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在汉藏之间的书评 (24)

维舟 2008-07-09 18:20:57

我们都是羌人

五月的汶川大地震,使这个以往不为人知的边缘地带一下进入人们视野的中心。地震的起因是由于两大板块的冲撞挤压,无独有偶,这一带也是汉藏两大文化接触、碰撞、交汇、过渡的边缘——以茂县、汶川、北川为中心的羌族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从东到西呈现出光谱般的连续变化:...  (展开)
沟渠里的明月 2013-06-14 17:49:02

从拉铁摩尔到王明珂:中国边疆研究的另类视角

  研究中国边疆,就不能不提美国已故著名学者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虽然他自己本身并不认为是一个正牌的汉学家[ 参见[日]青木繁、江头数马编译:《中国天地》,每日新闻报社1973年版,第195页。],但是他在中国边疆史研究方面,可谓具有里程碑的...  (展开)
阿winter 2008-07-09 22:15:15

化陌生为熟悉的典范之作

王明珂先生的这本书,在5月出版,不知该说是幸或不幸。封面上的介绍“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羌族之社会历史与文化”使人感慨。两年前当我读本书的通俗普及版《蛮子、汉人与羌族》(台北三民书局,2001)时,这些地名是闻所未闻的远方小县城,而5月12日后,它们却已是全...  (展开)
smallsmile 2008-07-26 15:08:14

羌的出路在哪?

一个川北的孩子站在你面前,你能通过样貌猜测出Ta是什么民族吗? 或许你能把Ta从汉族中分辨出来,但很可能你又会把Ta误归为藏族。 四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普及了一下原来是小众的川北地理知识: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理县﹑黑水等等。然后,一个边缘民族在被忽视五十多年之后...  (展开)
野山 2015-06-10 09:21:33

另一种童话——变婆的秘密

贵州从江县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县内苗、仲族谓有变婆之说,言生人死后掩埋土中,或三日或五日或七日,揭棺破土而出,形体依然,颜色不类,心尚知觉,惟哑不言,呼叫有声,腥秽之气随风飘荡,闻臭欲呕,毛骨悚然。 当变婆初出土也,人性犹存,当即返家,睹生...  (展开)
环佩 2021-07-24 14:37:40

人人皆“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五月底借出这本书开始,断断续续地读了两个月。本书是我为数不多的阅读体验中,堪称精彩的一次旅程。 除了长时段的描摹与分析、族群认同与建构等切入角度之外,作者对问题各层次的思考、展现和研讨,于看似已经穷尽的幽微之处再向前一步的探索,都能给予人启发和联想。无论是...  (展开)
无名氏 2022-01-28 18:00:36

总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近年来所谓民族史研究的新范式,可能可以类比于所谓“活的制度史”范式,都是主张要去从从一个动态演变视角来去审视历史的研究方法。 羌族实质上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概念。对于所谓的羌人,也就是主要分布在当今四川阿坝绵阳山区的一群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从其内部和外界都发...  (展开)
后台屌儿 2021-01-03 20:56:59

零七碎八核心takeaways:我确实学到了很多

1历史本身,何况任何对于文化或社会的描述,都涵盖着“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主观的,例如西方的传道士、汉族的研究者和羌人本身对于同一段历史的描述能够有巨大的偏差。历史又是流动性的,往往是为当下所用。这或许意味着我们很难找到客观真实的历史,但在历史研究中对...  (展开)
阿留申 2019-09-27 18:42:20

灰在黑白之间

作者在自序中也解释到由于他无法阅读藏文原典加之藏学对东藏这一边缘地带研究甚少,此书主要聚焦于“汉化”而某种程度上忽略“藏化”这一过程,除了这一局限以外,我认为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王明珂此前提出的华夏边缘概念我并没有了解过,但是通过阅读此书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  (展开)
balabala 2019-09-14 15:41:46

建构的民族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建构的民族 导言:虽说是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志的书写,但是却都带有建构的影子。对这三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之后,就这三本书的内容,以及笔者阅读的有关《族群与边界》以及《文化模式》的内容,笔者试图探讨在建构中的民族历史。 再造的祖先 拉祜族的民族认同形成...  (展开)
走出马孔多 2011-10-06 11:16:05

“历史实体论”和“近代建构论”

王明珂在本书中批评了他所称的两种“中国民族”的历史表述:“历史实体论”和“近代建构论”。“历史实体论”者的主张是,中国民族是在历史上延续之实体,“近代建构论”则称中国民族或中国少数民族是近代国族主义的建构物,更具体地说,民族是国族知识精英们的想象与建构...  (展开)
村郎 2008-09-05 15:15:27

本是同根生

关于羌族,我曾经很无知,一直以为是藏族的一支。因为她的语言被归类为藏缅语系。早年,贫农张大爷听我在兜售自己的无知时,甩给我一句:羌族比藏族还古老。我惊出一身冷汗,于是赶紧补课。 羌族究竟有多古老? 《说文·羊部》里说:羌,西戎牧羊人也。羌并非单一民族,是当时...  (展开)
蓝无忧 2008-08-06 12:25:59

中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概念

《羌在汉藏之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霹雳的,爱不释手,嗟叹不已。同样的感觉出现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等书上。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在我所不熟悉的领域,却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把我这个外行牢牢吸引,并让我有不少收获。 《羌在汉藏之间》所讲的,给我很大...  (展开)
辜月诗 2021-12-01 21:38:35

解构与再建构——《羌在汉藏之间》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羌在汉藏之间》是一本追溯作为华夏边缘的“羌”的民族史,也是一本在田野中探索、解构与再建构羌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民族志。 作为一本民族史,它解构了我们所熟知的以客观特征为线索串联起来的线性“典范羌族史”,建构了“华夏边缘观”下“羌人”到“羌族”的边缘变迁史。作...  (展开)
ws19950101a 2017-12-07 17:45:32

我的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近年来,在解构“民族”与国族主义(nationalism)研究之风下,学者常指出许多所谓的“传统”事实上是近代的创造,而“民族”则是近代国族主义风潮下知识精英们的想象群体(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ies》)。我基本上同意这些看法。然而这些“创造”与“想象...  (展开)
sogdiana 2011-11-25 16:27:02

羌人的历史与“历史”

“条”是川西羌族方言中指随便谈谈的话,真假不必当真。对于“神话”,当地人常说那是“条”,而“历史”,他们认为是过去真正发生过的事,如果有人怀疑,他们会认真地争辩说:“那不是条呦!”至于“经验”,他们则更清楚地说明,那是亲身的经历。但事实上,根据王明珂教授对...  (展开)
走出马孔多 2011-10-04 23:54:55

谁是羌人?

谁是羌人?这个问题可能很少有人真正地思考过。 传统观点认为,很多人认为今天的羌人是古代羌人的后裔,后者早在商代就进入了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中。 但古代羌人在零碎的历史文字记录中一直面目不清。羌是华夏民族对古代少数民族的笼统的称呼。古代的少数...  (展开)
壹本正经 2010-01-27 22:30:03

大家为羌族干杯(转)

本书是一本羌族民族史,也是一本羌族民族志。 羌族聚居于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的高山深谷中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松潘和地属绵阳的北川等地。本书通过对这些地区社会、历史与文化的长时段调查和多层次探讨,展现了华夏西部族群边界的变迁,以及中华民族...  (展开)
浮生若夢 2009-12-05 02:10:24

历史人类学

王明珂在汶川地震后此书再版中回忆了早起在羌族地区田野考察的经历,个人而言我对书中关于羌族发展的历史考辩部分兴致缺缺,但字里行间行文引证无不显示着作者实实在在做学术的态度。 但不可否认这本书大约是关于羌族文化研究方面所最为广泛认同的一部作品,通过追溯历史文本...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4条)

订阅羌在汉藏之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