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本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创作者
· · · · · ·
-
杜赞奇 作者
目录 · · · · · ·
译者的话
中译本序
导论
第一编
第一章 线性历史与民族国家
一 西方学术中的黑格尔传统
二 线性历史的困境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蕴涵
三 民族国家与启蒙模式的中国史
四 结论
第二章 中国和印度的复线历史
一 政治群体的历史模式
二 群体封闭的解析与承异的叙述结构
三 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与历史问题
四 结论
第二编
第三章 反宗教运动与被压迫者之复归
一 自觉意识与历史终结
二 为终结历史而创造人民
三 反宗教运动
四 结论
第四章 兄弟会与共和革命中的革命话语
一 19世纪晚期中国的秘密会党
二 矿工、儒家思想与满族问题
三 革命党人对秘密会党的表述
四 孙中山:现实的考验与叙述的封闭
五 革命意识形态与全球种族话语
六 结论
第五章 “封建”的谱系: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叙述
一 市民社会与西方中国史研究
二 对市民社会的混杂叙述
三 实践中的叙述结构:建国与市民社会
四 孱弱的国家与国家主义话语
五 后记:梁启超与《封建制之附论》
第六章 地方对国家的叙述:现代中国的联邦主义与中央集权主义
一 省与联邦国家的话语
二 湖南:自治与民权
三 广东:民族主义与背叛的政治
第七章 中国与印度现代化批评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东游记——记我的学术生涯
· · · · · · (收起)
中译本序
导论
第一编
第一章 线性历史与民族国家
一 西方学术中的黑格尔传统
二 线性历史的困境与民族主义的政治蕴涵
三 民族国家与启蒙模式的中国史
四 结论
第二章 中国和印度的复线历史
一 政治群体的历史模式
二 群体封闭的解析与承异的叙述结构
三 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与历史问题
四 结论
第二编
第三章 反宗教运动与被压迫者之复归
一 自觉意识与历史终结
二 为终结历史而创造人民
三 反宗教运动
四 结论
第四章 兄弟会与共和革命中的革命话语
一 19世纪晚期中国的秘密会党
二 矿工、儒家思想与满族问题
三 革命党人对秘密会党的表述
四 孙中山:现实的考验与叙述的封闭
五 革命意识形态与全球种族话语
六 结论
第五章 “封建”的谱系: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叙述
一 市民社会与西方中国史研究
二 对市民社会的混杂叙述
三 实践中的叙述结构:建国与市民社会
四 孱弱的国家与国家主义话语
五 后记:梁启超与《封建制之附论》
第六章 地方对国家的叙述:现代中国的联邦主义与中央集权主义
一 省与联邦国家的话语
二 湖南:自治与民权
三 广东:民族主义与背叛的政治
第七章 中国与印度现代化批评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东游记——记我的学术生涯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到1928年后期和1929年,(反宗教)运动遇到了有组织的抵抗,不仅有佛教和尚组织的反抗,而且还有各会道门徒及秘密会党所组织的民众起义。激进民族主义者尤其面临着江苏北部(江北)、河南、安徽及山东数省交界地区贫穷而难以控驭的大小刀会所领导的一系列起义。在一篇非常清楚地叙述小刀会1929年起义的论文中,三谷追寻了起义发生的过程:本来只是抵抗反民间宗教运动,后来却发展成为武装起义并一度计划夺取南京政府。1929年2月3日,就在农历新年这一中国最为重要的节日前后,数千名武装起来的小刀会成员高喊着“打倒三民主义”、“打倒西堂”、“拥护帝国主义”、“日本人是朋友”之类的口号,冲向江北的宿迁,破坏了不久前在拆掉的东岳庙的废墟上新建起来的公共讲堂。他们还向国民党党部大楼、电报局、新式学校(包括女子学校)等发起了进攻(Mitani,1979:141)。2月15日,他们再次对上述机关发动攻击,所不同的是,这次还有五六万运河附近农村的民众赶来参加。到3月底,小刀会与24个县的红枪会会合,招募被军阀的军队遣散的士兵,组建了“大同军”,并布“大同元年”年号。在1929年4月11日最终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之前,他们还曾攻占了多座城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6页 -
As the subject of History, it must daily reproduce the project of recovering its national essence --to secure its transparency as the already-always of the nation sp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Enlightenment discourse of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made it imperative for all societies to affiliate themselves with modernity. Committing oneself to modernity and progress, however, is a commitment to the celebration of the new, the breaking of old shackles. Thus while on the one hand, nation-states glorify the ancient or eternal character of the nation, they also seek to emphasize the unprecedented nature of the nation-state, becuase it is only in this form that the people-nation has been able to realize itself as self-conscious subject of History.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共3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自贡商人》《日本近代中国学的形成》《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王弼《老子注》研究》《缠足》
等
。
喜欢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传统的发明 8.4
-
- 危险的愉悦 8.7
-
- 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 8.6
-
- 成為「日本人」 8.8
-
- 发明民族主义 7.9
-
- 想象的共同体 8.8
-
- 民族—国家与暴力 8.1
-
-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8.5
-
-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 7.3
-
- 中层理论 8.6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历史也要反抗
读完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是中间停了大半个月,不忍卒读。究其原因就在于翻译之后的书稿语言、逻辑增加或隐藏了很多细节,导致对句子的完整理解、文章段落的逻辑连贯出现了困难,尤其是头两章。所以有的朋友劝我弃疗,有的朋友说直接读英...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8.7分 152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8.0分 466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7.9分 97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Ⅱ (東寫西讀)
- 国族想像,公私分野【1】 (南池子)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小猫玩的签名本 (猫不许)
- 有话好好说 (曳尾于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Caselnes 2017-06-07 16:03:10
强烈要求豆瓣添加“不想读”分组。唯一有意义的就是阐释了一个史学史观点:现代历史专业的出现是为了建构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需要,本已似懂非懂的晦涩理论在读毕全书后忘得一干二净。另,克罗斯雷应为柯娇燕、柯恩应为柯文、魏克曼应为魏斐德,加之如同天书的译文本身,真是不知道四位译者在做什么。
1 有用 LarksTongue🪺 2023-02-03 06:15:15 广东
作者攀附了不合宜的理论框架,如果反驳对象停留在安德森的民族国家观,可以很好地安置书中不断援引的、为“异质”“边缘”张目的左翼理论以及经验材料;但开篇去碰黑格尔,将靶心定位在线性的、目的论的、启蒙的历史叙事,导致根本的混乱贯穿全书。“复线历史观”与作者试图反对的启蒙模式受同样的启蒙理性驱使,归类、寻求模式、挂一漏万。反思未深入到认识论层面,它就只是“另一种”模式,无法像作者理想中那样打开封闭的、被“... 作者攀附了不合宜的理论框架,如果反驳对象停留在安德森的民族国家观,可以很好地安置书中不断援引的、为“异质”“边缘”张目的左翼理论以及经验材料;但开篇去碰黑格尔,将靶心定位在线性的、目的论的、启蒙的历史叙事,导致根本的混乱贯穿全书。“复线历史观”与作者试图反对的启蒙模式受同样的启蒙理性驱使,归类、寻求模式、挂一漏万。反思未深入到认识论层面,它就只是“另一种”模式,无法像作者理想中那样打开封闭的、被“民族国家(迈向现代性的历史进程的载体)”范畴遮蔽的历史暗面,所能照亮的范围甚至未必更宽阔。 (展开)
6 有用 大甜甜~~ 2020-11-30 16:50:26
我只读懂了大约一半,但读懂的部分都觉得特别能击中我。不完全是反思线性史观这么简单的问题,更是不同知识间的角逐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历史观感。尤其陈炯明的事情,见证了曾经被章太炎等人推崇的“封建”“联省自治”等概念的衰落。毛事实上在湖南很受这个影响。最后将甘地和毛进行比较,更是神来之笔。如果两个人如此类似,他们在日后激发的政治能量何以不同?第一次读杜赞奇,充满了惊叹,以后还要重读。
6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8-03-16 13:00:39
孔飞力先生的学生、著名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先生的第二本书,跟其第一本书《文化、权力与国家》类似,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却是非常丰富。本书旨在梳理20世纪初期,中国为了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政治话语和历史重构方面所做出的诸多努力。全书分为历史哲学探讨和个案研究这样两大部分,共七个章节,这七章中的几乎每一章,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写出一本大部头论著的重要话题。在论述过程中,杜赞奇纯熟地将理论归纳演绎... 孔飞力先生的学生、著名美籍印度裔学者杜赞奇先生的第二本书,跟其第一本书《文化、权力与国家》类似,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蕴却是非常丰富。本书旨在梳理20世纪初期,中国为了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政治话语和历史重构方面所做出的诸多努力。全书分为历史哲学探讨和个案研究这样两大部分,共七个章节,这七章中的几乎每一章,单独拎出来,都是可以写出一本大部头论著的重要话题。在论述过程中,杜赞奇纯熟地将理论归纳演绎跟历史素材的陈述无缝连接在一起,同时时刻关照中国与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分析。这样的笔法,也让本书成为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一本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展开)
39 有用 黑屋 2013-08-12 21:18:27
看完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两年前已经看过了。。当时是在梦游吗。。如果复线历史可以把历史从进步主义的民族国家叙事中拯救出来,就像联省自治对抗中央集权、封建论对抗君主专制一样,能否同样从毛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叙事中拯救党史和当代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