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剧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本书以暖红室复刻凌濛初本为底本,并以王骥德、金圣叹、毛西河、刘龙田、何璧、张深之诸本以及《雍熙乐府》参校,并结合了近些年的一些研究成果,由久负盛名的岳麓出版社出版,包装精美,是戏曲爱好者阅读、收藏之佳品。
如果有人问,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剧作是哪几部户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应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
《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
关于王实甫的生平,我们知道的不多。元人钟嗣成说他“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明初贾仲明则给他写过一首吊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台台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本剧与《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价值。本书以暖红室复刻凌濛初本为底本,并以王骥德、金圣叹、毛西河、刘龙田、何璧、张深之诸本以及《雍熙乐府》参校,并结合了近些年的一些研究成果,由久负盛名的岳麓出版社出版,包装精美,是戏曲爱好者阅读、收藏之佳品。
如果有人问,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剧作是哪几部户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应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
《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
关于王实甫的生平,我们知道的不多。元人钟嗣成说他“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明初贾仲明则给他写过一首吊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台台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从词里提到“风月营”、“莺花寨”的情况看,王实甫很可能是常与歌妓艺人生活在一起的“书会才人”,他的《西厢记》,在元明之际已被认为是“天下夺魁”之作。
据我们判断,《西厢记》大约写于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1299—1307)之间。它取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篇小说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展示了唐代社会负心男子“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到了北宋时期,这篇小说被收进《太平广记》,传播更广,苏轼、秦观等著名诗人对它有过题咏,并且成为民间说唱的题材。金代董解元写了一本《西厢记掐弹词》,他不仅丰富了《莺莺传》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赋予莺莺和张生以全新的面貌,强烈地突出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法的主题。在元代,戏剧勃兴,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唱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写成了“天下夺魁”的剧作。
在封建时代,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婚姻要服从家族和政治的利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禁锢青年的枷锁。王实甫《西厢记》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首先在于它正面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希望青年男女能够打破封建礼法的牢笼。在戏里,王实甫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法的维护者和争取恋爱自由的男女之间尖锐的冲突。老夫人是疼爱女儿的,但她更注重维护“家声”,认为无论如何不能“辱没了家谱”。当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宣称要把莺莺掳去当压寨夫人的时候,从“家声”考虑,她不得不表示愿意把莺莺许配给声称能够以计退贼的张生;等到贼兵退了,从“家声”考虑,她便不愿意承担诺言,演出了“赖婚”的一幕。而后来张生、莺莺明来暗去,生米煮成了熟饭,她不得不接受既成的事实,也是因为担心“家声”受玷。很明显,主宰老夫人的行动的,正是在封建礼法遮盖下的家族利益。王实甫环绕着老夫人三番四复的变卦,揭示她的性格实质,给封建婚姻制度以有力的打击。
在男女青年不能自由恋爱的情况下,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和莺莺爱起来了。他们在佛殿相逢,一见钟情;他们在月下吟诗,互通款曲;后来发展到传书递简,跳墙赴约,西厢幽会。这一幕幕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行动,不知使多少卫道先生咬牙切齿,乃至把《西厢记》列为“禁书”;也不知使多少在封建婚姻制度压迫下的青年男女,为之击节,为之陶醉,为之神魂飞越。它是在封建礼法夜幕下使人灵魂震撼的闪电。
王实甫善于根据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一介寒儒,他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勇敢的。莺莺作为相国小姐,表现就不同了,她爱张生,却又躲躲闪闪;她要依靠红娘的帮助,却又想瞒着红娘,不肯让红娘晓得她内心的秘密。王实甫细致地刻划莺莺在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变化,使她的性格显得十分突出,也让观众看到青年男女要战胜封建制度是多么的艰难,他们固然要敢于突破种种世俗偏见,还要挣脱自己在心头上的枷镇。我们认为,王实甫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洞察不同身份教养的人的内心世界,赋予他们不同的个性。正由于《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是以人物的性格冲突为基础,因此显得特别富有生命力。
《西厢记》的语言,本色与文采交错,使人读来满口生香。在这里,我们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应从喜剧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才可以准确地理解它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的创作者
· · · · · ·
-
王实甫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介绍崔家背景: 夫主京师禄命终刚,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旅榇lǚ chèn,谓暂寄灵柩。 梵王宫,本指大梵天王的宫殿。泛指佛寺。) 张生现状: 2、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3、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描写崔莺莺模样的: 1、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2、恰便似历历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3、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提眼角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馀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4、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倒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5、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6、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衠 zhūn,方言,全,尽。) 写张生相思: 1、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著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2、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烟,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3、听说罢心怀悒怏,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呼,谁敢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里畏惧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页 -
张生对这雄伟的建筑,着实赞叹了一番。正在妙语如珠,忽然间觉得眼前一亮,有一位千娇百媚的小姐突然走进了他的视野,不禁令他几乎闭过气去。 张生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莺莺小姐身上。心中不禁在想,我张珙也见过了无数的漂亮女子,像这样的可喜娇娘却从来没有见过,真教人眼花缭乱,没办法去用语言来形容。啊!我的魂灵儿已经飞到半天云霄去了。你瞧,你瞧,她竟然让我死死地盯着瞧,一点儿也不生气,垂下香肩只管微笑着把鲜花捻弄。于是不免想入非非,一厢情愿起来。他想,是了,一定是小姐对我有意思了,这里是有情人成双成对的兜率天宫啊,但愿不会成为让人痛苦的离恨天。你看她那张粉脸儿,五官安排得没有一件不恰到好处,细细的眉儿,弯弯的好像新月,斜斜的一直到飞鬓云边,娇脸上擦了粉则太白,施了胭脂则太红,最好是贴上翠花钿。我看她那吹弹得破的娇脸,生气时好看,微笑时更美,春风满面,让人越看越爱,恨不得拿过来捧住了轻轻地咬她两口才舒心快意哩。 不提张生想入非非,却说莺莺小姐,也早就看见了张生,在她跟红娘踏进大殿时眼角就瞟到了。不过,她不会像张生那样露骨。现在张生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莺莺小姐,莺莺小姐则是用眼角一瞟一瞥,脉脉含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张生、崔莺莺一见钟情(张生初次见面就想入非非)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西厢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厢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2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8.6分 3278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8.4分 14708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8.9分 1114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8.9分 52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闲 (鸳鸯茶)
- 岳麓书社版四大名剧 (L不用了的账号)
- 国学杂读 (业余游客)
- 国学阅读 (夏天吃火锅)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西厢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清和廿柒 2009-09-17 14:57:40
西厢,一场春梦
0 有用 Leo Wu 2008-03-30 13:43:58
果然是禁书。。。只看过这个版本的。
0 有用 凌次方Icicle 2015-04-11 22:38:51
前朝崔相国逝世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送灵至普救寺住宿,赴京赶考的秀才张珙正巧也借宿寺庙,才子佳人相遇并相恋。流寇孙飞虎带人来寺庙劫抢崔莺莺,张珙书信义兄杜确将军带兵解围,崔夫人却在悬赏女儿后,假借女儿已订婚侄子意欲反悔。最后经过丫鬟红娘的穿针引线,张珙与莺莺私下结合,最后张珙高中状元迎娶莺莺。元稹的《莺莺传》原来是个悲剧,张珙在高中状元后变心,与崔莺莺都再婚。
0 有用 赭槿树 2015-07-28 19:00:20
在没有看过的情况下,看完简介与评论,感觉这不是电视故事情节吗?敢情后辈都借鉴改编连续剧,虽不曾阅读,但情节相似深谙呐
0 有用 鸢尾花 2012-02-02 16:36:59
雅词佳句,满口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