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个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相对于交谈,他们更喜欢聆听,相对于参加喧嚣的聚会,他们更倾向安静的阅读;他们致力于创造却不愿自我推销;他们宁愿一个人独立工作也不喜欢加入到小组的头脑风暴之中。虽然,他们常常被贴上“安静”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梵·高的向日葵到个人电脑的发明等等。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充满激情,既有给人深刻印象的研究,也有深入人心的真人真事,它向读者们展示了内向者是如何戏剧性地被低估,揭示了在这个错误的过程中世界失去了什么。作者带领读者从戴尔·卡内基的出生地到哈佛商学院,从托尼·罗宾斯的研习班到福音派大教堂,追溯20世纪外向理想型如何崛起,并探索其久远的影响。作者还采访了那些张扬、热情的美国学校里格格不入的亚裔学生,她质疑美国商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认为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创造力会因强制性合作而...
这个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相对于交谈,他们更喜欢聆听,相对于参加喧嚣的聚会,他们更倾向安静的阅读;他们致力于创造却不愿自我推销;他们宁愿一个人独立工作也不喜欢加入到小组的头脑风暴之中。虽然,他们常常被贴上“安静”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梵·高的向日葵到个人电脑的发明等等。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充满激情,既有给人深刻印象的研究,也有深入人心的真人真事,它向读者们展示了内向者是如何戏剧性地被低估,揭示了在这个错误的过程中世界失去了什么。作者带领读者从戴尔·卡内基的出生地到哈佛商学院,从托尼·罗宾斯的研习班到福音派大教堂,追溯20世纪外向理想型如何崛起,并探索其久远的影响。作者还采访了那些张扬、热情的美国学校里格格不入的亚裔学生,她质疑美国商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认为在这样的价值体系中,创造力会因强制性合作而被抹杀,内向者的领导潜质也会被忽略。她运用了最前沿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揭示外向者和内向者之间的惊人差异。
也许,最鼓舞人心之处在于,她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外向行业”里的内向成功者--从一个演说之后需要沉浸在孤独中为自己充电的大学教授,到沉静地构思有效问题、打破销售记录的推销员。最终,她为每个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从如何处理内向者、外向者之间的“矛盾”,到如何引导一个内向的孩子在需要的时候做一个“伪外向者”。《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对待内向者的固有看法,同样,也会让内向者重新审视自我。
安静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珊·凯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法学院。曾经是华尔街律师,现从事谈判、沟通技巧教育。她在内向、羞怯等主题上的文章经常发表于《纽约时报》和《今日心理学在线》。
译者简介:
高洁,生于山东,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传播与新媒体硕士;翻译爱好者,公关业中人。
目录 · · · · · ·
引言 南北性格IX
第一部分 外向理想型
第1章 那群“不可一世又招人喜欢的家伙”的崛起3
第2章 魅力领导的迷思19
第3章 当合作扼杀了创造力57
第二部分 你的生理学倾向是真实的自己吗?
第4章 性情=天生的命运?85
第5章 超越性情103
第6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政治家,而埃莉诺却道出了良知”119
第7章 华尔街崩溃了,巴菲特成功了145
第三部分 外向理想型充斥于所有文化传统中吗?
第8章 软实力171
第四部分 如何去爱,如何工作
第9章 何时你该戴上外向的面具?195
第10章 沟通障碍215
第11章 鞋匠与将军233
终章仙境259
注释一:贡献者263
注释二: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26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论你是一名内向者,还是一名深爱着内向者或与内向者共事的外向者,我都希望你能从本书的观点中收获些什么。以下就是同你共享的计划: 爱是不可或缺的,群居生活也是可供选择的。珍惜你身边最亲近、最可爱的人,同你欣赏而尊敬的同事共事。结识那些可能成为你密友的人、同你相处融洽的人。不要对那些社交场合发怵。友情会让人们更幸福快乐,当然内向者也包括在内,但是要铭记于心的是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生活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对于有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灯光是百老汇的聚光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一盏青灯便足矣。有效利用你的禀赋——比如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破解问题,潜心艺术,深沉思考。 思考你对这个世界的意义,确保自己能为其做出贡献。如果这需要你作公开演讲或是构建人际网络,抑或参加一些让你觉得不自在的活动,那你也要硬着头皮去做。但是要承认这些事情对你而言是有困难的,接受一些培训并化解这些难题,在你克服这些问题之后也要奖励自己一下。 辞去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去拿个图书馆学学位吧。可如果电视主持就是你的所爱,那就为自己造一副外向的面具来帮助自己度过每一天。在人脉方面也有一条法则:一种地地道道的关系,要远比手中攥着10把名片有价值得多。飞奔回家重重地把自己扔进沙发里,给自己开发足够多的“恢复壁龛”。 尊重你所爱之人的社交需求和自己独处的需要(如果你是个外向者,那就反过来看这个问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发空余时间,不用强迫自己做你觉得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觉得高兴,那么新年前夜就完全可以待在家里也可以避开会议;如果不想跟不期而遇的熟人侃大山,就绕到马路对面去;读书,烹饪,跑步,写个故事。别忘了跟自己做笔交易——你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社交活动,以此换得临阵脱逃时的安心。 如果你的孩子们性格安静,试着帮他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终章 仙境 -
The secret to life is to put yourself in the right lighting. For some it's a Broadway spotlight; for others, a lamplit dest. Use your natural powers---of persistence, concentration, insight, and sensitivity -- to do work you love and work that matters. Solve problems, make art, think deeply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安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安静"的人也喜欢 · · · · · ·
安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9 条 )




享受性格带给我们的独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人格心理学中,有多种人格理论,每个流派都有自己见解。学术上的争论从未停止,而生活中被人熟知的,通俗易懂的,就是性格的内外向了。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外向,善于表达,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是整个大环境的主流。这本《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用心理学理论结合生活... (展开)论坛 · · · · · ·
书里提到的美国文化历史学家沃伦· 萨斯曼是谁? | 来自GooMU | 2 回应 | 2023-02-07 15:27:21 |
做事不要管效果进度,高度集中时忘记目的,过后观... | 来自oop | 2021-12-13 22:41:30 | |
能用25页文字来剖析一个躺在黑暗中的床上 | 来自otomo | 2017-10-22 18:34:36 | |
翻译不佳 | 来自Novite | 2 回应 | 2016-12-17 21:19:49 |
失望 ,原版后面的注解不翼而飞。 | 来自Mars | 4 回应 | 2016-04-27 17:12:5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Crown Publishing Group (NY) (2012)8.3分 1191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6)7.4分 1364人读过
-
遠流 (2012)8.3分 138人读过
-
Penguin (2013)7.8分 5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积极心理学读本 (刘建鸿)
- 别人推荐或自己发现的轻松阅读书单~之一 (CRO007)
- 中信阅读佳品[小编卢俊的豆列] (我是卢俊)
- 儿童教养推荐图书 (刘建鸿)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安静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Klaith 2015-08-26 11:42:48
若干年前,我愈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性格偏内向、敏感。当时的我,对自己未来的社交能力深感焦虑,虽然掌握了一些公众交流的技巧,并似乎应用自如,但仍不可避免对非独处环境的厌恶。好在读到这本书,它介绍了内向者的优势,肯定了内向者自我伪装的可能性,教授了不少摆脱社交尴尬的方法。据说,头马国际的现任主席也是一位内向者呢!
42 有用 刘建鸿 2013-03-06 16:27:02
这本细腻、深思的书本身就是内向性格竞争力的说明。如果作者不是充满了探究自身(也是人类)内向性格的热情,很难想象她为了这本身书采访了这么多一流心理学家(对研究气质的Jerome Kagen,研究自我监控的Snyder,研究自由特质的Brian Little),报名参加了这么多”培训班”——包括参与了许多国人也不陌生的成功学”巨人“——安东尼 罗宾斯的现场培训,她对现场的生动描摹让人不禁莞尔,她花精力... 这本细腻、深思的书本身就是内向性格竞争力的说明。如果作者不是充满了探究自身(也是人类)内向性格的热情,很难想象她为了这本身书采访了这么多一流心理学家(对研究气质的Jerome Kagen,研究自我监控的Snyder,研究自由特质的Brian Little),报名参加了这么多”培训班”——包括参与了许多国人也不陌生的成功学”巨人“——安东尼 罗宾斯的现场培训,她对现场的生动描摹让人不禁莞尔,她花精力梳理了社会历史文化中对内外向性格的价值评判变迁,又如何深入到每个人的成长历程,自然她没有忘了探讨内向性格如何因应工作的社交需求,内外向性格的两个人相处的和谐之道,以及如何培养敏感内向的孩子。 (展开)
38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14-07-14 00:52:41
有些失望,故事太多!!!不推荐,水份略大
13 有用 明媚 2015-05-12 08:40:24
老板推荐我看的…老板和我都内向
5 有用 Kyyper 2015-06-30 14:59:10
书中提到出了一些关于内向者和外向者比较新比较有帮助的观点。内向者无法改变这个外向者受欢迎的时代,那只有去适应。一方面要肯定自己的性格、能力,其次要找到一种舒服的状态去接触周围的人和社会,不断学习和探索,第三不忘抽离出来回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