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讲稿 (11) 更多

  • 第297页
    契诃夫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种含糊而美丽的人性真理的不幸载体。
  • 第279页
    这些人讨论书,而不是在书里做讨论。
  • 第193页
    整个小说史作为一个演化过程,可以说是对生命层次一个渐次加深探索的过程。
  • 第191页
    托尔斯泰代表的是自然的生活。自然,或称上帝,规定了人类女性在生孩子时比其他动物,比如说豪猪或鲸鱼,要遭受更大的痛苦,因此,托尔斯泰强烈反对消除这种痛苦。
  • 第123页
    我们必须区分“感伤”和“敏感”。一个感伤主义者在空闲时可能是一个绝对残暴的人。而一个敏感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残忍的人。
  • 第88页
    【父与子】虚无主义致力于抨击并否定一切,但是虚无主义无法遣散激情四溢的爱——或者使这种爱与他内心关于爱的原始动物性的观点统一起来。
  • 第66页
    他真正努力想做的是写一些既能取悦艺术家果戈理又能取悦修道士果戈理的作品。他
  • 第63页
    当一个作家开始对“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的责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感兴趣时,他便已经迷失了。
  • 第28页
    作者在刻意强调这个或那个环境及背景时会作大量的细节描写,对于边缘角色来说这正是他们张扬自己存在的最简单的方法。
  • 第15页
    不要去俄罗斯小说中寻找俄罗斯的灵魂:要去那里寻找天才的个体。把目光投向著作本身,而不是其结构背景——也不是盯着结构背景的人们的脸。
  • 第15页
    【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创造的所有角色中,最棒的确实就是他的读者。】 他喜欢小说是因为他可以吸收理解故事中的每个细节,他可以欣赏作者希望被欣赏的一切,他在心底微笑,他整个人都在会心地笑,他为那些出自那位编...

大教堂(纪念版) (5)

  • 第228页
    我想,文学能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还有生活中那些已经削弱我们并正在让我们气喘呼吁的东西。文学能够让我们明白,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并非易事。至于文学是否能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样想想当然好,但我真的不...
  • 第226页
    我们都要被提醒,自己是个人,这是很重要的。”
  • 第205页
    琢磨着这个女人的一辈子是多么可怜。想想吧,一个女人永远无法让自己出现在爱人的眼里;一个女人可以日复一日地生活,却从没得到过爱人对自己面容的哪怕最轻描淡写的恭维;一个女人,不管是痛苦还是喜悦,丈夫都...
  • 第190页
    ‘梦啊,你知道,不过是你从中惊醒的东西。’
  • 第173页
    韦伯斯特夫人看着卡莱尔,挥了挥手。就在那时,站在窗边,他感到某种东西结束了。那和艾琳有关,和这之前的生活有关。他曾冲她挥过手吗?他肯定挥过,当然了,他知道他以前挥过,但就在现在,他想不起来了。

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11) 更多

  • 第331页
    所以說假如我的作品和小津相似並不是因為方法論或主題,應該是時間感覺吧。
  • 第321页
    如果我的電影有共同的訊息,那就是無法取代的東西不在非日常的那一方,而是存在於日常這一方的小小事務之中。
  • 第311页
    【主題是在堆疊細節的過程中產生的】 以我而言,主題並非在拍攝前就已經確定,通常是在堆疊作品的細節時,同時並進產生的。
  • 第161页
    電影不是用來審判人的。導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壞蛋或許是用來讓故事(世界)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但不用是否反而可以讓觀眾將這個電影當成自己的問題帶回日常生活中的呢。 那樣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變。我總是...
  • 第160页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這部電影想要描寫的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也不是大人該如何對待小孩,更不是應該如何修改小孩相關法律的批判、教訓與建言。真的只是想要描繪出那些小孩的日常生活,然後站在旁邊凝視著他們...
  • 第142页
    【發現沒有意義但卻豐富的生】 我自己不太具有意義的觀點來探討生。因為我總是覺得要求生有意義,相反的就會產生有意義的死、無異議的死等想法。那樣很危險⋯⋯
  • 第116页
    然而,不是每個被害者都會詛咒加害者,人的情況就是那麼的複雜充滿多樣性。
  • 第115页
    【這麼⋯⋯遠,那麼近】 人世間的善惡只靠法律決定,就無法產生和法律矛盾的倫理觀。如此偏頗的社會讓一般市民參與判決,我擔心恐怕只能更加助長失衡。
  • 第110页
    【這麼⋯⋯遠,那麼近】 12月24日,星期五 能否透過奧姆真理教事件來思考「家人的故事=虛構的崩盤」此一普遍性的主題,不管怎麼說,重要的應是描繪出活在現實與虛構,日常與非日常,被害者性與加害者性等雙...
  • 第101页
    【紀錄片】我們不具備徹底去尋求發現的姿勢。如果不先擺好並非「重現」,而是如何面對「生成」的姿勢,紀錄片是無法應運而生的。生成是乃是自己和採訪對象的演出,重現乃是封閉的自我的作假,我認為兩者應該有所...
  • 第98页
    【紀錄片】從諸多解釋中,提示出一個自己認定的解釋。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 (10) 更多

  • 第267页
    难道生命本身不是腐化吗?人从呱呱落地开始便与世界密不可分。他们被索取,也被灌输。咽下一口食物、看见一束光芒——没有人能够纯洁。
  • 第500页
    她想,每个小时,都有带着战争的记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 我们在草地里死而复生。我们在花丛里、在歌声里重生。
  • 第359页
    时间是个狡猾的东西:错过一次,也许就再也抓不住了。 (1回应)
  • 第351页
    所以,事实上,孩子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所有的光都是看不见的
  • 第347页
    黑暗势不可当,为什么非要照亮双眼?
  • 第261页
    “玛丽现在十四岁,夫人。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不算小了。在十四岁的时候死去和在其他岁数死没什么区别。但是,我希望十四岁是花季,我希望—”
  • 第60页
    收音机:把百万只耳朵拴在一张嘴上的东西。矿区的大喇叭里断断续续地传出像大树一样冷冰冰的帝国之声;所有的内容都主题明确,好像全都出自上帝之口。当上帝停止唠叨的时候,他们开始绝望地期待有人能把一切搞定。
  • 第47页
    “睁开你的双眼,”那个男人总结道,“在它们永远地闭上之前,尽可能地去看。”
  • 第26页
    失明是什么?失明是眼前有一堵墙,而双手却摸不到;眼前空无一物,腿却磕在了桌子腿上。
  • 第69页
    伟大的文学作品总在非理性的边缘徘徊。

父与子 (7) 更多

  • 第261页
    死亡是一个古老的玩笑,可是对于每个人都是新奇的。
  • 第270页
    无论埋在坟墓里的那颗心是怎样炽热,怎样有罪,怎样不安分,坟墓上那些盛开的鲜花却用它们天真无邪的眼睛安详地注视着我们:它们不仅对我们说明了一种永恒的安息——那“冷漠无情的”大自然的伟大的安息;它们也...
  • 第141页
    大庸俗的出现在生活中往往是有益的,它能使绷太紧的弦放松,它提醒那种过于自信或忘乎所以的感情,它跟它们如出一辙,使它们得到清醒。
  • 第138页
    在对逝去的生活的回忆和对新的事物的渴望等各种朦朦胧胧的感情影响下,她迫使自己走到了某一条界线的边缘,迫使自己朝界线那边看了一眼——她在对面看到的并不是深渊,而是空虚……或者丑陋。
  • 第75页
    他不想费力去清理自己的思想,不过他觉得,他希望用一种比记忆更有力的东西把那种幸福美好的时光留住;他希望能在身边重新摸到自己的玛丽娅,感觉到她的热气和呼吸,而且他已经觉得,仿佛他的头上……
  • 第69页
    首先是魔鬼般的骄傲,然后便是冷嘲热讽。
  • 第40页
    他失去了自己的过去,便失去了一切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30 31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