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原作名: Parenting from the inside out
译者: 李昂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207
定价: 49.90元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7550288782
内容简介 · · · · · ·
● “真是难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注定要重蹈覆辙吗?”这一切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不知有多少父母这样责问过自己,但可悲的是,他们在深深的懊悔之后往往还要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循环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循环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不仅为你解答问题,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经典畅销读物《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的10周年纪念版中,丹尼尔•西格尔和学前教育专家玛丽•哈策尔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我们...
● “真是难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注定要重蹈覆辙吗?”这一切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不知有多少父母这样责问过自己,但可悲的是,他们在深深的懊悔之后往往还要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循环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循环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不仅为你解答问题,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经典畅销读物《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的10周年纪念版中,丹尼尔•西格尔和学前教育专家玛丽•哈策尔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我们教养方式的影响。他们梳理了人际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阐释了亲子关系如何直接作用于儿童大脑的发展,并为家长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步骤,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教养出坚韧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全美畅销10年15万册的育儿经典,Babble知名在线育儿杂志最佳图书前5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力作。融合脑科学、心理学与网络科学的顶级先锋人物西格尔,与儿童发展专家哈策尔联手打造,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闻的脑科学知识,破解种种育儿难题。
●由内而外的教养。我们的经历塑造我们的大脑,同样,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大脑。养育健康、乐观的孩子,首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科学聚焦。本书精选的脑科学知识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为寻求专业知识的读者提供最佳解答,并为书中的教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大师丹尼尔科学教养系列。
●湛庐文化出品
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的创作者
· · · · · ·
-
李昂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丹尼尔•西格尔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
●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Mindsight Institute)创始人。
●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有开创性的作品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和《全脑教养法》。
●作品多次发表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时代》,活跃于NBC、ABC等知名媒体。
玛丽•哈策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童早期教育及心理学硕士,儿童发展专家,致力于家长及教师培训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的新的脑内联结。那些悬而未决的往事和未经妥善处理的旧伤,都会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善于自我反省,妥善处理不良记忆对现在的影响,我们就能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待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科学聚焦:经历决定思维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的新的脑内联结。那些悬而未决的往事和未经妥善处理的旧伤,都会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善于自我反省,妥善处理不良记忆对现在的影响,我们就能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待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科学聚焦:经历决定思维
02 如何教孩子感知现实:故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加深自我认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连贯的、具有丰富情感的生活故事能帮助孩子明白当下的处境,加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那些触动内在心理感受的经历,能够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让他们成为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的人。
科学聚焦:心智模式
03 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能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善解人意。这些品质对孩子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非常重要。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消极情绪。在父母和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情绪既是亲子关系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也是重要的内容。
科学聚焦:三位一体脑
04 如何沟通:建立联结
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错失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的机会,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倾听和回应孩子,没能和孩子的内心建立起联结。当孩子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父母是否有同样的感受,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说孩子不对。
科学聚焦:“面部静止”实验、“双电视”实验
05 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父母能够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积极回应,孩子便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康的孩子,进而提升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感,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导致孩子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出现社交障碍,甚至有暴力和精神分裂的倾向。
科学聚焦:依恋研究
06 如何解读生活:成人的依恋模式
思考童年经历能够帮我们理解生活。但是童年已经不能更改,这种思考还有用吗?深层的自我思考能够改变自己。这种思考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人,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直接影响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及沟通方式,最终将促成孩子的安全依恋。
科学聚焦:情感、记忆与依恋
07 如何控制情绪: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困扰:“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气,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确实,这不是我们的本意,情绪有时候会利用我们。用新的方式思考,开启大脑的自省功能,通过思考和观察,我们能够选择全新的、灵活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限制低通道状态的消极影响。
科学聚焦:大脑拳头模型
08 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渴求、目标和计划,因而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关系破裂。关系的修复是互动的过程,但启动修复是父母的责任。为了修复关系,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及它们是如何造成破裂的。没有得到修复的破裂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破裂,因此,当破裂发生后,父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重建与孩子的联结。
科学聚焦:联结与独处
09 如何发展思维:第七感
第七感指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关心的能力。第七感使孩子能够“看到”他人的想法,一旦看到他人的思维,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体谅的反应。第七感还可以让我们进行共情想象,从而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事件纳入考虑范围。共情想象不仅能够使我们理解他人,也能够深化我们对自身思维的理解。
科学聚焦: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后记:别让儿时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
致谢
· · · · · · (收起)
"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试读 · · · · · ·
引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你怎么理解自己童年被教养的经历会对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这件事?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探讨自我认知会如何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深入地了解自己,可以帮助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认知的深化,我们逐渐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保证其情绪安适、使其健康成长的环境。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与父母对自己早年经历的认知有...
喜欢读"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3—5岁幼儿为什么问个不停? 8.1
-
- 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 7.4
-
- 好父母的说话之道 8.3
-
- 青春期的烦“脑” 7.6
-
-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8.5
-
- 朋友还是敌人 8.1
-
- 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 6.8
-
- 10—14岁青少年,你在想什么? 8.0
-
- 韩非 8.4
-
- 魅力的力量 6.8
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的书

一本自己早就应该去读的书

《由内而外的教养》——知道做不到,根源在哪里

由内而外的教养-了解自己是接纳自己的第一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 1)基本知识架构部分: 主要包括大脑的感知方式, 人类思维要素:情绪的基本知识 ,人类思维要素:记忆的基本知识 。 2)由基本知识架构衍生的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介绍: 孩童的依恋... (展开)
小时候被父母打的你,会继续打你的孩子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豆瓣有个“父母皆祸害”小组,很多组员分享了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打骂的经历。而经历打骂长大的孩子,发现彼此间有一些相似的性格弱点:比如不够自信、没有安全感。 之所以关注到这个小组,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被打的遭遇。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即使我是一个女孩,也依... (展开)

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丹尼尔•西格尔,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正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第七感研究所创始人。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有开创性的作品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七感》《由内而外的教养》和《全脑教养... (展开)
原生家庭:归责还是归因?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7.9分 413人读过
-
Jeremy P Tarcher (2003)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Daniel J. Siegel (折腾)
-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书单全 (huazi)
- 高太爷书单(5+) (大智不愚)
- T (dhc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由内而外的教养 (10周年纪念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汤茗阅历 2018-10-02 16:55:48
也就这吧。尽量去理理其中的逻辑关系。
1 有用 PX的定投生活 2017-06-30 10:16:51
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内容本身原因,这本书我读着很费劲,提出的一些观点非常好,我也很想解决自身的问题。例如反复提到更好的解读过去的生活有利于未来自身的理解以及更好的养育孩子。可是却没有很好的提到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解读过去呢,用怎样一种新的方式去解读呢?
1 有用 且末 2020-08-26 22:25:16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给他尊重,自由,鼓励和爱,让它们成为他以后人生的剑和盾牌。
0 有用 iris 2021-04-02 13:31:23
没什么用
0 有用 波比跳要老命了 2021-12-07 11:19:32
the importance of role play/be pretend 五岁前的儿童以自我的方式内化其生活经历加深记忆 情感交流,情绪共鸣,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感知到了ta的情绪并且和他产生同样的情绪,在有负面情绪时得到应有的安抚 孩子想要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算当下不准备买也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然后说记下了这样就知道节日的时候可以送ta什么礼物。 通过提早设限来避免孩子做出让父母发脾气... the importance of role play/be pretend 五岁前的儿童以自我的方式内化其生活经历加深记忆 情感交流,情绪共鸣,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感知到了ta的情绪并且和他产生同样的情绪,在有负面情绪时得到应有的安抚 孩子想要买一个东西的时候就算当下不准备买也先问一下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个东西,然后说记下了这样就知道节日的时候可以送ta什么礼物。 通过提早设限来避免孩子做出让父母发脾气情绪失控的事情,对孩子说清楚自己的感受避免恶性情绪破裂,尝试理解孩子在情感破裂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父母应该主动进行再次连接跟孩子尝试修复破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