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诚老师读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会延伸到读作品时,洪子诚老师所处的环境,阅读动机、心情和方法等的讨论;也就是读者和阅读对象建立怎样的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取名《文学的阅读》这个书名的原因。
文集包含了洪子诚老师对于新诗的阅读,像北岛、牛汉、商禽、张枣、许世旭、纪弦、梁秉钧、牛汉、周梦蝶的诗歌阅读经验,也包括对文学的阅读,像巴金、契诃夫、《鼠疫》的阅读经验,等等。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学者的阅读史,有心人也可以在其中读出历史的某些剖面。
文学的阅读的创作者
· · · · · ·
-
洪子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洪子诚,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材料与注释》等。
目录 · · · · · ·
前言
“阅读”与“阅读史”
我的巴金阅读史
读金克木:30年代的孔乙己造像
读契诃夫: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读《日瓦戈医生》:生活的多个面向
读《鼠疫》:“幸存者”的证言
新诗的阅读
一首诗应该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早期的诗
读牛汉:树木的礼赞
商禽、张枣、许世旭的诗
纪弦、梁秉钧、牛汉的诗
种种可能:周梦蝶与辛波斯卡
与音乐相遇
· · · · · · (收起)
“阅读”与“阅读史”
我的巴金阅读史
读金克木:30年代的孔乙己造像
读契诃夫:怀疑的智慧和文体
读《日瓦戈医生》:生活的多个面向
读《鼠疫》:“幸存者”的证言
新诗的阅读
一首诗应该从什么地方读起:北岛早期的诗
读牛汉:树木的礼赞
商禽、张枣、许世旭的诗
纪弦、梁秉钧、牛汉的诗
种种可能:周梦蝶与辛波斯卡
与音乐相遇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大家小书(共384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习坎庸言校正》《槐屋古诗说》《论三国人物》《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古典戏曲略说》
等
。
喜欢读"文学的阅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读作品记 9.3
-
- 赵树理文学与乡土中国现代性 8.6
-
- 我的阅读史 8.8
-
- 问题与方法 9.4
-
- 卞之琳诗艺研究 8.5
-
- 1956:百花时代 8.8
-
- 现实主义的变奏 8.5
-
- 公寓里的塔 9.3
-
- 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 8.1
-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漫说文化 8.3
文学的阅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一个人的阅读史,可能是他的生命史
《文学的阅读》中的大部分文章选自洪子诚老师之前的那本《我的阅读史》,其中收录的文章大多数是洪子诚老师不同时间读同一本之后所做的文章,比如“读巴金”“读《日瓦戈医生》”“读北岛的诗”“读《鼠疫》”。 这是一场很奇妙的阅读体验,读过似不敢给洪老师的阅读随笔扣上“...
(展开)


文学阅读唤醒冷漠的灵魂
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怡情,可以改善气质,可以提升人的内涵,好处多多,可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读者眼里,起到的成效却截然不同,归根结底在于每位阅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惯性思维使然。洪子诚教授的这本《文学的阅读》或许会让阅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获得不同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人文丛—洪子诚 (白露@思勉)
- 省图待借 (赵怀柔)
- 王小刀的2018年书单 (王小刀)
- 大家小书·文学评论 (haruki)
-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Halcyo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学的阅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鸡粪 2017-04-30 08:56:34
持久的伤感将困扰洪老师的一生吧。
5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7-05-04 18:23:02
今日校庆,标本洪子诚来凑热闹好了,于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之第三联新知,洪老是具有反讽精神的: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位诗人的创作,一般读者拿在手里就觉得有点难办。从头读起吗?读了六七百页你还有没有感觉?另外一个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读选本还是读全集。当然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者,大家不会去读《全唐诗》或《全宋文》。莫言前些日子得了诺贝尔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就赶印收入他全部作品的20卷“文集”:这是对这位作家的致敬,... 今日校庆,标本洪子诚来凑热闹好了,于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之第三联新知,洪老是具有反讽精神的: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位诗人的创作,一般读者拿在手里就觉得有点难办。从头读起吗?读了六七百页你还有没有感觉?另外一个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读选本还是读全集。当然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者,大家不会去读《全唐诗》或《全宋文》。莫言前些日子得了诺贝尔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就赶印收入他全部作品的20卷“文集”:这是对这位作家的致敬,也是有经济利益在里面。那么我们是读《莫言文集》好呢,还是读他的一些选本?其他小说家和诗人也是这样。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全集漫无头绪,不知道怎么读。但是有时候又觉得选本不大放心,容易被选家牵着鼻子走;因为有的选本带有历史的、个人的偏见。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不大信任选本。另外,我们读书有时候可能会“想当然“。 (展开)
0 有用 荸荠 2017-07-02 17:04:40
文章都不错,只是书是拼凑起来的…
0 有用 Houdash 2022-03-11 22:24:30
喜欢洪子诚教授对于欣赏限度和自我感情的克制,这种克制最终反馈到文字上,便是尽量引用,少叙感慨的克制。这样的文字冷静客观,不令人生厌。
0 有用 若涵 2018-06-03 17:18:46
有点妙又有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