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的书评 (84)

veg non veg 2010-02-21 12:15:38

破除迷信

初中的时候很喜欢余秋雨,后来讨厌他了,觉得他做作。现在,这么多年后再次读他的书,发现他并不像我眼中的他那么不堪;也并不像大多数人眼中的他那么不堪。我想我是受到了媒体的影响,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想。唉,可惜啊,那时才初中,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这股文化感,最后讨...  (展开)
夏日飞雪Sara 2010-12-04 20:42:54

分析“东坡境界”——读《苏东坡突围》有感

从前在学习《赤壁赋》一文时,老师曾提到过:本文采用诗赋传统的对话手法,即主客问答方式。也就是说,文中的“苏子”,是苏东坡本人无疑;而那位感伤无常的“客”,却不是别人,而也是苏子复杂内心的另一面。初时我颇为不解:一向旷达豪放的东坡,不是有着“拍手狂歌”的天真...  (展开)
MM 2008-05-05 16:59:25

山居笔记 - 乡关何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闲居时读“山居笔记”,我索性写几笔吧。 书是文汇出版社02年的新版,拿到我手里的这一本,已经是四年后第32次印刷。余先生的书,真是畅销的不得了。 余先生文字漂亮,结构出挑,活脱脱好莱坞50年代电影的感觉,一切都摆在台面上。华丽的感情,痛彻的心扉,都跃然纸上,并不...  (展开)
高芾 2012-01-05 20:25:18

余兮余兮奈若何 ——重读《山居笔记》

“虞兮虞兮奈若何”是楚霸王《垓下歌》里的末句,有人将之翻译为“小虞呀小虞呀,我可拿你怎么办哪?!”现在改换一个字,用来形容我重读《山居笔记》后的感觉。 《山居笔记》算不得余秋雨的新作,因为《收获》发过,台湾出过,盗版盗过,早已失了新鲜。但书中新增的自序《...  (展开)
陈富贵 2013-03-23 12:59:27

抖落山尘见新雨

俗世之中,喧嚣不减,我们步履匆匆,向“钱”赶向“欲“走向”物“奔忙,视野被蒙盖,心灵沾尘却无人在意。很少有人会倾尽一生与所有的精力去认真做一件事情以践行“为精神而活”,或者在喧嚣之中找寻某种精神的精髓与世人共享,以期获得一些共鸣。那种遥如古人费尽心力只为...  (展开)
浔阳山竹 2008-05-24 23:14:58

一纸文章,托起一段历史,还你一份闲情意趣

早在高三紧张复习阶段就看过这本书,在那段书山题海的日子里,紧张伴随急躁,渴望与忧惧同行,而品读这本书过程中,似乎在炎热的气浪中,吹来了一股清凉的清风,想起“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如是这般的惬意,一个王朝的背影,带你同走王朝帝王苦难之路。流放者的土地告知...  (展开)
台灣阿毛 2011-11-14 02:41:37

我的余秋雨

那年從專科校園走出來,帶著一些對社會型態的迷惘,一些對考試制度的怨懟,接受軍隊的試鍊。一個人,一包隨身行李,一艘破船,風雨飄搖中隨著隊伍被塞進澎湖。 在嚴冬的澎湖港,冷冽刺骨的寒風,把人扎得搖搖晃晃好不生疼。而當下有個更痛的地方,那是風所吹不進去的所在。每...  (展开)
林花谢了春红、 2011-09-17 02:41:52

余秋雨的陈词滥调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踪迹大纲, 情怀小样”。 我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头提出这么一句话呢,这是因为在之前我写的关于余秋雨的两部散文集《人生哲言》《千年一叹》只是从宏观上简单的说了下我对余秋雨的作品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踪迹大纲”。 我写了那两篇文章之后,很多人不...  (展开)
叶楚客 2011-04-07 11:55:47

不错的人文历史读物

我第一次在书店看了余秋雨的书,我就发现大自可以用”古今中外“四个字来概括。《文化苦旅》是以中国地理为线索写”古“中国,《山居笔记》是以地理加人文来写”古“中国,《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则是以地理位线索写古外国,包括中东地区和欧洲地区。 这样一看,追...  (展开)
顾瓴 2019-10-03 07:36:34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除去早已被编入高考题目的《苏东坡突围》,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这首《金缕曲》了吧。 金缕曲(二首) 清 · 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 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展开)
ᡩᡠᡩᡝ 2015-11-28 21:03:53

浅评《山居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中读《文化苦旅》,觉得文字不错,甚至影响了自己考场作文风格。而后越发讨厌他——时无英雄,竖子成名。直到上个月,听到了一种评价比较客观的声音,遂决定心平气和地来读读《山居笔记》。我终不认为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但不得不承认,在余秋雨尚未被声名砸得忘乎所以时,...  (展开)
小偷|隐忍沉定 2007-09-01 17:33:13

用已知的故事说未知的历史

看到的是新版《山居笔记》,十一篇外加‘谈小人’书评一篇和几段问答,内容上加了几张不痛不痒的照片做个标注,意境赶不上余先生的文字,有点鸡肋。 十一篇行文重点有所区别也算是丰富多彩。悲伤之事在谁人笔下都是值得多次着墨的事情,而余先生最出色的就是悲切的人文关怀,大...  (展开)
月夜流樱 2018-03-27 11:59:53

从避暑山庄到岳麓书院

这本书是十几年前买的,也看了很多年。那时候余秋雨还很流行,《霜河长吟》、《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等很多很多。只是这一点倒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那还是我第一次看到用散文这样行云流水的形式来书写沧桑深涩的历史,这是我渴望而不可及的。 我不是一个认真读书的人,太...  (展开)
中原一点红 2017-11-15 20:11:44

一代才子余秋雨的背影

余秋雨已经淡出大众视野近十年了。在网上,偶尔看到有人谈起他,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感觉到他们谈论余秋雨时不屑的语气。是的,现在谁要是还敢公开宣称喜欢余秋雨 ,似乎已经沦落到跟喜欢郭敬明一样的待遇。 不过,我可以毫不羞愧地说,我很喜欢余秋雨的散文,二十多年前初次读到...  (展开)
四壁雪 2012-03-30 23:25:43

深入浅出,评分偏低了

第一次看到有这样的书 把中国古文化历史将地这么生动而富有趣味(也可能因为我读的书太有限了) 余秋雨老师让我觉得其实“文学”离我们并不远 它是一处景点 一部著作 也可能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 书目前读到三分之二了 难得有读书的快感 文字不多却觉得受益颇多,不...  (展开)
to be 2011-05-04 23:06:10

山居笔记有感

读的第一本余秋雨的书叫做文化苦旅,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读他的书都有点不懂,语言比较晦涩难懂吧。可能是他积淀了太多的文化历史。他笔下的文字有一种厚重感,正如其人一样,理性,大气,处事不惊,无论世人对其如何的折腾,他都能在寒风中酣睡吧!也许还会说着“辛苦你们了!...  (展开)
明我长相忆 2010-02-08 16:21:03

大师的骄傲

对于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是十分喜爱的,我记得第一次看的就是这本《山居笔记》。如同饥渴的人遇到甘洌的清泉,在一日间便翻阅遍,在合上书页抬起头的时候,看到许多人的聒噪,看到他们放肆地讽刺这本书,汗颜的是我曾经是其中的一人,一犬吠影,众犬吠声。而秋雨先生就像陷落重重...  (展开)
朔风 2009-08-03 08:19:24

书摘

这本书是我所读过的余秋雨的作品中最有力度与深度的,《文化苦旅》比不上它,而《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刻意拼凑的商业作品更是望尘莫及。本书余秋雨深刻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这本书最初出版在台湾。 《一个王朝的背影》: “我并不认为康熙给中...  (展开)
南瓜小屁孩 2021-09-06 18:11:53

一点不成熟的读后感

余先生喜欢就着一个漫长的时代和一片广阔的地域来讲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我一时之间竟分不清究竟是地域和时代造就了一批有着相同气质的伟大个体,还是无数伟大的个体凝聚在一起,为时代创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特写。 走西口的晋商挥不去山西大寨的根, 魏...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4条)

订阅山居笔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