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为王寿南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为近代著名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及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全书共十章,对自唐睿宗景云元年起至唐亡为止之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叙述唐代中央政府对藩镇控制力的演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虽距离初版已过半个世纪,但仍是唐代藩镇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作者为写作本书所制作的唐代藩镇总表,包含86镇,藩镇1333人,几乎将唐代藩镇网罗在内,为全书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后来研究者打下重要基础。
本論文共分十章,各章之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言」。說明藩鎮之意義與範圍,本論文所稱藩鎮指自唐睿宗景雲元年起至
唐亡止之節度使、觀察使、都防禦史、經略使。
第二章「唐代藩鎮對中央態度之分類統計」。本論文將藩鎮對中央態度分為跋扈、叛
逆、恭順三類,並作成統計表,敘述唐代中央政府對藩鎮控制力的演變。
第三章「藩...
本书为王寿南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为近代著名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及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全书共十章,对自唐睿宗景云元年起至唐亡为止之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叙述唐代中央政府对藩镇控制力的演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虽距离初版已过半个世纪,但仍是唐代藩镇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作者为写作本书所制作的唐代藩镇总表,包含86镇,藩镇1333人,几乎将唐代藩镇网罗在内,为全书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后来研究者打下重要基础。
本論文共分十章,各章之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言」。說明藩鎮之意義與範圍,本論文所稱藩鎮指自唐睿宗景雲元年起至
唐亡止之節度使、觀察使、都防禦史、經略使。
第二章「唐代藩鎮對中央態度之分類統計」。本論文將藩鎮對中央態度分為跋扈、叛
逆、恭順三類,並作成統計表,敘述唐代中央政府對藩鎮控制力的演變。
第三章「藩鎮職權之廣泛及對所屬州縣之控制力」。
第四章「藩鎮武力之強大與其對中央之態度」。
第五章「唐末藩鎮之本質與其跋扈之態度」。
第六章「中央與藩鎮間之經濟關係」。
第七章「河北三鎮之獨立性在文化上的原因。」
第八章「中央之策略措施與藩鎮對中央態度的關係」。
第九章「唐代士人與藩鎮」。
第十章「結論」。首先分析中國古代專制政體下政治權力之爭取與唐代藩鎮對中央各
種不同態度之形成,再提出幾點綜合性的認識。
本論文有一重要的附錄:「唐代藩鎮總表」,包含八十六鎮,藩鎮一三三三人,幾將
全部唐代藩鎮網羅在內,本表內容項目包括:姓名、是否有相職(含曾任宰相、現任
宰相、後官至宰相、使相等)、受鎮年月、去鎮年月、在鎮時間任前官職、任後官職
或情形、受鎮原因、去鎮原因、對中央之態度、文武職、碑傳等。本表內容詳盡,為
本論文提供了許多統計上的基本資料。
本論文之末附有「大唐方鎮圖」,使本論文中之地理敘述得以與地圖對照。
目录 · · · · · ·
二节藩镇建置之目的/ 006
三节方镇建置沿革/ 013
四节研究重点与方法/ 029
二章唐代藩镇对中央态度之分类统计/ 032
节藩镇对中央态度之分类/ 032
· · · · · · (更多)
二节藩镇建置之目的/ 006
三节方镇建置沿革/ 013
四节研究重点与方法/ 029
二章唐代藩镇对中央态度之分类统计/ 032
节藩镇对中央态度之分类/ 032
二节藩镇对中央态度之统计/ 034
三节唐中央 对藩镇控制力的演变/ 039
三章藩镇职权之广泛及对所属州县之控制力/ 070
第一节府兵制度之破坏与藩镇兵力之增强/ 071
二节藩镇职权之广大/ 084
三节藩镇对州县之控制/ 092
四章藩镇武力之强大与其对中央之态度/ 105
第一节战乱中藩镇武力之增强及其对中央之离心力/ 105
二节玄宗以后中央武力之薄弱与对藩镇之迁就/ 119
三节军纪之不良与中央对藩镇控制力之削弱/ 150
四节藩镇之间的勾结与跋扈叛逆之态度/ 173
五章唐末藩镇之本质与其跋扈之态度/ 179
第一节吏治之败坏与唐末盗贼之蜂起/ 179
二节穆宗之销兵政策与恭顺藩镇兵力之削弱/ 190
三节唐末藩镇之本质与其跋扈之态度/ 195
六章中央与藩镇间之经济关系/ 203
第一节玄宗以后中央经济对江淮之依赖性与中央对江淮藩镇之选任/ 203
二节中央经济力量强弱与对藩镇控制力之关系/ 213
三节西北藩镇对中央恭顺之经济因素/ 233
七章河北三镇之 立性在文化上的原因/ 237
节唐人之种族观念/ 238
二节唐代之重用蕃将/ 244
三节唐中央 轻河北重西北的态度/ 254
四节河北三镇与中央的文化脱节及其政治上
立性的关系/ 259
八章中央之策略措施与藩镇对中央态度的关系/ 287
节黄巢起事前中央之策略措施与藩镇对
中央态度的关系/ 287
二节唐末中央 驾驭藩镇策略之错误与
藩镇之离心/ 299
三节宦官与藩镇/ 305
九章唐代士人与藩镇/ 318
节藩镇对士人之重视/ 318
二节士人对藩镇之依附/ 326
十章结论/ 339
节中国古代制政体下政治权力之争取与唐代藩镇对中央各种不同态度之形成/ 339
二节几点综合性的认识/ 348
附录一唐代藩镇总表/ 357
附录二参考书目/ 663
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附表目录附表目录表1安史乱前所置十节度使表/ 007
表2唐代方镇建置沿革表/ 018
表3唐代藩镇对中央之态度统计表/ 035
表4主要方镇藩臣任期统计表/ 041
表5唐各帝朝主要方镇在镇十年以上之藩镇统计表/ 043
表6唐代藩镇受镇原因统计表/ 054
表7唐代藩镇未镇原因统计表/ 055
表8唐代藩镇被贬被诛表/ 058
表9唐代藩镇被贬被诛统计表/ 067
表10唐折冲府分置表/ 079
表11天宝元年边镇兵力表/ 080
表12节度使观察使僚佐表/ 100
表13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及唐末之乱战乱地区主要藩镇出身之文武职统计表/ 113
表14跋扈与叛逆之藩镇出身文武职统计表/ 115
表15玄宗以后平定重要战乱主要功臣表/ 128
表16藩镇初加使相衔表/ 134
表17藩镇初加使相衔原因及地区统计表/ 143
表18玄宗以后兵乱表/ 152
表19玄宗以后兵乱统计表/ 167
表20天祐三年时之强藩及其附庸藩镇表/ 177
表21昭宗哀帝两朝藩镇出身统计表/ 197
表22僖宗乾符六年以前江淮藩镇任前任后情形表/ 208
表23天宝、建中元年、元和二年岁入表/ 221
表24宪宗时讨伐藩镇用兵时间表/ 222
表25乾符元年以前西北藩镇出身文武职统计表/ 233
表26唐初任用蕃将表/ 246
表27唐玄宗以后蕃将立功唐室表/ 249
表28安史之乱以后成德、魏博、幽州三镇藩帅种族籍贯表/ 261
表29安史之乱以后成德、魏博、幽州三镇藩帅种族籍贯统计表/ 263
表30安史之乱以后成德、魏博、幽州三镇藩帅受镇凭借表/ 272
表31安史之乱以后成德、魏博、幽州三镇藩帅任前官职统计表/ 279
表32安史之乱以后幽州节度使去镇原因统计表/ 283
表33藩镇任宰相统计表/ 330
· · · · · · (收起)
喜欢读"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藩镇的外在跋扈与内在制约

大唐盛世的掘墓人?还是李家王朝的粘合剂?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9)8.1分 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Ⅳ) (湖山雨谷)
- 唐学研究的旧式新法 (王观旂)
- 拟填坑备忘 (瑶溪隐)
- 文化漫笔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五月阿隆 2023-11-26 22:49:49 陕西
学术史意义较强,可作为藩镇史入门读物,搭配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计量利用出色,史料运用也很彰显史学功底。以当代藩镇史成果来审视难免陈旧,比如陈寅恪胡化说,宦官乱政致使藩镇反叛中央的观点早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历史。
1 有用 雷霸天 2024-11-01 12:56:39 陕西
历史统计学的范本
1 有用 andgoal 2023-12-12 10:48:30 河北
资料翔实,论断清晰,附录之《唐代藩镇总表》更是功力深厚,嘉惠学林,以其为基础资料,研究必然事半功倍!
1 有用 逆风飞扬 2024-09-16 18:36:25 广东
安史之乱后的信用崩塌,多少有点股票跌停走势,心理关一破,挤兑自保的人就不可逆了。那半本书厚度的附录表格真让人叹为观止
21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3-10-11 12:59:07 浙江
奠基之作。大陆最早的是张国刚那本,不过比本书晚了将近二十年。粗略对比,本书长于统计而短于分析,张书则相反。第七章尚可,其他篇章一言难尽。本书的价值在于批判欧阳修以来藩镇=跋扈的形象,故而所得结论与分析自然粗糙,数理统计的短处尽显。不过大陆能出版自然是一件好事,想起当初寻找本书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