等等。换言之即向读者揭示出司法过程的原则。 2.... (展开)
许章润:活着的法律宣谕者——《司法过程的性质》与卡多佐的司法艺术

侯学勇:卡多佐的实用主义真理观——读《司法过程的性质》

读《司法过程的性质》11.4

【笔记】追寻·反省·掂量

没有硝烟的斗争:博弈间窥见司法的进程

法官演讲集,翻译太差了【7.9分】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商务印书馆 (1998)8.6分 1235人读过
-
Dover Publications (2012)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8)9.0分 141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12)8.2分 5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3 (普照)
- 历史学与全球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法学,定叫我有来无回 (Villeneuve_)
- 书架上的神明 (三点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司法过程的本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竹阁君 2023-06-18 19:41:01 江西
与另外两个译本相比,更加注重对原意的精确表述,并附加了三篇对卡多佐的纪念文章。(我觉得纪念文章比正文好看……)
1 有用 Blade King 2023-06-21 21:23:44 浙江
极其有影响力的讲座(几乎可以和《法律的道路》齐名),译笔上佳。和过去对这本书的理解不大一样,现在觉得卡多佐这里是指出方向,而不是提出理论。针对的是当时的法律过度确定性“神话”(和后来的现实主义还不一样),而卡多佐的观点现在成为了“常识”反而彰显了影响力。基于这个演讲目的,不能够批评其没有具体观点(反而是其有意这么克制)。这版的三篇附录也值得一读。
0 有用 星俊野 2023-08-03 14:48:03 江苏
与其他版本相比,翻译得更精准,更适合中国宝宝理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直译的翻译腔。读完可以读《活着的法律宣谕者——<司法过程的性质>与卡多佐的司法艺术》一文,别人的读书笔记和自己的读书笔记完全是两种境界。
0 有用 西瓜然 2024-11-10 16:48:42 北京
新译本,有译者序和译后记,三个附录很有价值,可入手🙌🏻本科的时候没有发现,卡多佐对当时的德语和法语文献好熟悉啊!很明显受到耶林、德国自由法运动的学者还有惹尼的影响,擅长用比喻,最后一段太有煽动力了!
0 有用 zeitgeist 2024-11-26 10:45:24 广东
司法过程的本质不是发现,而是创造。与其说其为规则,不如称之为一种标准与程度。翻译不行,多处表述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