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谈翻译的书评 (22)

没什么大不了 2008-01-24 23:53:33

算是书评

因为在做一份翻译的缘故,最近在读几位华人翻译名家讨论翻译的书。有一本是余光中先生的《谈翻译》,其中不止讲翻译自身,还用了若干篇幅来讨论中西文化冲突,以及中文在此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翻译同做诗论文一样,自然都是功夫在诗外,所以从翻译的技巧谈开去,直至如何对...  (展开)
玛利亚保佑 2010-05-28 21:40:49

心有戚戚焉

此评论纯属抄书,仅为分享而作,例子均出自此书,向余光中先生致敬。不喜勿读。 这几天看了《余光中谈翻译》,读得冷汗直冒。从小老师便教我们如何作文,却没教我们如何约束自己的文字,加之长大后受英文影响,日常使用的语言已经“恶性西化”却不自知。    初中背《荷塘月...  (展开)
意闲 2010-05-11 09:11:05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我本想等结束手头初译稿,再利用检校时间,同步读《余光中谈翻译》一书,但前些日子,不知怎地拿了起来,拿起来就放不下。我自己停停走走好几个月,文气时断时衔,不少当初以为确凿的译法,现在读着一塌糊涂,昨晚挑一个章节出来,果然还得大力删改。余教授提及“的的不休”、...  (展开)
Yurii 2007-01-05 17:04:08

[兼作书评]关于翻译的一点杂感

这本书我很早便读过了,翻译也林林总总弄过几十万字,曾有一篇文字与本书相关,发在这里吧。 ----------------- 关于翻译的一点杂感 昨天上班时,一位朋友问我下面这个句子怎么翻译: McData blames slow sales of its new Intrepid 10000 (i10K) director o...  (展开)
幸运儿 2006-12-02 11:03:46

柴、米、油、盐、酱、醋以及茶

标题很怪,好好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读的多顺口,硬生生给破坏了。就是这可恶的“以及”。其实也不关“以及”的事,要怪就怪英文“and”,因为认真的翻译总怕漏了字,逐字对着译过来,于是就有了讨人嫌的蹩脚句子。 这两天翻译新闻,都不那么轻松,要么题材不熟,要么自个脑子...  (展开)
uncutstone 2006-11-03 14:06:26

翻译的问题,常常是因为中文有问题

这本书是从用好中文的角度谈翻译。 分析了中文劣化的各种现象。对不成熟的白话文、不消化的西式中文的种种问题及其恶劣影响进行了广泛的分析。 对语文课本上选择的散文范本进行了有力的批评,认为20、30年代白话发展初期的清涩作品长期盘踞语文课本的重要位置,是一种很不正常...  (展开)
陈灼 2011-09-09 11:27:52

谈《余光中谈翻译》

我最早知道余光中先生,是因为初中时读了他的诗歌《乡愁》。现在10年过去了,我初学翻译,幸而又得到他在翻译上的指点,觉得很亲切。余光中先生从事翻译事业,凡40多年,这40年里他不停疾呼,劝告世人保护汉语言的美感,免受西文污染,保持汉语言的精炼,不能拖沓繁冗。然而,...  (展开)
拧发条鸟 2019-08-30 09:50:26

译事之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翻译不仅难,也易被忽视,但是翻译的贡献,远比大家想象中更大。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只有翻译文学,而无创作文学。而中国史上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  (展开)
跳会er舞吧 2019-04-10 14:21:26

余光中贬赞之写作者/译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余光中批评的中文写作者/译者包括: 鲁迅:创作尚有分寸,译文却力尽西化 周作人:文理欠妥,拗句甚多 徐志摩:偶有西化 沈从文:拗口;边城也不咋地 何其芳:逻辑有毛病,欠哲理,冗赘 艾青:只见其长,不见其大。笨拙 …… 余光中推崇的中文写作者/译者包括: 夏济安 乔志高 ...  (展开)
MetalDudu 2015-11-12 22:58:29

笔记和摘录

《余光中谈翻译》 ##摘录 * 创作可以凭“才气”,批评却需要大量的学问合灼见。梁实秋先生曾说,我们能有“天才的作家”,但不能有“天才的批评家”。 * 魔鬼是西方近代文学中最流行的主角。 * 思果先生给译者最中肯的忠告是:翻译是译句,不是译字。 * 30年代白话文西化之病...  (展开)
魏凊 2020-06-27 23:55:53

《余光中谈翻译》:译介与归化

我的外语不好,所接受的知识与文化当然都来源于翻译,但读译著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无可奈何的最终手段;对于译者来说,翻译工作又兼具使命责任和自我陶醉两方面暧昧不明、难以分辨的动机。归根到底,如果不谈可读性而只谈作品本身,翻译到底是个骗局。让我深刻意识到这一点的,...  (展开)
林花谢了春红、 2011-09-10 22:09:26

语言不是一门工具,而是一种文化

有很多人认为外语虽然很重要,但只是一门工具。其实语言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而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读了著名文学家、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论文集《余光中谈翻译》之后,让我更加坚信了我的这一观点。 虽然说是论文集,其实每篇文字都是以散文的形式写成,文学性很高,而且通俗易...  (展开)
不知道 2023-01-17 23:24:39

随想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想就是中文水平对于翻译相当重要,与其说是在谈翻译,更像是在谈中文写作。而这一点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确实也颇有感触。每次翻译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不是英文看不懂,而是中文词不达意,但是水平有限,又无法提高。读此书就是希望在书中寻找答案。余光中先...  (展开)
Aresposta 2020-05-07 21:24:23

hw02|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豆瓣不能设置两端对齐真的难受....... Translation theories by Yu Kwang-chung 1.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expression of translated text He was unrelenting in his pursuit of authentic expression, against translationese. Translators should try to avoid expressing...  (展开)
momo 2020-04-03 14:26:22

关于白话文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学翻译的人该看,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看一下(包括思果先生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恕我没读过多少专业书,只能举出这么两本)。 《白而不化的白话文》这篇真是讲到我心坎里。“他们习于诵读这些范文,久而不倦,一直到现在,还不肯断五四的奶”,说的...  (展开)
小浣熊洗棉花糖 2019-05-05 19:24:48

《余光中谈翻译》笔记

杜绝公式化翻译 1.不要见when就“当”,见and就“和”,见ly就“地”(“然”本是文言副词) 2.慎用“所”“有关/关于(about/concerning)”。慎用万能动词“作出”“进行”。慎用“……性/主义”“……们/之一”“由于”。 3.其它毛病:长句不加标点,消化不良的句子,头重...  (展开)
happy 2019-04-22 23:03:55

《余光中谈翻译》有感

在kindle上打开这本书,名字是《翻译乃大道》,也正好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此章节谈到:翻译的境界可高可低。高,可以影响一国之文化;低,可以赢得一笔稿费,事实上的确如此。两千年来,影响欧洲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巨著,是《圣经》,欧美人习用的《圣经》有的甚至是转了几手的重...  (展开)
timelessclock 2015-01-20 23:11:54

重读以后

多少是为了找回初心,最近在重读一些以前看过的书。 今天翻回《余光中谈翻译》,忽然惊喜发现这个我一直记在脑里却不知出处的梗是哪里来的了。 *** (P17) 欧洲文化则交流甚频,因此各国的文字很难保持纯粹性。以英国为例,历经罗马、盎格鲁·撒克逊、丹麦和诺尔曼各民族入...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余光中谈翻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