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张燕瑾 校注
出版年: 1998-04
页数: 372
定价: 15.9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ISBN: 9787020021635
内容简介 · · · · · ·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这当然不错。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很少从观念的冲突上着笔,而是直接切入...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西厢记》通常被评价为一部“反封建礼教”的作品,这当然不错。但同时它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者很少从观念的冲突上着笔,而是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考虑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作者把反对礼教的主题充分生活化了。像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
更是非常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这里并没有也不需要多少深刻的思想,而是在人物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大胆地表现出青年男女之间一见钟情的爱悦,而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在经过一番艰难曲折之后,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虽然这种胜利不得不以剧中冲突双方的妥协、矛盾的消解为代价,以男主人公中进士然后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模式来完成,但毕竟是张扬了受抑制的情和欲的权力,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西厢记》以很高的艺术水平来展现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动人。
从剧情来说,由于《西厢记》是一部多本戏,加上关目的布置又很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从一开始崔、张邂逅于普救寺而彼此相慕,就陷入一种困境;而后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在老夫人许婚的条件下飞书解围,似乎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然而紧接着又是老夫人赖婚,再度形成困境。此后崔、张在红娘的帮助下暗相沟通,却又因莺莺的疑惧而好事多磨,使张生病卧相思床,眼见得好梦成空;忽然莺莺夜访,两人私自同居,出现爱情的高潮。此后幽情败露,老夫人发威大怒,又使剧情变得紧张;而红娘据理力争并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得她不得不认可既成事实,矛盾似乎又得到解决。然而老夫人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条件,又迫使张生赴考,造成有情人的伤感别离。在可能是后人续作的第五本中,直到大团圆之前,还出现同莺莺原有婚约的郑恒的骗婚,再度横生枝节。这样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爱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
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在这部多本的杂剧中,各本由不同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的唱,这也为通过剧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提供了便利。
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这个人物身上带有元初像关汉卿、王实甫这些落拓文人的“成色”,又反映出元代社会中市民阶层对儒生的含有同情的嘲笑。他同剧中所赋予的家世身份不尽相符,却显然是按照市民社会的趣味塑造出来的。在后代民间传说中唐伯虎一类人物形象的身上,还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张生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于幸福的爱情的直率而强烈的追求。他的大胆妄为,反映出社会心理中被视为“邪恶”而受抑制的成分的蠢动;他的一味痴情、刻骨相思,又使他符合于浪漫的爱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观而显得可爱。
崔莺莺在元稹《莺莺传》中已具备一定的性格特点,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她的性格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物形象开始变得鲜明起来。但这一人物形象仍然描写得不够细致,甚至有些前后矛盾。如一开始她已经和张生以诗唱和,间接表达了彼此爱慕之心,但当张生进一步以情诗相赠时,却在心中骂他“淫滥如猪狗”,这虽然也可以解释,但至少在分寸上是掌握得不准确的。到了《西厢记》中,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这一形象较之在诸宫调中,显得更加可信和可爱了。而作者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更有生气和光彩。
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所以这个小小奴婢,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她不受任何教条的约束,世上什么道理都能变成对她有利的道理。所以她的道学语汇用得最多,一会儿讲“礼”,一会儿讲“信”,周公孔孟,头头是道,却无不是为己所用。这个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却又有一定的现实性。在她身上反映着市井社会的人生态度,而市井人物本来受传统教条的束缚较少,他们对各种“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从实际利害上考虑的。
目录 · · · · · ·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
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楔子
第二折
……
西厢记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
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
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
附录一 莺莺传
附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介绍崔家背景: 夫主京师禄命终刚,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旅榇lǚ chèn,谓暂寄灵柩。 梵王宫,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 张生现状: 2、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3、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描写崔莺莺模样的: 1、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2、恰便似历历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3、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提眼角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4、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倒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5、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6、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衠 zhūn,方言,全,尽。) 写张生相思: 1、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著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2、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烟,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3、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页 -
张生对这雄伟的建筑,着实赞叹了一番。正在妙语如珠,忽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有一位千娇百媚的小姐突然走进了他的视野,不禁令他几乎闭过气去。 张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莺莺小姐身上。心中不禁在想,我张珙也见过了无数的漂亮女子,像这样的可喜娇娘却从来没有见过,真教人眼花缭乱,没办法去用语言来形容。啊!我的魂灵儿已经飞到半天云霄去了。你瞧,你瞧,她竟然让我死死地盯着瞧,一点儿也不生气,垂下香肩只管微笑着把鲜花捻弄。于是不免想入非非,一厢情愿起来。他想,是了,一定是小姐对我有意思了,这里是有情人成双成对的兜率天宫啊,但愿不会成为让人痛苦的离恨天。你看她那张粉脸儿,五官安排得没有一件不恰到好处,细细的眉儿,弯弯的好像新月,斜斜的一直到飞鬓云边,娇脸上擦了粉则太白,施了胭脂则太红,最好是贴上翠花钿。我看她那吹弹得破的娇脸,生气时好看,微笑时更美,春风满面,让人越看越爱,恨不得拿过来捧住了轻轻地咬她两口才舒心快意哩。 不提张生想入非非,却说莺莺小姐,也早就看见了张生,在她跟红娘踏进大殿时眼角就瞟到了。不过,她不会像张生那样露骨。现在张生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莺莺小姐,莺莺小姐则是用眼角一瞟一瞥,脉脉含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张生、崔莺莺一见钟情(张生初次见面就想入非非)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西厢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西厢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3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4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8.5分 3131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8.9分 985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7分 39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8.8分 31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实体收集01 (36.4℃)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梁启超列国学入门书要目 (狸猫)
- 【学术】北大中文系教材及参考书目1 (茶茶)
- 大学前可以读下的书——成长的印记(更新中) (想不到昵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厢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32 有用 芥末小馒头 2007-03-28 22:15:44
老娘不想读这个,学业所迫。
3 有用 杜秋筠 2013-09-11 18:15:29
操琴時的鶯鶯才是鶯鶯,不知情的情才是情。或許執念於風流韻事,所以對這些都感興趣,這是什麽情結啊~~~~~
8 有用 Adiósardour 2015-01-04 21:01:27
几乎成为卫道君子们的众矢之的,莫不认为“淫靡之词”。其实王实甫这些描写主要仍是用传统的写意手法,比《金瓶梅》的写实手法要含蓄得多,抽象得多。这恐怕就是《西厢记》原本以及传奇改编本《南西厢》的《佳期》不仅也从未出现过删节本、洁本,而且始终在舞台上演出的原因。元代钟嗣成《录鬼簿》称此剧“天下夺魁”,也就是说,如果把元杂剧制作排行榜,其榜首即《西厢记》,这是总的评价,也包括流行之广在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 几乎成为卫道君子们的众矢之的,莫不认为“淫靡之词”。其实王实甫这些描写主要仍是用传统的写意手法,比《金瓶梅》的写实手法要含蓄得多,抽象得多。这恐怕就是《西厢记》原本以及传奇改编本《南西厢》的《佳期》不仅也从未出现过删节本、洁本,而且始终在舞台上演出的原因。元代钟嗣成《录鬼簿》称此剧“天下夺魁”,也就是说,如果把元杂剧制作排行榜,其榜首即《西厢记》,这是总的评价,也包括流行之广在内。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唱词、宾白“天下夺魁”,但整个剧本就是唱词、宾白两部分组成的。因此,钟嗣成当然是赞赏其唱词、宾白的。 明代中叶以后,论《西厢记》的词采的人颇多,如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西厢主韵度风神,太白之诗也。”王骥德著《曲律》,校注了一部《西厢记》,也推崇“西厢,风之遗也”,“西厢似李”。 (展开)
4 有用 李斜陽 2020-04-27 21:50:47
【课程必读书目】 1.思想: 男性主体凝视,美人都是侧面烘托出来的。 “延宕的小姐”:虽然爱但是却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甚至出尔反尔,行为充满冲突的不合理处。-延宕的原因却没有交代,因为叙述主人公是男性视角,对男性爱情心理描画细腻,而女性作为一个背景板出现。--原因:①礼法②轻易以身相许,先奸后嫁的不合法性(郑恒编谎话说张生被尚书女儿掷绣球抛中,做了别家女婿)③害怕始乱终弃。 2.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 【课程必读书目】 1.思想: 男性主体凝视,美人都是侧面烘托出来的。 “延宕的小姐”:虽然爱但是却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甚至出尔反尔,行为充满冲突的不合理处。-延宕的原因却没有交代,因为叙述主人公是男性视角,对男性爱情心理描画细腻,而女性作为一个背景板出现。--原因:①礼法②轻易以身相许,先奸后嫁的不合法性(郑恒编谎话说张生被尚书女儿掷绣球抛中,做了别家女婿)③害怕始乱终弃。 2.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仅仅推动情节发展,性格面目模糊):老夫人,白马将军杜君实,送信给将军的和尚惠明,小和尚法聪,方丈法本和尚。 角色:胆大心细,泼辣聪慧,知事明理,冰雪聪明的红娘(突出且不脸谱化),稍有些才子佳人脸谱化的张生(痴情)和崔莺莺(精明细心,聪颖敏感(送张生礼物,暗含深意,第五本第一折)知书达理) (展开)
175 有用 壶碟会上探花郎 2014-04-29 16:43:34
三观确实不够积极向上,什么歌颂爱情,狗屁,谁家要是有个儿子像张生这么没出息,放着正事不干就知道泡妞,家长早一嘴巴抽脸上了,什么都着落在女人身上,而且词句场景香艳,越看越觉得这书被禁的罪有应得
0 有用 木水清阳 2023-01-14 18:02:20 安徽
大学那会儿读的,当时刚开始恋爱,有很多共鸣。结局很喜欢。
0 有用 阿凛 2023-01-13 21:33:17 山东
春色旖旎,春情绮丽,唱词的文采没得说。虽是脱胎于底层文人意淫的才子佳人,可是莺莺的塑造不可不谓讨人心仪,伶俐可爱。都云张生痴,谁解红娘味。
0 有用 流星 2023-01-11 21:35:54 上海
华丽是真的华丽,很多成语情话歌词的出处。空洞也真是空洞,一段没来由的情情爱爱。
0 有用 井底居士 2023-01-11 10:11:06 山东
文辞流畅,一口气读下来的。故事狗血,咋看都觉得张生就是精虫上脑 ། – _ – ། 红娘最可爱了,吐槽大师,全剧清醒者,让人忍俊不禁。 想来这种俗套的剧情也满足了古文人才子佳人的梦想,希望有一个忠贞,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还能跟自己battle写诗吟曲的身体和精神伴侣,也就只能看这种杂剧想想了!哈哈哈哈 在红楼梦中,西厢记穿起了三个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宝钗。它成为了一种宝玉和黛玉证明心灵默契... 文辞流畅,一口气读下来的。故事狗血,咋看都觉得张生就是精虫上脑 ། – _ – ། 红娘最可爱了,吐槽大师,全剧清醒者,让人忍俊不禁。 想来这种俗套的剧情也满足了古文人才子佳人的梦想,希望有一个忠贞,倾国倾城,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还能跟自己battle写诗吟曲的身体和精神伴侣,也就只能看这种杂剧想想了!哈哈哈哈 在红楼梦中,西厢记穿起了三个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宝钗。它成为了一种宝玉和黛玉证明心灵默契的纽带,也是“警芳心”之后宝钗对黛玉的谆谆教诲。风月文章,宜远观把玩,“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最后还得是贾母的官方吐槽! (展开)
0 有用 叶湘伦 2023-01-10 12:22:16 安徽
红娘是女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