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经学历史》原为皮锡瑞著,介绍经学在中国古代发展演变的历史,周予同为之作注释,补充了大量资料,并对皮氏观点中的偏颇予以补救。介绍经学在中国古代发展演变的历史,条理清晰,观点鲜磺,可视为了解经学史的书。周予同为之作注释,补充了大量资料,并对皮氏观点中的偏颇予以补救,使此书广为流传,成为二十世纪经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经学历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近代著名经学家。著有《师扶堂丛书势《皮氏八种》等。
周予弱(1898~1981),浙江瑞安人。著名经学史家。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著有《镯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主编有文科教材《中国历史文选》,撰写了《辞海》经学史的全部条目。
目录 · · · · · ·
序言凡例一 经学开辟时代二 经学流传时代三 经学昌明时代四 经学极盛时代五 经学中衰时代六 经学分立时代七 经学统一时代八 经学变古时代九 经学积衰时代十 经学复盛时代附录一 皮鹿门先生传略附录二 本书引用清代人名出处表重印后记
序言凡例一 经学开辟时代二 经学流传时代三 经学昌明时代四 经学极盛时代五 经学中衰时代六 经学分立时代七 经学统一时代八 经学变古时代九 经学积衰时代十 经学复盛时代附录一 皮鹿门先生传略附录二 本书引用清代人名出处表重印后记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文库第五辑(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清代学术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
。
喜欢读"经学历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古籍整理概论》旁征 9.1
-
- 经今古文学 9.4
-
- 從文士到經生 8.2
-
- 明代考据学研究 8.7
-
- 群经概论 9.0
-
- 古典目录学研究 9.4
-
- 《文选》导读 9.3
-
- 文献学读书记 9.2
-
- 文献学论著辑要 8.5
-
- 宋代經書注疏刊刻研究 9.7
经学历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中华书局 (2008年第二版)8.8分 66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4)8.7分 44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2)9.0分 13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1959)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经学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金谷 2014-08-18 17:17:09
一天一章,轻松而开心滴再读一遍~~“学求心得,勿争门户”
0 有用 大地 2018-10-03 00:16:27
皮鹿门的书,还需再读,需注意立场问题。周的注,差强人意。我还是想读一部经书的。
0 有用 墨泠 2021-01-31 14:30:32
虽不免带有皮氏今文经学者的一点偏见,总体来说脉络非常清晰,了解经学历史不得不读的书。
0 有用 多搁辣椒少放盐 2013-01-15 13:13:20
正文简略,抓住了主脉,周注详实,正文和注配合来看,非常好的经学入门书籍
3 有用 放逐科比 2018-01-08 14:55:57
经学史第一书,虽然作者主今文经学,但持论还不算太失公允。此书将经学史分为十个时代,既分别概述每个时代经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又具体介绍各个经书的流传过程和历代注疏特点,并加以按断。总之,皮氏主张经学越简越古越好。重汉学轻宋学,汉学之中以今文学为先,今文学中又以汉初之学为最精。然则经学自汉武以来已然与国政,利禄相结合,学随时变,学随势变,学术意义上的经学虽然有起有落,但儒学却随时变吸收其他学术文化保持自... 经学史第一书,虽然作者主今文经学,但持论还不算太失公允。此书将经学史分为十个时代,既分别概述每个时代经学研究的总体趋势,又具体介绍各个经书的流传过程和历代注疏特点,并加以按断。总之,皮氏主张经学越简越古越好。重汉学轻宋学,汉学之中以今文学为先,今文学中又以汉初之学为最精。然则经学自汉武以来已然与国政,利禄相结合,学随时变,学随势变,学术意义上的经学虽然有起有落,但儒学却随时变吸收其他学术文化保持自身生命力。皮氏于今古之别,视为尊孔子与尊周公之分,非仅为文字和解经理路不同,可谓卓识。观其书,于四库提要经部叙采用甚多。清代学术部分,可为治清学史参考。附周予同注,极为详细,凡人,书,事,时具有细解。初学宜参考,偶有疏漏,如236页,陈乔枞著有《今文尚书经说考》误为《今文尚书遗说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