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作者简介 · · · · · ·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著名历史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并获历史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民史、经济史。
目录 · · · · · ·
序
1、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 · · · · · (更多)
1、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 · · · · · (更多)
序
1、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
5、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
6、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7、谁,面向哪个东方?
――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所谓“西方中心论》问题
8、公社之谜
――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9、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体化=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0、从sama到equality:汉语”平等一词的所指演变
· · · · · · (收起)
1、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
2、中国经济史上的怪圈:“抑兼并”与“不抑兼并”
3、“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兼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之路
4、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
――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
5、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
6、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7、谁,面向哪个东方?
――评弗兰克:《重新面向东方》,兼论所谓“西方中心论》问题
8、公社之谜
――农业集体化的再认识
9、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体化=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10、从sama到equality:汉语”平等一词的所指演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公民关注个人自由,臣民关注整体的和谐。 2. 个人本位是现代化的特征而不是某个文化的特征,甚至也不能说是西方文化的特征。 3. 也就是说救亡把启蒙、个性解放的矛头更多地指向小共同体而不是大共同体。 4. 《共同体与社会》这本书中写的共同体,书中没有用“小”,因为在西方人眼中所谓共同体就是小共同体。 5. 东南沿海的很多现象,所谓中国的本土资源,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这本来是比较成问题的。 6. 抽象地说家族发达与否很难度量,但家族公产的发达程度是可以这样说的。家族组织不管是族谱、祠堂、族墓甚至乡规、族约都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一基础的体现就是族庙公产。 7. 村社之间的土地交易在汉代已经有了,宋元以后更为普遍。但在英国这样村社观念不是很强的国家,打破村社观念竟然引起了极大反响。 8. 于是,所谓“官”不与“民”争利也就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国家不与私人争利——这“私人”自然包括权贵在内。其二是权贵不与平民争利。 9. 如果说“抑兼并”导致了“国富民穷”的话,“不抑兼并”的结果则通常是“今国与民俱贫,而官独富”。 10. 尤其是最高皇权的代表者之所为,他们眼中的“兼并”,主要是“商人并兼农人”(西汉晁错语)、“阡陌闾巷之贱人与人主争黔首”(王安石语)。倒是历代“不抑兼并”者所反对抑制的,才是真正主流的“兼并”。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如下趋势:“抑兼并”者的国家统治严厉地束缚了“阡陌闾巷之贱人”的经济发展,而“不抑兼并”者的自由放任则使“官品形势之家”得以肆行聚敛。“抑兼并”则朝廷禁网遍地,民无所措其手足,“不抑兼并”则贪官污吏横行,民无所逃其削刻。 12. 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一般的讲,中国历史上有权者自己真正相信的是“法,术,势”,而要别人相信仁义道德。但人们并不是傻子,那些成仁取义殉道存德的理想主义者如东林,海瑞之类人的下场有目共睹,那个通过文字游戏挑选聪明人而对道德并无分辨力的科举制度之奥妙也人所共知,那些“操守虽清”却奴性不足,只想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懂得趋炎附势的书呆子不仅多灾多难,有时还被公开批判只知“洁己沽誉”而受惩戒。不仅精英层熟谙“难得糊涂”,大众更长期从俗文学中接受“奸臣害忠良”的教育,得到“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的启蒙,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年深日久,国人越来越聪明(鲁迅在“聪明人与傻子”的著名杂文中解释的那种聪明),“糊涂”者越来越少;同时又越来越糊涂(老子“绝圣弃智”那种意义上的糊涂),价值理性越来越萎缩。老庄的“逍遥”之道,犬儒主义和所谓的“圆融通透”的行为方式大行于世,同儒家的道德说教形成了鲜明对比。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秦晖金雁文集(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十年沧桑》《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苏俄现代化与改革研究》《耕耘者言》《市场的昨天与今天》
等
。
喜欢读"传统十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传统十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2 条 )


两种传统 ——《传统十论》的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得很久之前在《南方周末》曾看到过刘瑜的一篇文章,里面说她自己的读书历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断从“经典”堕落为“经验”、从“意识形态”下降为“实证主义”的历程,而秦晖这本《传统十论》让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政治永远都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对于一... (展开)
秦晖《传统十论》中本土社会制度结构及其变迁梳理
一、宗族不下县,县下惟编户的社会结构 习惯于传统理论中有关中国“宗族神话”的叙述之后,当读到秦晖跳出这一俗套而重新审视传统社会结构的文章,难免要眼前一亮。关于前者,无论是温铁军的“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云云;抑或是...
(展开)

《传统十论》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对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后接着读《传统十论》,刚好深刻地体会到两个作者不同的视角。简言之,钱穆先生重在论证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安排形式上的先进面(虽然越往后这些先进性越淡薄甚至消失了),而秦晖先生则从文化实质结合制度形式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进而... (展开)

秦晖老师的书确实了得……
看过秦晖老师的视频,节奏偏慢,以至于虽然感到很受教益,但颇为不过瘾。因为亚马逊网站的类似商品推荐,无意买了这本书,被深深吸引了。 其实,这本书已经牛逼到我不好意思写书评了。在历史大趋势和小细节上,本书将汉学界、新左派和五毛们的不少谬论全部干翻在地,看起来既醍...
(展开)

家族“小共同体”是过渡还是阻碍?
家族“小共同体”是过渡还是阻碍? 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现代化道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秦晖老师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大共同体本位”的特征,指出中国社会通过“个人和小共同体的联合”逐渐过渡到个人本位的现代化社会的可能性。可是一些人就家族小共同体在这段所谓过渡...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9.1分 4846人读过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9.2分 2268人读过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5)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学人文丛-秦晖 (白露@思勉)
- 读书 (Nine)
- 下架书 (首阳行客)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传统十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Raindog 2016-03-01 09:48:14
对中国历史背后的思想史的深入剖析。
4 有用 小狼 2015-07-30 22:48:21
作者的识见高人一筹,中国的专制王朝讲的是利出一孔,做的是编户齐民,假儒之名,行法之实。我们一直以为的宗族社会其实一直是国家强有力控制的大共同体。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民族性,传统文化以及土地问题的真实面貌以及原委。我们读的书太少,思考的问题也太少了。
24 有用 小重山行人 2018-03-12 00:32:39
秦晖如此的推崇黄宗羲,可得等几百年后时势大变,黄的民本思想才火起来。秦先生抱着如此强烈的现实关怀,还又是做经济和农民这种实打的实研究,写出这本书,可曾叫醒些人?可即使醒了又如何?经过这年来很多很多事,我终于体悟情势不由人,彷徨过,失落过,可又能怎样?其实每个时代既不乏人呐喊,亦有太多人在麻木,多钻研过去,绝不存后见之明,因为我也被困在其中。但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抒写对这个时代的回... 秦晖如此的推崇黄宗羲,可得等几百年后时势大变,黄的民本思想才火起来。秦先生抱着如此强烈的现实关怀,还又是做经济和农民这种实打的实研究,写出这本书,可曾叫醒些人?可即使醒了又如何?经过这年来很多很多事,我终于体悟情势不由人,彷徨过,失落过,可又能怎样?其实每个时代既不乏人呐喊,亦有太多人在麻木,多钻研过去,绝不存后见之明,因为我也被困在其中。但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抒写对这个时代的回答!秦老师在写,还有那么多人在写,也许现在起不到作用,甚至被封被禁,可几百年后呢?走着瞧。 —于改宪日 (展开)
4 有用 月影星之介 2016-03-29 11:46:03
秦老师很有思想,知识面也很广,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很强。稍有不足的就是部分篇章之间有重复。
38 有用 泓楷 2015-11-29 14:09:22
很久都没有看过一本值得一看的书了:(。秦晖的传统中国不同于费孝通、瞿同祖也不同于费正清,当然更不同于钱穆。这是一本基于社会现实而非典籍思想写成的书,作者认为乡绅自治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所谓的"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根本不存在,而是大共同体下的控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宗族神话、租佃神话不过是近代发明的传统。作者从有限的出土文献中得出的一些结论,也许并非无懈可击,但至少开拓了我的视野。一些社会学... 很久都没有看过一本值得一看的书了:(。秦晖的传统中国不同于费孝通、瞿同祖也不同于费正清,当然更不同于钱穆。这是一本基于社会现实而非典籍思想写成的书,作者认为乡绅自治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所谓的"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根本不存在,而是大共同体下的控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宗族神话、租佃神话不过是近代发明的传统。作者从有限的出土文献中得出的一些结论,也许并非无懈可击,但至少开拓了我的视野。一些社会学的方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