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前347)的一篇重要对话。它标志着由《斐多篇》和《国家篇》代表的理念论向柏拉图后期思想的转化。全篇对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借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之口,批评了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第二部分为八组虚拟的逻辑推论,涉及“一”和“存在”是分离还是联系的问题,以及“一”和“多”的问题。
本译本是我国著名希腊哲学专家陈康先生对《巴曼尼得斯篇》做的注释性翻译,在其中对《巴曼尼得斯篇》进行了文字的勘校、词句的释义、历史的考证和义理的研究。
巴曼尼得斯篇的创作者
· · · · · ·
目录 · · · · · ·
凡例
序
绪论
巴曼尼得斯篇
附录一 “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考
附录二 论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
序
绪论
巴曼尼得斯篇
附录一 “少年苏格拉底”的“相论”考
附录二 论柏拉图的《巴曼尼得斯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么怎样?是的一的部分中每一部分,一和是,离开另一部分么?一离开是的部分,是离开一的部分么? 这是不可能。 那么每一部分将又有一和是,并且至少由两部分组成,依照同一个论证永远是如此,凡成为一部分的,它将永远有这两部分;因为一将永远有是,是将永远有一,结果每一部分必然永远地变为二,永不是一。 无疑地。 是的一岂不要是这样无限的多么? 看起来如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曼尼得斯篇 -
苏格拉底啊,这是因为我相信,你和任何主张每样事物都有个本来的“所是”的人都会承认,首先这个“所是”是在我们这里②找不到的。 苏格拉底说:不这样怎么会是本来的呢? 巴门尼德说:你说得很好。那些“相”是什么,只是相应于“相”与“相”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在它们彼此间的关系里有它们的所是”,并不是在它们与我们这里的本的关系里,也不是像人们设想的那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曼尼得斯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共3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数理哲学导论》《保卫马克思》《敌基督者》《认识的途径》《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等
。
喜欢读"巴曼尼得斯篇"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智者 9.1
-
- 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9.3
-
- 泰阿泰德 9.5
-
- 灵魂论及其他 8.7
-
- 形而上学 8.8
-
-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9.1
-
- 论真理的本质 9.3
-
- 尼各马可伦理学 9.3
-
-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9.4
-
- 纯粹现象学通论 9.1
巴曼尼得斯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转】叶秀山: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
原载《哲学的希望:欧洲哲学的发展与中国哲学的机遇》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追记了苏格拉底年轻时听巴门尼德的谈话,其中有一些“对话”实际上是巴门尼德的一个演讲,柏拉图的这个追忆在欧洲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自不待言,就对于巴门尼德自己(以及整...
(展开)
> 更多书评 2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Focus Publishing/R. Pullins Company (1996)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24)8.8分 2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82年8月一版一印12300册)暂无评分 1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商务印书馆 (彼岸)
- 商务汉译 (张遂州)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哲学类(桔黄色) (无线火车)
- 有关希腊罗马(巨坑) (RM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2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巴曼尼得斯篇的评论:
feed: rss 2.0
27 有用 节 2015-12-26 23:05:37
没读多久就知道又是一本需要重读的书,今天终于消灭了。怪我先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早先明白了一可以是多,多可以是一,而这暗示了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相”(理念)之间是可以结合的。巴门尼德爷爷乃存在之大师,教育青年苏格拉底:许多人共同享有一个帐篷,然而每个人只有一部分位置,而非拥有整座帐篷。这样,柏拉图批判了自己的理念单一论,进而通过巴爷的演绎得出结论:理念间必然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必然拥有部分,而部分归... 没读多久就知道又是一本需要重读的书,今天终于消灭了。怪我先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早先明白了一可以是多,多可以是一,而这暗示了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相”(理念)之间是可以结合的。巴门尼德爷爷乃存在之大师,教育青年苏格拉底:许多人共同享有一个帐篷,然而每个人只有一部分位置,而非拥有整座帐篷。这样,柏拉图批判了自己的理念单一论,进而通过巴爷的演绎得出结论:理念间必然是相互结合的。整体必然拥有部分,而部分归属于整体,多本身就是一,而一则可以不断分割。虽然难以透析清楚,也不明白是不是诡辩,但仍旧体会到了柏拉图对话录带来崩溃的快感。后世哲学果然乃图哥之猪脚。怪爷爷陈康真是牛逼哄哄一堆注释(翻译怪怪的),我本以为陈中梅已然是注释控大咖。 (展开)
2 有用 Mannialanck 2012-12-02 23:32:54
今年dota玩多了,半年才看完
1 有用 游伟 2008-09-28 09:54:21
我现在的梦想任然包含着这本书。它是我梦想的一部分。
5 有用 东东的Easter 2020-01-19 14:32:21
华人翻译西方哲学文献的巅峰之作吧,陈先生在抗战困难时期,缺少各种资料,仍然做了精心研究,然后翻译的,注释是原文的九倍。不过原文确实及其难懂,就算有陈康先生的注释,第二部分的八个论证仍然难以索解。陈康先生注释本书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两个附录暨译者的两篇论文中体现的非常清晰,在读正文前,认真研读两篇附录会有很大的帮助。
4 有用 劈头士》睁木 2012-05-10 22:28:45
虽然不能完全领会,但是仍然能感受到力量。这本真的是难啃,几乎读了一个礼拜。倒不是正文部分难读,主要是注释部分。陈康似乎还是王太庆的老师,老先生,想到把英译的idea翻译成“相”,从而取代原本的“理念”。读到后面倒也习惯了~~老先生在这本书上花的功夫甚是了得,注释是正文的一倍!但是,对于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的人而言,文字上的考据看了有些不耐。加上柏拉图始终罗里吧嗦,常常看得急躁。文末两篇附录值得多看,... 虽然不能完全领会,但是仍然能感受到力量。这本真的是难啃,几乎读了一个礼拜。倒不是正文部分难读,主要是注释部分。陈康似乎还是王太庆的老师,老先生,想到把英译的idea翻译成“相”,从而取代原本的“理念”。读到后面倒也习惯了~~老先生在这本书上花的功夫甚是了得,注释是正文的一倍!但是,对于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的人而言,文字上的考据看了有些不耐。加上柏拉图始终罗里吧嗦,常常看得急躁。文末两篇附录值得多看,甚至应该在先看附录,厘清思路再看正文和注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