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国史新论(新版)》作者“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国史新论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以及江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目录 · · · · · ·
自序
再版序
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五○年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七七年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 一九八七年三月
中国传统政治 一九五○年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一九七四年九月
中国知识分于 一九五一年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九月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十月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一九七四年九月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一九七○年
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一九五一年
中国历史人物 一九六九年八月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一九七七年十月
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一九四一年冬
· · · · · · (收起)
再版序
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五○年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 一九七七年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 一九八七年三月
中国传统政治 一九五○年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一九七四年九月
中国知识分于 一九五一年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九月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一九八一年十月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一九七四年九月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一九七○年
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一九五一年
中国历史人物 一九六九年八月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一九七七年十月
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一九四一年冬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藉,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单凭小己个人,只要道在我身,可以默默地主宰着人类命运。... 我很喜欢"传统"二字,因这传统二字,特别重要。但要认识传统,其事不易。好像有些时候,我们要认识别人反而易,要认识自己反而难。而且要认识我们东方人的传统,要比认识西方人的传统其事难。如中国有四千年、五千年以上的传统,韩国有三千年以上的传统,日本有二千年以上的传统。西方如法国、英国,只有一千年传统,美国只有两百到四百年传统,苏维埃没有一百年传统。... 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正像教一个人都要能认识他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其他便都不必说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2页 -
教育重在教人、但尤重在教其人之能自得师。最高的教育理想,不专在教其人之所不知不能,更要乃在教其人之本所知本所能。... 近代有国民教育,则是教人以一种狭义的国家民族观,亦将把人类各自分歧。又称公民教育,乃教导其各为一国家之公民而止。在共产主义下,则惟有阶级教育,所教必限于无产阶级。又有职业教育,此乃一种市场教育。乃生活所需,非生命所在。凡此种种,皆是有类之教。其教有类,乃是人各分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钱穆作品系列(共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古史地理論丛》《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四)》《新亚遗铎》《现代中国学术论衡》《晚学盲言(上下)》
等
。
喜欢读"国史新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国史新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國史大綱(上下) 9.4
-
- 中国历史研究法 8.5
-
-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 8.6
-
- 秦汉史 8.2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8.9
-
- 中国史学发微 8.2
-
- 人生十论 8.2
-
- 庄老通辨 8.1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2
-
-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9.0
国史新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国史新论》样章试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国史新论》 《中国历史人物》之四 一部二十四史,把许多人试为分类,有治世盛世人物,有衰世乱世人物,有有表现的人物,有无表现的人物,有成功人物,有失败人物。但读者不要认为我只讲某一边,不讲另一边。今试再来讲中国的历史人物。 上面分法,都从外面看,此下当从人物之... (展开)
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西周辟雍、宋朝书院、明朝国子监……中国古代的学校是如何建立、发展的?这些学校和当时的朝廷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些问题,我们均可以在史学大家钱穆的经典著作《国史新论》中找到答案。 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我们受到的教育关系密切。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和国家的... (展开)> 更多书评 5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8.2分 795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2)8.8分 33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9.4分 17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8分 15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 (Josephine)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南周总编推荐 (悠悠)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国史新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Dr Wu 2009-08-12 22:09:41
一个迂腐的老学究。。写文章太随性主观了。。
2 有用 历史理性 2009-03-31 22:03:07
宾四先生晚年演讲往往有失水准,与早年著述万难相提并论
1 有用 momo 2019-05-29 23:40:46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传道长于授业,二者有本质不同,关键在于一“道”字。钱老说的“道”不是简简单单不着边际的,一定要好好听他讲。我觉得中国人文化全都可浓缩为该“道”字。“不要怕违逆了时代,不要怕少数,不要怕无凭借,不要计及权势与力量。”“教育的第一任务,便是要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分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你尚未了解透自己,有什么权利妄自菲薄呢?
0 有用 大人 2009-10-18 19:56:11
四年之后再读钱穆
22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11-24 17:24:32
写作方式值得学习,而温情和敬意都是钱穆先生对于国家浓浓的爱意。读钱穆才能知道中国传统的可以理解性。钱穆写中国历史是中国正面,国内历史教科书写的中国是阴暗面。中西比较:中国重人,抒情;西方更重视事,叙事;视角的变换才是历史的真正的含义。本书整体架构和中心实在和国史大纲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