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项飚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出版年: 2000-08
页数: 563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经验丛书
ISBN: 9787108014368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出版年: 2000-08
页数: 563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经验丛书
ISBN: 9787108014368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利用同乡之便,深入位于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浙江村”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浙江村”的形成、结构、运作、变迁,用大量第一手的材料,描述了“浙江村”与周边村镇,政府部门,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的互动,分析了在深刻而巨大的社会变迁中,方方面面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视角独特、涉及的问题既深且广,堪称有前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触及社会和人民心理深层变革的佳作。
跨越边界的社区的创作者
· · · · · ·
-
项飙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项飚
1972年出生于温州市区一个教师家庭。1990年从温州中学毕业保送北京大学。1998年获北大硕士学位,当年受邀免考牛津大学博士,2002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牛津大学人类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人口流动和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曾在国内和澳大利亚、印度作长期的实地调查。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 · · · · · (更多)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引论:从日常行为的角度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后记:理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插图
· · · · · · (收起)
第二章 走进“浙江村”
第三章 周家一日
第四章 1984:来到北京
第五章 1986-1988:站稳脚跟
第六章 1988-1992:扩张
第七章 1992-1995:乱里挣钱
第八章 1995:波折和回潮
第九章 讨论:关系丛
第十章 未来:新社会空间
后记:理解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插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之所以能够在“浙江村”毫无计划地泡六年,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还没有被正规化。学校里既无考试的压力,也没有发表的要求。如果说《跨越边界的社区》有什么特别的优点,那就是我对调查对象的超乎寻常的熟悉亲密程度。这种熟悉,只有靠开放的、长时间的、不赶任务的“浸泡”才能获得;没有这种熟悉,就不会有真正贴切和丰富的分析。如我在书里所说,“浙江村”在我心中更多的是一个现实,而不是一个用以写文章的题目”。本书新版的序二从经济社会“正规化”的角度分析了“浙江村”的变化,而社会研究领域的“正规化”也是这二十年一个重要的变化。基金申请指南、A类刊物要求,框架、假设、文献回顾……黏稠的术语和雕琢的论证,堵塞了对话,窒息了思考。在这些正规化的文本里,不仅社会行动者看不到自己,连研究者也找不到作为活人的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一(修订新版序)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
「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将关系特例化,视为是中国独有,而西方不太存在的东西,然而研究兴趣就集中在关系有哪些特别以至于奇异的地方 2. 将关系泛华并实质化的理解,关系压倒一切,是组织社会的原则之一,中国人是为了关系而关系 3. 把关系片面化,看作特殊的资本、特殊的网络的方式,这一取向一方面强调关系在形式上的特殊,另一方面又努力将它纳入西方的概念体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经验丛书(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理论:现代性与本土化》《义序的宗族研究》《小镇喧嚣》《村庄发育、村庄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城市中国的逻辑》
等
。
喜欢读"跨越边界的社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跨越边界的社区"的人也喜欢 · · · · · ·
跨越边界的社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4 条 )


过去的荣光被掩埋于当今的“正规化”中
去年读了一本书,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对我影响颇深,每次想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最后却因各(其)种(实)原(是)因(懒)不了了之。 直到前几日看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提到许知远,虽然我对这个男人一直没啥好感,却得知不久前他采访了项飙教授,就还是把那期《十三邀》找...
(展开)

新版序一 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序二很容易找到,分享下序一吧。 让他们看到饱满的自己 项飙 《跨越边界的社区》原版成书于1998年,2000 年出版。摆在读者面前的是我第二次修改的结果。第一次是在2001 年。当时为了准备英译本,在刚刚经历了被西方学术规范全面震撼的我,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我把大量细节断然...
(展开)

全书笔记:《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之所以重新体会到这些细节的价值,也是因为我对我和“浙江村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我一直没有勇气把《跨越边界的社区》送给任何“浙江村”的朋友,因为我对大部分人的描写都强调他们的多面性,没有丝毫的颂扬成分。而且主流社会和体制是我心目中的阅听人,因为我想要的是... (展开)
《跨越边界的社区》第一、二、九、十章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第一、二、九、十章集中论述了了项飙提出的新概念或对社会学理论的新阐发(例如“系”、“锁住”、“套”等),较为系统;而第三~八章主要记述了“浙江村”的实地调研内容,其中大量运用“介入”式的社会学调查方法,糅合了创新的社会学理论,但比之前者分布较为零散。本... (展开)论坛 · · · · · ·
书评习作 | 来自caj | 2014-01-11 18:27:31 | |
本书极好,是在中国做社会学调查的佳作,pdf | 来自睡美 | 1 回应 | 2013-04-16 13:01: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9.4分 12249人读过
-
Brill Academic Pub (2004)9.2分 3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低明)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农民问题的书单 (舞雩)
- 书海无涯 (佾云)
- 工人阶级及相关研究 (🦉的瓦涅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跨越边界的社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生活在跳舞 2013-05-13 00:02:13
豆瓣评分9.2,对比《江村经济》显然有虚高的成分。作为硕士毕业论文,这样的水平足以让很多人汗颜了(如今如此扎实做学问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吧),不足之处是整本书的线索有点散,作者的写作功底难以驾驭如此庞大的题材。读完想起另一本写福建人的社会学著作《金翼》,这个领域真是太有意思了。
9 有用 去你X的 2017-12-12 21:51:01
写得太漂亮了,无论是极为本土化的分析工具,还是扎实的访谈记录,或是清晰的叙事脉络,都让人叹为观止。怎么港,能写出这么漂亮的文章硕士读了四年也不算丢脸了!
368 有用 积莫凛 2017-05-26 15:47:19
叹服。跑去牛津人类学看了下项飚的页面:Curiosity is not enough; you need to have some concerns and, even better, a bit of anger. I did this (1991-1998) partly because of my discomfort with the dominant discourse in China... 叹服。跑去牛津人类学看了下项飚的页面:Curiosity is not enough; you need to have some concerns and, even better, a bit of anger. I did this (1991-1998) partly because of my discomfort with the dominant discourse in China at that time that regarded the 'low-quality' populations, especially rural-urban migrants, as an obstacle to development. (展开)
48 有用 57 2017-07-31 15:50:54
有点了解之后再看这本已经成为传奇的书,就知道所谓的震惊感来自哪里。用不同于常规的研究方法和语言,明确学术本来的位置,重新进入社会;相信现实是流动的,而且明白,分析与批判是一种权力。这一切都是来自作者的自觉意识。能想到这一点不算太难,能做到并且不断做到,太难了。
4 有用 murmur 2018-01-24 06:26:53
田野真是太厉害了!一般过得去的社科研究理论和材料可能五五开,这本书大概是一九开。并不是说理论不好,但田野材料太丰富了,完全可以分成好几本写。写大院拆除的第八章,对话精确,情节跌宕,比小说更魔幻。而其背后折射的治理逻辑,似乎和去年发生的清退事件如出一辙(20年后仍旧如此)。星星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