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作品。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名家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视做中国哲学传承和发展的主流加以梳理、阐释。
中国哲学小史的创作者
· · · · · ·
-
冯友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土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等。
目录 · · · · · ·
序
第一章 孔子
第二章 墨子
第三章 孟子
第四章 老子
第五章 惠施,公孙龙,《墨经》
第六章 庄子
第七章 荀子
第八章 五行,八卦
第九章 佛教,道教与道学
第十章 周濂溪,邵康节
第十一章 张横渠及二程
第十二章 朱子
第十三章 陆象山,王阳明
附录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
中国哲学之贡献
泛论中国哲学
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
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
在各国传统社会基础的哲学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孔子
第二章 墨子
第三章 孟子
第四章 老子
第五章 惠施,公孙龙,《墨经》
第六章 庄子
第七章 荀子
第八章 五行,八卦
第九章 佛教,道教与道学
第十章 周濂溪,邵康节
第十一章 张横渠及二程
第十二章 朱子
第十三章 陆象山,王阳明
附录
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
中国哲学之贡献
泛论中国哲学
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
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
在各国传统社会基础的哲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认为大学要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器”。器是供人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供人使用,技术学校就能做到。大学则是培养完整灵魂的人,有清楚的脑子和热烈的心,有自己辨别事物的能力,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已往及现在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欣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宗 璞:我的父亲冯友兰................. -
一九四〇年,教育部长陈立夫三度训令联大,要求统一全国教材、统一考试、设立核定的必修课程。联大教授抵制这一命令。信是父亲写的,列出不从命的几大理由,说“大学为最高学府,保罗万象。……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教育部为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关。……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教育部为有权者,大学为有能者,权、能分职,事乃以治”、“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师严而后道尊,今教授所受之课程,必经教部之指定,使教授在学生心目中为教育部之一科员不若。在教授固已不能自展其才,在学生尤启轻视教授之念”等,后来联大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统一教材和课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宗 璞:我的父亲冯友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国学基础文库(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戏曲概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清代学术概论》《国学词典》《中国绘画史》
等
。
喜欢读"中国哲学小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哲学小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豆瓣390多种冯友兰书籍,还是推荐这本
如果你在豆瓣上搜索冯友兰哲学这些关键词,可以搜到390本书籍条目。我觉得对于任何喜欢哲学或者想接触哲学的读者来说,冯友兰是绕不过去的一位大师。对于他的著作只存在于你读哪一个版本而已的分别,而不应该存在要不要读的分别。所以我觉得豆瓣书评各聚焦于“为什么要读它”以...
(展开)

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中国哲学小史》(韩国总统致辞,非常感动!)
文 / 朴槿惠 我走过的路与众不同。在大学时期,我梦想成为电子科学领域的产业主力军。 但是,在我22岁时,母亲突然过世,我的人生道路也从此完全改变了。我自然而然地弥补母亲的空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但不出几年,父亲也同样离我们而去。在我不到30岁的时候,双亲都遇刺...
(展开)

用哲学拂去心灵的蛮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是赫赫有名的大师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的作者,他的作品是中国哲学整理与综合的滥觞。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大多数人是没有信仰的,我感觉很多人也是没有接触过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的。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章把儒学捧到儒教的地位,也有好多把... (展开)
哲学 荡涤歪风邪气之清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冯友兰名贯中西应该不算夸张吧?只可惜我一向对哲学不感兴趣,对冯及其著作思想也是知之甚少。第一次读到他文章还是在高中课本里,他论说人生之四重境界——自然、功利、道德与天地。说实在话,那时候感觉他的提法新意不足,无甚开拓性,也就没有激发出进一步学习研究他的兴... (展开)>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8.3分 172人读过
-
天地出版社 (2019)8.5分 130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8.5分 123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17)8.8分 7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国学基础文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彼岸)
- 我的启蒙运动 (C Fontaine)
- My Readings in 2006 (熙寧)
- 中国伦理思想之入门篇 (FlowerSacrific)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哲学小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omomomo 2012-06-26 22:42:13
还是庄子的思想最合我意。主张绝对自由绝对平等。政治社会的规约都是桎梏人类的枷锁。创造它们的先哲或许初衷是好的,却在无形之中抹杀了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越来越走上平凡人的道路。老庄的无为而治真让人向往
0 有用 海盗x阿布 2010-04-28 21:57:42
不错 是不错 就是太简了
0 有用 VirRomanus 2012-07-07 19:47:11
正文部分仅为八十多页,类似于简要提纲。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大致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概况一网打尽。附录的几篇文章讨论中国哲学的种种,倒也值得一读。总之,比起《中国哲学简史》流畅浅显有趣(涂又光译),本书稍显艰深且过于简单,但也值得一读。
9 有用 鬼腳七 2016-02-14 21:38:40
几篇附录吸收的比正文多,主要是正文实在太微言大义了……
10 有用 Evison 2015-12-29 20:05:59
冯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墨、道、儒的关系阐述地如水般清晰,分类清晰、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尤其对最后一篇关于“孝”和“家族观念”的论述尤为精彩,我认为揭开了中国文化的本质,有时间写一篇读后感。不管哪一个文化宗教,其产生本质上都源于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人总需要一种方式让自己“得救”,因此基督教信人死后前往极乐世界、佛教信轮回、伊斯兰教信安拉,而中国传统哲学则信祖宗崇拜。祖宗崇拜是最务实... 冯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墨、道、儒的关系阐述地如水般清晰,分类清晰、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充满着理性的光辉。尤其对最后一篇关于“孝”和“家族观念”的论述尤为精彩,我认为揭开了中国文化的本质,有时间写一篇读后感。不管哪一个文化宗教,其产生本质上都源于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人总需要一种方式让自己“得救”,因此基督教信人死后前往极乐世界、佛教信轮回、伊斯兰教信安拉,而中国传统哲学则信祖宗崇拜。祖宗崇拜是最务实和坦诚的方式,首先它不用虚假的永生来麻痹自己,其次,它在肉体和精神上却都是自洽的——一个人的死并不是停止,他的子孙在肉体上是他生命的延续,在精神上是他生命的寄托,而这如此务实以致没有迷信的成分,使人从人生的短暂性中“得救”,得到对人生彼岸的真情实感。 (展开)