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魏晋玄学论稿》是汤用彤在1938-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包括《读〈人物志〉》、《言意之辨》、《王弼大衍义略释》等。
书中对于玄学与佛学之关系、言意之辨、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的论述阐释,均有所创见,基本能够涵盖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作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玄学思想中考镜源流,并掘发其中所蕴的义理。
魏晋玄学论稿的创作者
· · · · · ·
-
汤用彤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堂,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36年至1948年任北京大学(包括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及文学 院院长。1947年被原中央研究院选为院士、评议员,兼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主任。1949年1月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2年至1964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政协一届委员、三届委员、全国人大一、二、三届代表。主要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论稿》、《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讲义》、《汤用彤学术论文集》、《饾饤札记》、《〈高僧传〉校点》、《汉文印度哲学史资料汇编》等。
目录 · · · · · ·
《魏晋玄学论稿》导读
魏晋玄学论稿
一、读《人物志》
二、言意之辨
三、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四、王弼大衍义略释
五、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六、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七、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八、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 魏晋思想的发展
附 魏晋文学与思想
魏晋玄学与政治思想
贵无之学(上)
贵无之学(中)
贵无之学(下)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 · · · · · (收起)
魏晋玄学论稿
一、读《人物志》
二、言意之辨
三、魏晋玄学流别略论
四、王弼大衍义略释
五、王弼圣人有情义释
六、王弼之《周易》、《论语》新义
七、向郭义之庄周与孔子
八、谢灵运《辨宗论》书后
附录 魏晋思想的发展
附 魏晋文学与思想
魏晋玄学与政治思想
贵无之学(上)
贵无之学(中)
贵无之学(下)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王者通天地之性,体万物之情,作为名教。建伦常,设百官,是深察名实之表现也。 谓名分。察人物彰其用,始于名目。以名教治天下,于是制定礼法以移风俗。礼者国家之名器(刘邵劝魏明帝制礼作乐,法者亦须本于综名实之精神。凡此皆汉晋间流行之学说,以名实或名形一观念为心。其说虽涉入儒名法三家,而且不离政治人事,然常称为形名至于纯粹之名学,则所罕见。然名学既见重,故亦兼有述作千于论议,采公孙龙之辞以谈微理。其后乃有鲁胜注墨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读《人物志》 -
“王弼注《易》摒落象数而专敷玄旨。其推陈出新,最可于其大衍义见之。”(p54) “《易•大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又曰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中难解之处有二:(一)为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之关系。五十与五十五何以参差,此则汉儒或以五行释之(郑玄),或以卦爻释之(荀爽)。王弼于此如何解释,兹不详知,姑可不论。(二)大衍之数何以其一不用。王弼之说韩康伯注曾引之,此必即荀融所难之大衍义。立论极精,扫除象数之支离,而于后世易学并有至深之影响,诚中华思想史上一大事之因缘也。”(p5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王弼大衍义略释》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蓬莱阁丛书(共5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哲学史大纲》《佛学研究十八篇》《唐诗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当代中国史学》
等
。
喜欢读"魏晋玄学论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十四朝文学要略 8.9
-
- 黄宗羲全集(共12册) 8.9
-
- 禮書通故(全六冊) 9.8
-
- 两汉思想史(共3册) 9.1
-
- 十三经注疏(21册) 9.2
-
- 魏晋史学及其他 7.6
-
- 经学教科书 8.0
-
-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汤用彤卷 9.0
魏晋玄学论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读《魏晋玄学论稿》:弯曲的并不是勺子,而是你自己
——作为一场思维训练的魏晋玄学 先对魏晋玄学之前提作一个泛泛而谈。都说玄学“简易”,我亦可以说玄学只是一场思维训练,其入门处即在扳弯眼前的调羹。若要得出此一结论,须了解三个常识: 一是理解汉学所谓儒术或魏晋所谓名教。简单说儒术和名教类似于今天学校教育之感官唯...
(展开)

【转】李兰芬:论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理解
【作者简介】李兰芬,女,1959年生,广东新会人,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宗教哲学、儒学与宗教关系、魏晋玄学及王弼思想、中国宗教学科史等研究。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波士顿大学世界宗教与事务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
(展开)

【转】李兰芬:重提玄思的魅与惑——再提王弼、汤用彤与玄学相关的问题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魏晋王弼的玄学思想及近现代汤用彤对魏晋玄学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标志性。这种与现代学术中的“哲学”相关的玄学之思(玄思),如置放在中国文化中,尤其是置放在儒家传统思想的脉络中来考量,其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从“魅与惑...
(展开)

个别章节笔记和小目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目录是供自己重新参考时方便查询主题,可能不是特别全面。总的可能会断断续续整理下去。。。 ◎言意之辨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基础,言意之辨助于建立玄学的系统。迹象本体之分,就是由于言意之辨。 言意之辨本源于名学。名学之理在于辩形名,用于月旦人物,识鉴优劣。而后流... (展开)
《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上海人民、商务印书馆三版目录比较
商务印书馆(2020)搜罗最广,包含上海人民(2015)、上海古籍蓬莱阁(2019)全部内容。 上海人民略多于上海古籍,而少无上海古籍所附前两篇。 蓝色虚线为三版本共有,此后不同。 赵建永:新版《魏晋玄学论稿》后记(指商务2020年版) 本书收录了汤用彤玄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
(展开)

魏晋清谈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解读
一、清谈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 关于魏晋清淡的起源问题,钱穆先生曾说:“东汉之季,士厌于经生章句之学,四方学者,荟萃京师,渐开游谈之风。至于魏世,遂有‘清谈'之目。及正始之际,而蔚成风尚。何晏、王弼为时宗师,竹林诸贤,闻声继起。至于王衍、乐广,流风愈畅。典午...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9.5分 22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9.0分 436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9.4分 18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9.5分 18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彼岸)
- 私人藏书(从三世纪到九世纪) (Chimpden)
- 37°暖书单(一) (37°暖)
- THREE藏书(学术类)1 (benshuier)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魏晋玄学论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紫玺 2023-01-13 00:25:32 法国
学术书
0 有用 Konkonkonkon 2023-03-05 01:51:33 法国
现在读来,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0 有用 UDonNoMe 2016-05-13 13:06:22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0 有用 20008005-dwc 2008-11-04 23:46:08
观点有点儿旧了 嗯
4 有用 魚山飯寬 2011-02-04 18:03:03
玄學實在不是不夠老的人應該碰的。尤其我這種物質控,看得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