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窟艺术的创作者
· · · · · ·
-
常书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常书鸿(1904—1994),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和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被誉为“敦煌守护神”。1927年赴法留学学习油画,作品屡获大奖,并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回国投身敦煌石窟保护工作。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并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名誉主席。
目录 · · · · ·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龟兹国石窟
第一节 古龟兹国石窟的分布情况、
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节 克孜尔石窟
第三节 库木吐拉石窟
第四节 克孜尔尕哈石窟
第五节 森木塞姆石窟
第六节 玛扎伯赫及龟兹地区的其
他石窟
第二章 古焉耆国石窟
第三章 古高昌国石窟
第一节 古高昌国石窟的分布情况、
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节 雅尔崖石窟
第三节 吐峪沟石窟
第四节 伯孜克里克石窟
第五节 胜金口石窟
结语
后记
· · · · · · (收起)
绪论
第一章 古龟兹国石窟
第一节 古龟兹国石窟的分布情况、
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节 克孜尔石窟
第三节 库木吐拉石窟
第四节 克孜尔尕哈石窟
第五节 森木塞姆石窟
第六节 玛扎伯赫及龟兹地区的其
他石窟
第二章 古焉耆国石窟
第三章 古高昌国石窟
第一节 古高昌国石窟的分布情况、
创造年代及其艺术特点
第二节 雅尔崖石窟
第三节 吐峪沟石窟
第四节 伯孜克里克石窟
第五节 胜金口石窟
结语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阿育王的种种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佛教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印度现在的古代佛教艺术遗产有许多是这个时代流传下来的。虽然如此,但在阿育王及其后继者,由于印度本土的教徒对于释迦牟尼本身的无限尊敬与热爱,还不敢以有限的形体来描写无边伟大的主宰。众所周知完成于公元前2世纪的桑奇大塔石坊上的浮雕佛传故事,在描写“成道”“说法”“涅槃”等主题时,涉及释迦牟尼的部分,都分别以“菩提树”“法轮”“舍利塔”等有代表性的纪念物来作为象征的。但阿育王的活动只在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和罽宾一带有深远的影响,东传的道路仍被巨大的山脉(帕米尔高原)阻隔着。阿育王死后,国势渐衰,继阿育王的孔雀王朝,管辖的范围愈来愈小了,最后终于崩溃,由巽伽王朝起而代之。巽伽王朝只有很少的一点领土。同时南方有许多大国如羯陵伽、安达罗正在兴起,北方来的印度希腊人也建立了大夏国。 大夏,又叫巴克特里亚(Bactria),是中亚古国,其范围就是兴都库什山以北和妫水(今阿姆河)以南(今阿富汗北部),是通达印度的走廊。公元前3世纪,它脱离了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世所建立的塞琉西王朝而独立,但统治者仍是希腊贵族的后裔。公元前2世纪初,它曾经侵入印度河流域,占领犍陀罗。强弩之末的希腊黩武主义者的残余,为了保持他们的地位和统治势力,曾经采用种种措施企图冲淡他们与被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尽量使自己同化到印度地方的语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去。为此,他们甚至信仰佛教,崇拜释迦牟尼,并对佛教的内容和偶像的形式作了一些创造性的修正。首先,他们模仿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仪容,作为释迦牟尼生前的造像。后来他们又大胆地把释迦牟尼的造像演变为纪念和崇拜佛的偶像。这是印度希腊佛教徒在艺术上的新贡献,这种艺术后来就被称为犍陀罗式的佛教艺术。 但是,希腊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于佛教艺术的新颖创造,并不能挽回残余的希腊势力在亚洲失败的命运。约当公元前1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 论001 -
到9世纪中叶,回鹘民族西迁,逐渐扩展到龟兹地区,并和这里的古代居民互相融合,成为今天维吾尔族的一部分。直到此地维吾尔族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以前,即12、13世纪之际,这里都是信仰佛教的。佛教信仰长期流行的结果,就不能不留下许多包括石窟寺在内的佛教遗迹。这种佛教遗迹是具有民族的形式和内容的。就石窟寺来说,首先是库车、拜城一带的黄土丘陵并不适于像印度阿旃陀和阿富汗巴米扬那样的修凿过分巨大的洞窟。因为土山上黄土沙石的风化,使高达二十米的大立佛洞窟易于坍毁。同时,由于佛教信仰的普遍,社会各个阶级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甚至同一阶级的不同集团,或是醉生梦死、作恶多端而产生对于来世的恐惧,或是因现实生活的苦难而产生对于来世的希望,佛教唯心主义及其所描写的形象也就成为他们共同崇拜的偶像。他们理想中的偶像是一个能够和他们分担忧愁和苦难的、和他们一样的人。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和他们一般大小的偶像。他们希望这个在天的神灵,能够使地面的人在家庭一样的环境中瞻仰和礼拜。上述的地理条件又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以上这些,就是古龟兹国石窟形制所以缩小、大立佛不再盛行的主要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结 语21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新疆石窟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疆石窟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灿烂辉煌的新疆石窟艺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和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十人,一同前往天竺求法,著有游记《佛国记》一书。 其在出敦煌,步行到达鄯善(原楼兰国、今吐鲁番盆地东部若羌县一带)期间17天的旅程时,记载了诸多与位于罗布泊以东被称为“沙河”的白龙堆沙漠有关的艰苦危险情境—... (展开)

【鉴书团】期待一次“故地重游”
感谢鉴书团和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赠书。 常书鸿是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长期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修复和发掘、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传播。 自公元3世纪开始的中国佛教艺术在新疆西部发展,经过于阗、龟兹、焉耆、高昌而到达敦煌。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了新疆石窟艺术的分...
(展开)

从书籍中感受石窟的魅力
常书鸿先生的文字也非常简明易懂,风格很平实,这样专业学者所写就的著作,并不晦涩,而就连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都能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书籍非常精美,从封面到内容,书籍中有非常多的彩图,图片结合文字,让我们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在此之前,我对于石窟相关的知识还仅仅停...
(展开)

一本新疆石窟艺术的中阶读物
常书鸿老师无疑是艺术大家,他对新疆石窟艺术以及中西艺术形式如数家珍,在这本书中,也有相当多的文献引用,有新疆、内地、中亚、印度等不同佛教艺术的对比。但是对于读者来说,信息量实在是太大太繁杂,如果不是对石窟艺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大概会觉得一头雾水。另外,本书...
(展开)


带你深度浏览新疆石窟之美无与伦比视觉盛宴
📖书名:《新 疆石窟艺术》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导读】 本书是常书鸿先生以其亲身考察新疆石窟的经历,结合数十年对石窟艺术的研究,所写成的一本介绍新疆地区各处重要石窟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通识型读本。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石窟艺术创始和发展过程中演变...
(展开)

装帧精美考究,内容严谨翔实
书拿到手十分惊艳,无论是外封,内封,排版,文字都经过精心设计,异常精美。纸张是淡淡的米色,并不是那种油腻的铜版纸,晚上在灯下看也不会反光。印刷清晰,细节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很明显这本书极其考究的装帧是给读者收藏与反复研读的。 精美绝伦的壁画,可惜由于历史原因...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8.8分 79人读过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新疆石窟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纪恩同学 2010-05-30 00:58:12
......好像不太好.
0 有用 亢龙无悔 2015-09-12 09:44:57
新疆石窟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不过常老先生一生的事业还是在敦煌,新疆石窟虽然关注了研究了,但本书还是有点单薄,感觉属于普及性读物,不过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0 有用 一张愚蠢的脸 2014-04-21 23:06:52
别看出版社很吓人,但这可是常老94年离世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书,此书的命运坎坷不已。
0 有用 奔波尔灞 2021-04-24 02:23:46
可以说是十分一带一路了
0 有用 秦南秦 2024-12-08 07:23:34 浙江
党校出版,季羡林、冯其庸分别作序,有点东西。 建国初期对新J石窟的研究,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来鉴赏、分析新J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